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大规模螺情形成的影响因素, 为改进上海市的螺情监测工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并查阅泖港镇地理、 水闸建设与利用以及松江区气象、 水文等资料, 了解泖港镇及周边地区螺情, 分析泖港镇大面积钉螺生成的原因。结果 泖港镇具备钉螺孳生所必需的水、 土壤、 温度等基本条件, 至1993年该镇通黄浦江及其支流的75%的河口已建成水闸; 1991-2001年松江区年均降水量较常年多7.44%; 1991年和1999年各发生了1次流域性洪水; 米市渡水文站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 (3.50 m) 次数与汛期 (6-9月) 降水量呈正相关 (r = 0.903, P < 0.01)。该镇毗邻地区有钉螺发现, 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1次钉螺高峰。2002年泖港镇发现大面积钉螺孳生 (26.67 hm2 ), 钉螺主要分布于黄浦江上游的泖西片圩。结论 泖港镇大规模螺情形成可能是水闸的建设与使用、 降水量增多、 洪水、 黄浦江潮位频繁超警戒水位和上游地区螺情综合作用的结果。建议有必要加强血吸虫病相关自然和社会因素资料收集、 分析和利用;在与有螺地区毗邻的非流行地区定期开展螺情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家蝇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以便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家蝇对5种杀虫剂的半数致死剂量(LD5 0),并与敏感品系的LD5 0比较,得到抗性系数以此评价抗药性。结果溴氰菊酯抗性系数最高,达60.31;其次分别为甲基嘧啶磷、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抗性系数分别为56.02、51.41和27.72,均超过20,抗药性较高;最低为敌敌畏,抗性系数为4.87,具有低抗性。结论上海市松江区家蝇对5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应注意轮换用药、复配用药并规范喷药,以控制和减缓家蝇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人群附红细胞体感染相关因素。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以中心城区、城郊结合区和郊区作为人群附红细胞体感染因素调查点,用镜检血涂片方法检查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情况,同时对被检查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共调查997人,感染129人,年龄标化感染率为12.16%,感染者均为轻度感染;2)中心城区、城郊结合区和郊区标化感染率分别为15.83%、17.67%、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97,P〈O.05),其中,郊区感染率显著低于中心城区和城郊结合区(x^2值分别为13.82和18.85,P均〈0.05),中心城区和城郊结合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P〉0.05);3)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45,3.23,7.91,8.38,P值均〉0.05);接触动物及有其他疾病史者与相应对照人群间附红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2和0.81,P〉0.05)。结论上海市人群中存在附红细胞体的轻度感染,且有地区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上海市松江区积水容器白纹伊蚊的越冬状况,并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白纹伊蚊越冬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2017年1-3月采用横断面抽样调查方法,随机采集上海市松江区11个街道(镇)居民小区底楼庭院周边积水容器中的积水,在人工气候箱中孵化2周,观察和记录是否有白纹伊蚊幼虫孵化及孵化时间,利用SPSS 16.0和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广义线性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白纹伊蚊越冬卵孵化阳性率达40.27%(60/149)。各街道(镇)潜在的布雷图指数均20,最低为20.00,最高为66.67。城区白纹伊蚊阳性率高于非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暂时性积水容器和废弃轮胎中白纹伊蚊阳性率均高于固定性积水容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49);60份伊蚊孵化阳性积水中,最短孵化时间需0.75 d(18 h),最长达13.00 d,孵化时间中位数为6.00 d;随着月份的增加,孵化耗时逐渐降低,两者呈负相关(b=-1.252,P=0.046)。结论松江区冬季积水容器中白纹伊蚊越冬卵孵化阳性率较高,暂时性积水容器和废弃轮胎是其主要越冬场所;1-3月白纹伊蚊孵化耗时逐月降低,故应在冬季后、早春前积极开展防控工作,从源头上降低和控制区域内次年的白纹伊蚊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蚊虫的抗性现状,以便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方法]采用药液浸渍法和药膜接触法测定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对杀虫剂的抗性。[结果]淡色库蚊对敌敌畏的抗性系数为30.07,为高抗;对氯氰菊酯、仲丁威及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为3.96、3.25和2.79,均为低抗;而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系数为0.28,属敏感。中华按蚊对DDT和溴氰菊酯的死亡率分别为73.36%和57.50%,属抗性群体。[结论]松江区蚊虫对杀虫剂多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应注意轮换、复配用药以控制和延缓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松江石湖荡镇卫生院手术室,使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效果进行监测,方法参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其使用紫外线灯强度为80μW/cm2,分别观察开启紫外线灯30~40分钟后手术室空气中细菌菌落数,结果9次45个样本在紫外线开启15分钟后,空气中细菌菌落数消除率达90%。紫外线灯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提高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地区灭鼠效果的措施 ,为制定HFRS地区灭鼠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实验和对照 ,同步观察不同灭鼠时间、不同灭鼠方式、不同人员投毒灭鼠的效果和成本。结果 :(1)在HFRS地区于 5、9、12月 3次全方位投毒灭鼠后 ,年平均鼠密度夹日法为 1.2 2 % ;常规一年 3、10月两次灭鼠后 ,年平均鼠密度则为 2 .2 2 % ,两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χ2 =3 1.5 8,P <0 .0 1) ;(2 )在HFRS地区的发病村采取每户用鼠夹捕杀辅以投放新鲜毒饵进行常年灭鼠后 ,年平均鼠密度控制在 2 .3 6% (粉迹法 ) ,群众满意度为 85 % ;而常规一年两次突击灭鼠后 ,年平均鼠密度粉迹法为 5 .0 7% ,两组差异亦具有非常显著性 (χ2 =14 .42 ,P <0 .0 1) ;(3 )在突击灭鼠中 ,专业人员投毒后的灭鼠效果优于非专业人员 (χ2 =5 .2 4,P <0 .0 5 )。结论 :采用常规的一年两次突击灭鼠已无法使HFRS地区的鼠密度常年控制在低水平。我们的研究认为HFRS地区的灭鼠应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环境条件以及媒介鼠数量动态 ,选择最佳的灭鼠时间和次数 ,应用多种方式 ,以专业人员为主 ,才能提高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监测方法,分析上海市松江区白蚊伊蚊的时空分布,为蚊媒传染病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2020年,每年5—10月使用诱蚊诱卵器法监测白蚊伊蚊密度,以街道(镇)为监测单位,比较不同季节、年份和不同生境的白蚊伊蚊诱蚊诱卵器指数(MOI)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2018—2020年诱...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数据,为今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钉螺调查、人群和家畜监测查病、健康教育等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共监测发现有钉螺分布镇8个、有螺村68个,有螺环境1 462处、总面积96.399 hm2;其中在原血吸虫病非流行区新查出有螺镇4个、有螺村59个,新发现有螺面积60.161 hm2。共查获钉螺26 148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有钉螺分布环境以河道、沟渠和田地滩为主,分别占45.28%、 33.17%和21.55%。共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245 95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03%;开展血吸虫病原学检测37人,发现血吸虫感染者3例,均为外来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例。开展家畜血清学检测9 109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多数年份达80%以上。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总体巩固,但仍有残存钉螺、钉螺扩散、外来传染源输入等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风险因素存在。今后应及时调整监测重点,加强钉螺和传染源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3种药物在不同使用剂量下对媒介伊蚊成蚊的现场控制效果,为世博期间蚊虫的现场应急处置做好技术储备。方法采用挂笼法观察死亡率,用叮刺法比较成蚊密度下降率(RPI),用诱蚊诱卵器法比较空间喷洒后药物对地面积水中孳生地的影响程度。结果用1∶10和1∶20两种浓度的10%胺-氯菊酯微乳剂处理公园或居民小区,挂笼法死亡率为99%~100%,叮刺法测定对成蚊的控制时间可维持在4~7 d(RPI50以下);对孳生地阳性率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尤其在居民区7 d内的RPI值维持在50;用1∶50和1∶30两种浓度的20%甲基嘧啶磷水乳剂处理公园或居民小区,挂笼法死亡率为86%~96%,叮刺法测定对成蚊的控制时间维持4 d(RPI50以下);对居民区中孳生地阳性率的影响期为7 d,但在公园环境维持时间相对较短。用1∶10和1∶20两种浓度的4.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处理居民小区环境后,对成蚊和孳生地控制效果与10%胺-氯菊酯微乳剂相似。结论 3种药物在白纹伊蚊高密度场所用ULV喷洒,4~7 d内均能取得较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