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泪囊炎90例、91眼,其中女89例,男1例.病程0.5~5年,无合并泪囊瘘者.手术在YZ20TⅢ型手术显微镜下由2人完成;麻醉及切口(长约1cm)与普通泪囊吻合术相同;贴内眦韧带下缘分离至眶缘,不切断内眦韧带;暴露泪囊及造骨孔与普通泪囊吻合术相同;显微镜下分别在鼻粘膜及泪囊作"〉-〈"形切口,各形成4片瓣膜,用8-0无创显微线对应吻合,吻合底及上下两侧瓣膜后,将明胶海绵充填于泪囊顶部及吻合口,再吻合前部瓣膜,并在其两端连挂骨膜;用8-0丝线缝合眼轮匝肌、皮下组织和皮肤.术后90眼均泪道冲洗通畅,无泪溢及炎症反应.1眼偶尔出现泪溢,全部病例术后2周皮肤切口处见不到明显疤痕.  相似文献   
2.
目前,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对感染性患者同时进行PA、CRP的检测,旨在探讨其对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疗效判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及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变迁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008~2010年从下呼吸道分离出的348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14.4%)耐药性最低,其次是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16.1%)和美罗培南(18.4%);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呈上升趋势。56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耐药率最高的是哌拉西林(100%),其次是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最低的是米诺环素,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环丙沙星。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保护有限的抗生素资源。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不同部位穿刺液和血液标本分离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特点,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各类穿刺液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从该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骨髓、脑脊液、胸腹水和血液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864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比分别为46.06%、8.80%和44.09%。优势菌居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构成比依次为25.93%、9.61%和8.49%。所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仅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结论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优势菌,革兰阴性杆菌严重耐药。  相似文献   
5.
神经生长因子对感觉轴突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E1,PGE1)神经生长因子(erve Growth FactorNGF)对感觉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将坐骨神经夹毁的模型大鼠分组,术后每日分别局部注射一定剂量的PGE1,NGD,NGF+腺苷(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用捏夹试验(pinch test)测感觉轴突再生的延迟时间和再生速度。结果 :NGF组无再生延心,PGE1有再生延迟(1.3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感染治疗及预防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患者感染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1 595株,占总检出率的16.9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3.95%),其次是伤口创面(11.03%)和上呼吸道(10.53%)。主要检出菌是铜绿假单胞菌(41.25%)、鲍曼不动杆菌(28.90%)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5.6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耐药率低于30%的药物仅有多黏菌素B(1.08%)、阿米卡星(28.20%)和亚胺培南(29.0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的药物有头孢曲松(98.02%)、头孢噻肟(88.30%)和复方新诺明(60.94%),对其他监测药物均较敏感。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非发酵菌常见菌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应加强耐药菌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和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E1)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夹毁模型,术后每日分别局部给予一定剂量的NGF、PGE1和等渗盐水共14天。术后20天制备再生坐骨神经-胫前肌在体标本,用三导记录仪记录肌肉收缩张力曲线(CTCM),术后每日或隔日测夹毁侧和正常侧后足足印长度(PL)和足趾伸张距离(TSD),以夹毁侧的PL值和TSD值接近正常侧PL值和TSD值作为该项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的标志。结果NGF和PGE1均有效地增进肌肉收缩张力,加快肌肉收缩峰值速度和减轻肌肉萎缩率,明显缩短PL和TSD恢复正常的时间。结论外源性NGF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PGE1能部分模拟NGF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毒力基因exoS、exoU的分布特征及耐药特点,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临床送检标本,分离鉴定铜绿假单胞菌,液体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技术检测分离菌株exoS、exoU基因,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xoS、exoU基因检出率分别为85.71%(54/63)、65.08%(41/63)。4种基因型exoS+/exoU+、exoS+/exoU-、exoS-/exoU+和exoS-/exoU-的阳性率分别为53.97%、31.75%、11.11%和3.17%。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的基因型是exoS+/exoU+(60.87%),泌尿道以exoS+/exoU-为主(57.14%)。多重耐药菌exoS、exoU阳性率为80.95%、76.19%,非多重耐药菌阳性率为88.10%、59.5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xoS+/exoU+基因型菌株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性明显高于其他菌株(p<0.05)。结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exoS、exoU携带率较高,以exoS+/exoU+基因型为主,基因型表达存在感染部位差异。多重耐药菌与非多重耐药菌基因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但同时携带两种毒力基因菌株耐药性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exoS、exoU表达及与氟喹诺酮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以液体稀释法测定药物敏感性;PCR法扩增exoS、exoU基因。结果检出铜绿假单胞菌46株,exoS、exoU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6.96%(40/46)和69.57%(32/46),检出率最高的基因型是exoS+/exoU+(60.87%,28/46)。其中36.96%(17/46)为多重耐药菌(MDR)。氟喹诺酮不敏感(FQNS)菌株78.95%(15/19)为MDR,89.47%(17/19)表达exoU基因,明显高于氟喹诺酮敏感(FQ-S)菌株(P0.05)。与FQ-S菌株相比,FQ-NS菌株耐药严重,对氨曲南和头孢吡肟耐药率高达70%以上,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高于50%。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多黏菌素B(10.53%,2/19)、阿米卡星(10.53%,2/19)、头孢他啶(15.79%,3/19)和庆大霉素(21.05%,4/19)。结论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exoS、exoU阳性率较高,以exoS+/exoU+基因型为主。与FQ-S比较,FQ-NS菌株耐药性更为严重,exoU阳性率更高,提示临床应加强毒力基因及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US-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9例怀疑尿路感染患者留取的尿常规标本进行尿有形成分分析、清洁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以尿细菌培养结果为尿路感染确诊的金标准,计算FUS-200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的白细胞数、细菌计数对尿路感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白细胞的敏感性虽高,为88.0%,但它的特异性最低,仅为55.9%;细菌计数的特异性最高,为91.2%,但敏感性稍低,为77.1%;而白细胞和细菌计数联合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都很高,分别为89.7%、88.4%、84.7%、91.5%。结论 FUS-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可作为临床诊断尿路感染的初筛方法,它具有快速、经济、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尿路感染的确诊需要依据细菌培养的鉴定和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