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广西两家流感监测医院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广西区疾控中心流感监测网络下属的两家医院送检的咽拭子进行检测,探讨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了解广西流感流行规律,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和隆安县人民医院作为监测点,对流感样病例进行逐日统计,对符合采样条件的流感样病例进行采样,采用细胞培养法分离鉴定流感病毒。结果2005年两家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春、夏季高峰明显,两家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数占门诊总病例数的百分比为21.88%~26.30%。2005年共分离到125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63株(占50.40%),H3N2亚型46株(占36.80%),H1N1亚型16株(占12.80%)。结论2005年广西两家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全年均有发生,春、夏季为高发季节,春、夏季的流行株为H3N2型流感毒株,冬季的流行株为B型流感毒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检测结果,为柳州市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和空间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利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手足口病的空间聚集性,利用趋势面分析手足口病的空间分布趋势,并对各年度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4—2018年柳州市手足口病的平均发病率为821.59/10万,主要为0~5岁儿童(95.90%),以散居儿童居多(64.58%)。 2014—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率及重症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高发季节在4—7月和9—11月。 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2014年主要病原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2015和2017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80%),2016和2018年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为主,其次为其他肠道病毒,EV71占比较低。 手足口病存在高度空间聚集性,热点区域集中在柳州市南部地区,冷点区域集中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高发地区集中在柳南区城区、鱼峰区城区、柳北区城区、城中区、拉堡镇、鹿寨镇、雒容镇、三都镇、进德镇、成团镇、沙塘镇、四排乡和古宜镇。 趋势面分析显示,手足口病发病率总体呈由北向南逐渐升高、东西两边向中间逐渐升高趋势。  结论   柳州市手足口病以<5岁散居儿童多见,有明显夏、秋季的发病高峰和地区聚集性,不同年份主导病原不同,应加强高发地区的危险因素研究,为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公共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早期时空分布特征,并探索其与百度资讯指数的相关性,为疫情研判和防控指导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研究时间段为2019-12-17/2020-03-09(国家派出专家组前往武汉调查不明原因肺炎事件前14 d至广西连续14 d无病例报告),通过广西及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收集每日报告病例资料,以“肺炎”、“流感”等7个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关键词收集百度资讯指数,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广西新冠肺炎流行第一阶段以输入性病例及有省外旅居史的病例为主,分别占72.07%和15.32%,主要分布在北海市、桂林市、南宁市、柳州市;第二阶段本土病例占51.77%,主要分布在南宁市、北海市、河池市和柳州市。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例无空间聚集性。报告病例数与各关键词的百度资讯指数均呈中度或高度相关(rs在0.50~0.80之间)。结论 广西新冠肺炎由早期输入性为主逐步转向本地感染,但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需重点关注主要旅游城市(桂林市、北海市)和交通枢纽(南宁市、柳州市)疫情,“肺炎”、“冠状病毒”和“口罩”的百度资讯指数可应用于疫情流行趋势的研判,但在实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西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为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方法(SFA)分析2012-2020年广西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结果]2020年广西乡镇卫生院总体综合效率为0.898,仅4个市乡镇卫生院DEA有效,7个市DEA无效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2012-2020年广西乡镇卫生院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0.949,呈负增长态势,年均下降5.1%,各市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卫生资源配置成本效率亦呈逐年下滑趋势,其中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诊疗人次和病床使用率对其有正向影响,卫生机构数有负向影响。[结论]广西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增加资源投入,并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促进医疗服务创新等措施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脑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脑炎(virus encephalitis,VE)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该病重症病死率高,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是严重影响世界公共卫生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传染病防控力度的加大和病毒学研究的进展,全世界报道的病毒性脑炎正呈现新的流行趋势.本文就近年来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一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西MSM艾滋病病毒PrEP用药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2年3-7月招募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性行为、艾滋病和抗病毒药物相关知识、HIV风险感知、PrEP用药情况,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1 006名MSM,年龄在18~39岁占84.1%,未婚占80.5%,大专及以上学历占74.2%,月收入≥3 000元占75.2%,听说过PrEP用药占73.5%,使用过PrEP用药为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促进PrEP用药的因素包括:主动肛交(aOR=2.16,95%CI:1.31~4.13)、最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6人(aOR=3.85,95%CI:1.88~7.88)、最近1年使用过Rush(aOR=3.29,95%CI:2.02~5.37)和听说过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aOR=4.45,95%CI:1.75~11.32)。结论 广西MSM听说过和使用过PrEP用药的比例均较低,PrEP用药与男性性伴数、Rush的使用和抗病毒治疗药物认知有关,今后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在MSM中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以提高PrEP用药比例。  相似文献   
7.
2003~2007年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防控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广西近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评价乙脑防控措施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2007年乙脑疫情数据、采取的防控措施和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3~2007年广西共报告乙脑病例1 334例,死亡91例,报告发病率为0.28-0.73/10万,死亡率为0.01~0.06/10万,病死率为3.05%~7.63%.除2006年外,其余年份乙脑发病率均在0.5/10万以上,其中2006、2007年分别在乙脑防控重点县(市、区)采取以乙脑疫苗接种和防蚊、灭蚊为主的防控措施,2006年乙脑报告发病率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56.69%,下降到195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7年乙脑发病率与2006年相比上升了107.14%,与近5年平均发病水平基本持平.结论 乙脑重点防控县(市、区)的划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落实乙脑重点防控县(市、区)乙脑疫苗的突击接种和应急接种对控制乙脑流行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7年5月-2008年4月贵港柯萨奇病毒性脑炎流行情况。方法收集脑炎病例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柯萨奇特异IgM抗体。结果2007年5月~2008年4月共收集到标本533份,柯萨奇特异性IgM抗体阳性78份,占总数的14.63%。病例主要是10岁以下儿童,占74.36%。柯萨奇病例主要集中在2007年的6、7月份和次年的4月份。结论柯萨奇的流行规律与病毒性脑炎的流行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类别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和目前诊断现状,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建立涵盖市辖区、桂平市和平南县的急性脑炎、脑膜炎流行病学监测网络,通过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标本检测,获取10种常见病毒性脑炎的发病资料,对各种病毒性脑炎病例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病毒性脑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抽搐、精神萎靡,部分病例伴有头痛、呕吐、恶心和嗜睡等症状,大部分病例颈项强直、前囟膨隆、脑膜刺激征等临床体征均为阴性,脑脊液外观清晰/无色透明、蛋白质定性阴性、葡萄糖和氯化物正常或增高。临床医生对急性脑炎/脑膜炎的诊断较为笼统,60.04%的评估病例以其他脑炎作为入院诊断收治入院,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临床诊断的正确率为35.71%,漏诊率为78.49%,乙脑以外的其他病毒性脑炎病例中,临床医生最终判断为脑炎或脑膜炎病例的只有44.77%。 结论 乙脑以及其他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存在较大漏洞,误诊率和漏诊率高,有必要加强常见病毒性脑炎的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10.
广西病毒性脑炎高发区流行病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病毒性脑炎高发区的发病强度、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病毒性脑炎高发区贵港市为项目监测点,建立涵盖两市一县由12所县级以上医院组成的急性脑炎和脑膜炎的监测网络,按照疾病筛检标准选择并评估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对标本开展常见病毒性脑炎的IgM ELISA检测,将数据录入专用数据库并应用Epi info200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项目监测点贵港市2007年5月~2008年4月实验室确诊的病毒性脑炎年平均发病率为6.42/10万,乙脑病毒、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为主要致病原,流行高峰均为夏秋季,10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学生为高发人群。结论在广西病毒性脑炎高发区的夏秋季,乙脑病毒、肠道病毒和腮腺炎病毒为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10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学生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