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icroRNA-192(miR-192)对于高侵袭性结肠癌RKO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miR-192 mimics(miR-192)通过脂质体转染至RKO细胞,应用qRT-PCR检测细胞中miR-192表达情况,采用CCK-8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研究miR-192对结肠癌RKO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miR-192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miR-192对结肠癌RKO细胞内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转染了miR-192的结肠癌RKO细胞,癌细胞增殖显著受到抑制。细胞划痕实验、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RKO细胞转染miR-192后,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结肠癌细胞转染miR-192后可升高E-cad蛋白的表达,并且降低VEGF蛋白的表达。结论:转染miR-192可抑制结肠癌RKO细胞增殖,降低其迁移和侵袭能力,其可能的机制是升高结肠癌RKO细胞E-cad的表达,并且降低VEGF的表达。miR-192可能作为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实验观察。方法: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和培养,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的细胞形态。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最佳的的贴壁时间为3d,生长性状不一,散在圆形细胞群、树枝状细胞群、飞燕状细胞群、火焰状细胞群。结论:体外非诱导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可能为临床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反应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Rb及cdk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发生、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的关系。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研究104例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其中279%的病例完全不表达pRb;845%的肿瘤表达cdk4,且表达随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强度增强。结果提示pRb及cdk4的表达异常在肺癌的发生和组织类型上起重要作用,其中cdk4对肺癌的组织分化程度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通塞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模型大鼠肺组织细胞外基质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稳定期模型组、加重期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氨茶碱组、葶贝组,每组10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经鼻腔滴入法建立COPD急性加重期大鼠模型,空白组、COPD稳定期、加重期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余组以相应剂量药物灌胃,每日2次.放免法监测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法监测肺组织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结果 血清和BALF中PCⅢ、LN、HA表达显示加重期模型组均明显高于稳定期模型组和空白组(P<0.01),稳定期模型组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高剂量组均明显低于加重期模型组(P<0.05或P<0.01).图像分析表明,各组肺组织中Ⅰ型、Ⅲ型、Ⅳ型胶原、LN、TGF-β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加重期模型组、氨茶碱组和高剂量组肺组织肺组织中Ⅰ型、Ⅲ型、Ⅳ型胶原、LN、TGF-β1的表达,低剂量组Ⅰ型、Ⅲ型、Ⅳ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加重期模型组(P<0.01).结论 通塞颗粒能抑制COPD急性加重期肺组织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降解、气道结构的重塑,以通塞颗粒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脉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不同时期微血管基底膜损伤和明胶酶系基因表达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局灶性脑I/R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脉通组、尼莫地平组,后3组又各分为脑缺血3h和I/R 6h、12h、24h、3d、6d时间点组。采用透射电镜、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各组微血管结构、明胶酶及其抑制物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药物组电镜下其病理损伤较轻。明胶酶系基因表达显示,脑脉通可降低模型组(I/R 6h-6d)MMP-2 mRNA、(I/R 6h、I/R 12h、I/R 3d)MMP-9 mRNA的表达,提高模型组(I/R6h-3d)TIMP-1m RNA的表达。结论:脑脉通对大鼠脑I/R微血管基底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对明胶酶系基因表达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后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全切除,术中于瘤腔内安置化疗囊,并行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及放疗增敏作用检测,术后第2,4,8,12周和6个月分别行经皮穿刺注入敏感化疗药物联合增敏放疗。随访6~36个月,并与以前随访的40例接受肉眼下全切后常规放化疗的脑胶质瘤结果相比较。结果:45例患者均获随访,生存期明显延长,6个月内复发4例(8.8%),死亡3例(6.6%);1年内复发9例(20.0%),死亡7例(15.6%);2年内复发19例(42.2%),死亡15例(33.3%);3年内复发25例(55.6%),死亡22例(48.9%)。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力争全切除,术后敏感药物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人脑恶性胶质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特异性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脑星形细胞瘤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别将终浓度为0、1×10^-7、5×10^-7、1×10^-6mol/L5-Aza-CdR加入星形细胞瘤细胞作用48h,采用Boyden小室观察星形细胞瘤细胞的侵袭力,采用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星形细胞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5-Aza-CdR浓度的升高,星形细胞瘤细胞穿膜细胞数呈升高趋势,proMMP-9及MMP-9的表达呈增高趋势(P均〈0.05)。结论5-Aza—CdR可增强人脑星形细胞瘤细胞侵袭力,可能与DNA低甲基化上调MMP-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胚胎肝激酶-1(Flk-1)因子表达变化揭示脑脉通促进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SD雄性老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脑脉通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测定脑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场面积以及Flk-1的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 脑脉通组缺血3 h和缺血/再灌注1、3、12 d的MVD,缺血3 h和缺血/再灌注3、6、12 d血管场面积,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脑脉通组缺血/再灌注12 d MVD增加(P<0.01),缺血3 h血管场面积增大(P<0.01).模型组MVD自缺血3 h持续下降至缺血/再灌注12 d;血管场面积缺血/再灌注1 d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至12 d降至最低.脑脉通组MVD 缺血3 h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1 d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缺血/再灌注6 d降至最低,至12 d又明显增加;血管场面积缺血3 h有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1 d降至最低,3 d时有所升高,至6 d再次降低,随后再次升高,至12 d恢复至缺血/再灌注3 d时水平.脑脉通组各时间点Flk-1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强(P<0.05,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脑脉通组缺血/再灌注1、6、12 d Flk-1表达增强(P<0.05,P<0.01),缺血/再灌注3 d Flk-1表达减弱(P<0.01).模型组Flk-1表达于缺血3 h开始增强,缺血/再灌注1 d达到峰值,1~12 d表达迅速减弱;脑脉通组Flk-1于缺血3 h有较强表达,缺血/再灌注3 d达到峰值,此后表达稍有减弱,至12 d表达仍处于较高水平.脑脉通组各时间点Flk-1 mRNA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增强(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脑脉通组缺血/再灌注6、12 d Flk-1 mRNA表达水平增强(P<0.01).模型组Flk-1 mRNA表达于缺血/再灌注1 d最强,1~12 d迅速下降;脑脉通组Flk-1 mRNA缺血3 h即有较高表达,缺血/再灌注1 d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至12 d表达仍能维持一个较高水平.结论 脑脉通可促进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提高Flk-1及其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性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基质金属蛋白酶 -2、9(matrixmetalloprotein -ase-2、9,MMP-2、9)降解底物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 -Ⅳ胶原 ,使基底膜发生缺损 ,以致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 ,影响肿瘤的预后。为此 ,本文利用酶谱 (zymography)和UVP软件检测并分析了35例乳腺癌中MMP -2、9活性 ,旨在探讨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标本35例手术切除标本 ,均经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 ,其中转移组11例 (远处淋巴结转移 ) ,浸润组14例 (管状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 ) ,非浸润组10例 (导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大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及通塞颗粒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肺炎克雷白杆菌经鼻腔滴入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酶谱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结果 稳定模型组、急重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92、72、82、62kD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急重模型组、西药对照组92、72、82、62kD明显高于稳定模型组,高、低剂量组明显低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急重模型组。结论 MMP-2、MMP-9的活性升高参与COPD肺组织基质损伤。通塞颗粒抑制MMP-2、MMP-9的活性可能是其治疗COPD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