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20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轻度认知损害向老年性痴呆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向痴呆自然转化过程及多奈哌齐对转化的干预影响.方法 总结98例MCI患者情况,将服用多奈哌齐和未服用任何胆碱酯酶抑制剂的遗忘型MCI(aMCI)及非aMCI患者按年龄、性别、认知减退程度及ApoEε4携带情况分层配对研究,分析各组向痴呆转化率以及MMSE、阿尔茨海默病(AD)评定量表(ADAS-Cog)和aMCI组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变化.结果 由aMCI向AD转化率,服用和未服用多奈哌齐组于1年时分别为15.1%和8.3%(P<0.05),2年时分别为24.2%和12.5%(P<0.01).由非aMCI向AD转化率,服用和未服用多奈哌齐组,于1年时分别为13.0%和5.5%(P<0.05),2年时分别为21.7%和16.6%(P<0.05).服用多奈哌齐6个月时,aMCI组MMSE提高(0.1±1.3)分,对照组下降(0.3±2.4)分;ADAS-Cog下降(1.4±4.7)分,对照组升高(0.03±4.55)分;WMS-R改善(4.8±4.1)分,对照组下降(3.7±5.2)分,治疗组与自然病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可维持1~2年.多奈哌齐还能延缓携带ApoEε4的MCI患者向AD转化,但与自然病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有待扩大样本量继续研究观察.多奈哌齐对认知相关区脑萎缩有减缓趋势.结论 本组资料提示,多奈哌齐能推迟MCI向AD转化.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若干热点及挑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导致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近20年来,对AD的研究涉及其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学、诊断及早期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多个研究热点。虽然我们对该病的认识有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很多挑战和困惑。限于篇幅,本文仅涉及若干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格林—巴利综合征者鞘内IgG合成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火箭电泳法对7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和61例对照者配对血清和脑脊液进行白蛋白(Alb),γ-球蛋白(IgG)检测,并计算出每24小时鞘内IgG合成率(Syn-IgG)脑脊液和Alb,Albc/albs,Syn-IgG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表明本组GBS患者血脑屏障破坏和鞘内IgG的自身合成是其脑脊液IgG的自身合成是其脑脊液IgG升高的主要原因。Syn-IgG与临床相密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与治疗有关的发病机制老年性痴呆(AD)是伴有常染色体1(1q31-42/STMZZ)、19(APOE)、14(14q24.3/S182)和21(APP21m位点)缺陷和神经元丧失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发病机制复杂,现仅就免疫炎症的致病作用做一综述。寸·过去有两种错误观念~直妨碍着正确评价免疫炎性介质在AD发病机制中作用:(1)神经变性机制是原发的。(2)炎症在AD中仅为了清除病理组织碎片。2.免疫炎症性分子在AD发病机制中确切作用尚不完全了解。晚近证据提示:促神经免疫/炎性过程与AD主要神经病理改变确有联系。(1)AD脑病损区附近有细胞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安理申对Alzheimer病(AD)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AD患者20例,安理申5mg/日,每晚一次单剂量治疗,持续12周,自身对照。治疗开始、6周、12周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和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18例患者完成观察,治疗6周后MMSE和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维持至实验结束。治疗12周后,CDR总体功能评定明显改善(P<0.05)。实验室检查无肝肾功能等异常。结论 安理申是目前治疗老年性痴呆比较安全有效的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并发骨关节病的发病率约为0.1%。近几年来有增高的趋势,如1947年报导为0.085,1952年为1.2,1967年为6.8%,1968年为7.5%。增高原因可能为: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病和骨关节病亦有增加;同时由于糖尿病治疗方法改进,延长了糖尿病人的平均寿命,合并症也就增多。糖尿病在四肢骨关节病的病因中约占6%和7.5%。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某些X线改变具有一定的特点,有时骨关节病的表现可先于明显的糖尿,所以对糖尿病性  相似文献   
7.
例 1 女性 ,6 1岁。因四肢无力 3d于 1995年 4月 30日收入院。 2周前有感冒病史 ,3d前晨起时觉四肢无力 ,以双下肢为著 ,尚能勉强行走 ,外院检查血钾正常 ,未作特殊处理 ;渐感症状加重 ,自觉吞咽困难 ,不伴疼痛或麻木。入院查体 :体温 36 8℃ ,脉搏 84次 /min ,呼吸 2 0次 /min ,血压15 0 / 80mmHg。双侧呼吸音清晰 ,未闻干或湿性音 ,心律齐 ,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无病理性杂音 ,腹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脾未触及 ,肠鸣音正常。除双上肢肌力Ⅱ + 级 ,下肢Ⅱ级 ,腱反射未引出外 ,余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病理征均未见异常。于发病第 …  相似文献   
8.
泛北京多发性硬化治疗和研究协作组(Pan Beijing Group of Treatment and Research in Multiple Sclerosis,PBJGTRIMS)论坛,于2012-11-09在福建厦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33位专家与会,会议围绕MS的诊断、鉴别诊断、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讨论. 1 MS诊断 由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张星虎教授中心发言.诊断MS需同时具备病灶时间多发和中枢神经系统(CNS)空间多发性,并排除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9.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CNSIDD)是一组由遗传背景结合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炎性反应所致的脱髓鞘疾病.按其病理、发病机制、分布部位、临床表现、病程、治疗反应以及预后不同,可分为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rcephalomyelitis,ADEM)等,这是一个范围很广的谱系疾病.这些疾病常相互重叠,易被误诊,并且这种现象遍及全球,在儿童和年轻人是非创伤性致残的主要病因.近年对其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炎性反应与神经变性、神经影像学和病变、致残的病理基础、皮质和貌似正常的白质等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许多困惑、热点和挑战.本文对CNSIDD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的应用(讲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此文重点介绍近年来建立起来的另一酶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斑点 (ELISPOT)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并结合作者实验室多年来的应用经验总结了其优缺点及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