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77篇
综合类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198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过病人、人群利什曼素皮内试验和白蛉分布等项调查,对该区黑热病疫区和非疫区的景观特征进行比较后指出,黑热病仅在胡杨和红柳生长的荒漠林土(林灌草甸土)地带内流行,只有在这种景观地带才有硕大白蛉吴氏亚种的分布并为优势种,认为荒漠林土地带有黑热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同这种土壤适合本区硕大白蛉吴氏亚种的孳生繁殖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克拉玛依的小拐和白碱滩两地,从20只大沙鼠的耳组织徐片上查出9只有利什曼原虫的感染。经测量69个原虫,平均大小为4.71±0.71×2.35±0.44μm,t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较沙鼠利什曼明显为小,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的形态比较,也有显著不同。 动物实验感染结果表明,该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在接种到BALB/c小鼠的足垫皮下后。可使小鼠产生皮肤溃疡和转移性皮肤损害,小鼠最后死于全身性感染。在远交系小鼠(昆明株)的足垫组织内,利什曼原虫可引起足垫局部短期肿胀,旋后消退,在外观正常的足垫皮下组织内,原虫可持续7个月以上。当原虫被注入黑线仓鼠的睾丸内后,产生睾丸局部感染,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在鼠睾间质部位的巨噬细胞内,在曲细精管内的一些塞氏细胞中也有原虫寄生,偶而也发生转移性皮损。在长爪沙鼠耳组织内,原虫能持续14个月以上,并且可使鼠耳发生溃疡。 上述各项观察和实验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在形态大小、对4种实验动物所致的病变都与沙鼠利什曼原虫不同,对自然宿主大沙鼠的耳组织和远交系小鼠的致病力又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相异。作者认为,该地大沙鼠耳组织感染的利什曼原虫可能是一个新种(或新亚种),宜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确定它分类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亚历山大白蛉传播黑热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吐鲁番煤窑沟黑热病疫区内,亚历山大的白蛉数量大,亲人,叮咬杜氏利什曼病鼠后,前鞭毛体在蛉胃内大量繁殖并进入喙部。野外和人房内该种白蛉具有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自然感染。传播试验使正常仓鼠发生内脏利什曼病,从而首次证实亚历山大白蛉可作为黑热病的传播媒介。并对煤窑沟疫区的性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亚历山大白蛉Phlebotomus(Paraphlebotom-us)alexandri为野栖蛉种,是新疆黑热病的传播媒介之一,迄今尚无有效的防制方法。1986年8~9月,我们在新疆吐鲁番煤窑沟用上海中华制药厂提供的20%N,N-二乙氨基间甲苯甲酰胺(DETA)清凉油制剂进行了室内驱蛉效果的实验。 实验用的白蛉系由野外人饵或灯光诱捕的未吸血雌性亚历山大白蛉,带回实验室置于35×35×35cm的蛉笼内备用,将DETA清凉油驱避剂分成0.5mg/cm~2(A)、0.75mg/cm~2(B)、1mg/cm~2(C)和1.25mg/cm~2(D)4个剂量组,分别涂抹人手,伸入实验蛉笼内观察对白蛉的驱避作用,以出现第一只白蛉叮咬吸血的时间判为驱避失效。同时,设清凉油组和不涂抹驱避剂的空白组进行平行对照。实验  相似文献   
5.
替硝唑(Tinidazole)是一种咪唑类的新药,化学名为1-[2(乙砜基)乙基]-2-甲基-5-硝基-咪唑,治疗阿米巴病、毛滴虫病及贾第虫病都有显著效果。本文对该药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性进行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6.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缘的克拉玛依小拐(136团),原系一片人迹罕至的荒漠,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驻该地开垦,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农牧并举,拥有近万名职工的农场。据对当地医疗卫生单位了解,自建场以来,在职工中未曾确诊过内脏或皮肤利什曼病。1988年,我们在该场查见了两例皮肤型利什曼病,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病鼠肝、脾组织,保存在液氮内,分别在第3、30和240d以及120和370d复苏后把肝、脾组织块,接种NNN基内,前鞭毛体生长良好,在保存至第105和370d复苏的肝、脾组织块,接种背纹仓鼠腹腔后均获内脏感染。表明液氮保存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动物肝、脾是一种良好的保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建立的抗杜氏利什曼L.donovani,抗硕大利什曼L.major,抗热带利什曼L.tropica及抗新疆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的4种单克隆抗体(McAb),以免疫荧光法的交叉反应显示出有较强的特异性,应用McAb的dot-ELISA试验,对新疆大沙鼠体内分离的利什曼原虫及白蛉自然感染的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进行检测,证实新疆克拉玛依鼠体、蛉体的利什曼原虫仅与当地大沙鼠体内利什曼原虫制备的McAb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用白蛉属的三种白蛉去叮咬感染沙鼠利什曼原虫的BALB/c鼠和长爪沙鼠的皮肤病变,表明副蛉亚属的亚历山大白蛉是沙鼠利什曼的良好昆虫宿主;该种原虫在阿蛉亚属的中华白蛉长管亚种体内发育良好,但仅进展到白蛉的咽基部;而在劳蛉亚属硕大白蛉吴氏亚种体内,原虫停滞在胃内。作者分析了我国沙鼠利什曼分布区内白蛉的种类和本文人工感染实验的结果,指出副蛉亚属蛉种是沙鼠利什曼原虫的主要媒介,而硕大白蛉吴氏亚种作为媒介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0.
作者每晚使用光源的CDC诱捕器,在法国的利什曼病疫点加尔省塞文山区一个镇的12个点,捕集吸血白蛉连续5周。在782只吸血雌蛉中,593只是阿里亚斯白蛉(P.ariasi),3只是马斯西特白蛉(P.mascittii)和186只未鉴定。用环状沉淀试验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