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1例腹腔镜和152例开放手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综合治疗费用及术后止痛药应用等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止痛药应用等方面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腹腔镜组均优于开放手术组;综合治疗费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较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及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尿核基蛋白22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核基蛋白22(NMP2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定量分析16例膀胱移行上皮癌(TCC)、14例TCC术后随访患者和12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的尿NMP22含量,并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设定NMP22的临界值为10U/ml。结果:16例膀胱移行癌患者、14例膀胱癌术后随访患者和12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的尿NMP22中位值分别为31.65、5.41和6.74U/ml,前者与后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以10U/ml为界值,尿NMP22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为93.7%,特异性为69.2%,阴性预测值为94.7%,准确性为78.6%。同期尿细胞学的敏感性为31.3%,特异性100%,阴性预测值为70.2%。结论:与脱落细胞学比较,尿NMP22测定有更高的敏感性,是一种较理想的早期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指标,对预后判断亦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简单阴茎海绵体造影对静脉性ED的诊断价值(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嵘  郑宝钟 《山东医药》2003,43(24):37-38
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 (ED)的诊断缺乏有效、特异的检查手段。彩色双功能超声检查 (CDU)对评估阴茎动脉血流有一定价值 ,但对判断静脉功能仅是一种间接方式。阴茎海绵体造影 (CG)可直接了解静脉回流情况 ,观察是否有静脉瘘的存在 ,在静脉性ED的诊断中具有特殊的价值 ,但由于是有创检查 ,限制了对它的使用与深入认识。1 999年 1 2月至 2 0 0 2年 3月 ,我院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 CG方法对 1 5例原发性血管性 ED患者进行了检查。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 5例 ED患者 ,年龄 1 8~ 2 8岁 ,平均 2 3 .2岁。已婚 5例 ,未婚 1…  相似文献   
4.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 ,我院收治 2例 ,现报告如下。例 1,男 ,4 5岁 ,查体发现右肾肿块 1周 ,无血尿 ,无尿急、尿痛、发热等表现。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B超示右肾中部背侧实质内 1.6cm× 1.7cm低回声团块 ,透声差。CT示右肾中部一外突性肿瘤 ,约 1.5cm× 1.2cm ,CT值与肾实质相同。诊断 :右肾占位考虑为肾癌或肾嗜酸细胞瘤。行右肾探查术 ,术中见肿瘤突出于肾轮廓之外 ,外向性生长 ,切取标本送快速病理 ,报告为肾嗜酸细胞瘤。遂行包括肿瘤周围 2cm正常肾组织的肿瘤剜除术 ,手术顺利 ,术后患者恢复好。随访 2年 ,患者…  相似文献   
5.
检测膀胱癌组织中nm23和p53基因外显子突变情况,寻找有助于准确预测局部肿瘤进展、分型、预后情况的临床参照指标。 方法应用PCR-SSCP检测28例膀胱癌术后存档蜡块组织中nm23及p53基因外显子突变情况,并与膀胱癌的病理及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nm23及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4.3%及17.99%。nm23及p53基因突变均发生在低分化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病例。nm23和/或p53基因突变与UICC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16SrRNA基因,并常规检查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数目,与CPP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做相关性分析.方法 以细菌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及寡核苷酸探针,采用PCR法检测标准菌株及135例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16SrRNA基因,结合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数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5例CPPS患者中细菌16SrRNA基因检测结果阳性为78例,阳性率为57.78%.细菌16SrRNA基因阳性组患者经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84.6%,阴性组有效率52.6%;细菌16SrRNA基因阳性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阴性组.按白细胞数分组疗效比较,不同组间疗效没有差异.结论 大部分CPPS患者的前列腺液中可以检测到细菌16SrRNA基因,提示细菌感染在CPPS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其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对CPPS患者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iRNA干扰沉默膀胱癌肝素酶基因对T24细胞增殖及MMP-2表达的影响 方法体外化学合成肝素酶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用脂质体2000转染至T24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内,常规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转染实验组进行实验,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肝素酶基因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MMP 2的表达。结果RNA干扰沉默T24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肝素酶基因后,T24细胞增殖活力下降,三个不同干扰组细胞活力分别下降了(28.55±3.66)%、(27.20±3.25)%和(37.29±4.82)%。肝素酶mRNA表达下降,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中MMP-2(明胶酶A)的表达亦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RNA干扰肝素酶基因后,细胞活力及肝素酶mRNA表达水平下降并且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中M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局部注射超抗原对小鼠膀胱癌抑癌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超抗原抗肿瘤机理并评价SEA对T739小鼠膀胱癌的抑癌效应。方法 :采用已建立T739小鼠皮下可移植性膀胱肿瘤模型 ,实验组在移植瘤处局部注射SEA ,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 ,观察治疗后各组的肿瘤重量和存活时间。结果 :SEA组小鼠肿瘤重量 (0 .6 5± 0 .18g)明显低于对照组 (4.2 8± 0 .86 g) ,抑瘤率为 84.7% (P <0 .0 1) ,SEA组小鼠存活期 (2 3.1± 2 .74天 )比对照组 (18.6± 1.5 0天 )延长 (P <0 .0 1) ,存活延长率为 2 4.1%。结论 :超抗原做为一种新的抗肿瘤生物制剂有明显的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肾切除术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自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应用腹腔镜行肾切除术4例,3例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3例,女1例,年龄15~52岁。左、右侧肾各2例。肾血管性高血压2例,肾血管性高血压并肾上腺醛固酮瘤,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各1例。 1.2 手术方法 1.2.1 经腹膜后途径 常规术前准备,备血,术前置尿管及胃管。气管插管全麻,病人侧卧位,患侧在上。于第十二肋尖下方作一长约1.5~2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膀胱逼尿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前列腺增生患者54例,分为逼尿肌稳定组(33例)和逼尿肌不稳定组(21例);对照组15例为同期在我院因膀胱癌施行开放手术的男性患者。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逼尿肌中bFGFmRNA和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稳定组和不稳定组bFGF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814±0.2362、0.6098±0.1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469±0.2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bFGF亦高于对照组。稳定组和不稳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致膀胱出口梗阻后膀胱逼尿肌细胞中bFGF表达水平升高,但与膀胱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