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炎症因子在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可以增强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这一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目的:观察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炎症因子及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的表达变化和盐酸芬戈莫德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左侧颈外动脉;损伤组和药物干预组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阴性对照组与药物干预组以盐酸芬戈莫德1 mg/kg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与损伤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于第3,7和21天取材。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损伤组血管增生明显,药物干预组血管增生厚度明显减轻,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血管形态基本正常。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药物干预组第7天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损伤组(P<0.05),损伤组和药物干预组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 mRNA在同一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显示的结果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的表达在损伤初期有较高的表达,损伤后期减少,特别是经过药物干预后蛋白表达进一步减少。结果提示盐酸芬戈莫德通过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调节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mRNA的表达,抑制损伤血管的炎症反应,减轻损伤血管的狭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局部给药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和血管再狭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单纯手术组(B组)和沙利度胺组(C组),A组仅分离和结扎右颈外动脉,B组和C组行右颈总动脉血管成形术,C组在损伤血管局部给予沙利度胺。在术后7d和14d分别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观察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组织VEGF和巨噬细胞表达水平。结果:在血管损伤后14d,B组VEGF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1),B组管腔面积明显缩小(P〈0.01),而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增加(P〈0.01),同时B组血管内膜VEGF和巨噬细胞的表达亦较A组和B组增加(P〈0.01)。结论:沙利度胺局部给药可抑制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局部给药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和血管再狭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单纯手术组(B组)和沙利度胺组(C组),A组仅分离和结扎右颈外动脉,B组和C组行右颈总动脉血管成形术,C组在损伤血管局部给予沙利度胺。在术后7d和14d分别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观察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组织VEGF和巨噬细胞表达水平。结果:在血管损伤后14d,B组VEGF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1),B组管腔面积明显缩小(P〈0.01),而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增加(P〈0.01),同时B组血管内膜VEGF和巨噬细胞的表达亦较A组和B组增加(P〈0.01)。结论:沙利度胺局部给药可抑制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大鼠球囊损伤后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动态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新生内膜增殖和血管再狭窄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阳性对照组(B组)和损伤给药组(C组),每组分为6 h、7 d、14 d、28 d亚组,分别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COX-2、PGE2mRNA表达情况;ELISA检测血中VEGF浓度情况;颈动脉HE染色和血管组织病理图像分析内膜形态变化情况。结果 A组各亚组中各种检测数值及组织图像无明显变化;B组各因子表达6 h开始增高,14 d达到高峰,28 d仍有较高表达,与A组对应时段表达具有明显差异(P<0.05);C组各因子检测数值低于B组但高于A组(P<0.05)。各组组织图像显示内膜增生情况与因子表达情况基本相同。结论塞来昔布能够通过抑制COX-2在损伤血管中的表达来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可能为预防术后再狭窄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血管损伤后管腔狭窄的病理基础是新生内膜的增生。本实验探讨大鼠颈动脉损伤后生存素(survivin)及血清白介素-18(IL-18)促进新生内膜增生的作用;观察姜黄素可通过抑制生存素及血清IL-18的表达,减轻新生内膜的增生。方法: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区组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姜黄素治疗组。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姜黄素治疗组以100 mg.kg-1.d-1灌胃。损伤后大鼠颈动脉分别在第3,7,14,28天取材。免疫组化法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损伤血管中生存素、PCNA蛋白及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反应不同时间点的标本血清中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姜黄素治疗组IL-18在3,7,14,28 d的血清中表达明显低于损伤组(P<0.05)。生存素蛋白在姜黄素治疗组7,14,28 d的表达明显低于损伤组的表达(P<0.05);姜黄素治疗组survivin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损伤组各对应时间点的表达,且14,28 d组表达高于对应假手术组(P<0.05)。姜黄素治疗组PNCA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在第7,14,28天时低于损伤组对应时间点的表达。结论:生存素参与血管损伤后的重塑过程,促进新生内膜的形成和细胞的增殖。姜黄素可下调生存素表达,抑制新生内膜的增生。炎症因子IL-18在血管损伤后的早期高水平表达;姜黄素抑制IL-18的表达,有抑制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AF)患者白细胞介素-18(IL-18)血清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与AF的关系。方法入选阵发性AF患者36例,持续性AF患者52例及30例年龄、性别与AF组匹配的但无AF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8水平、免疫比浊法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持续性AF组血清IL-18、hs-CRP较对照组和阵发性AF组均升高(P〈0.05)。阵发性AF组血清IL-18、hs-CRP较对照组升高(P〈0.05)。AF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hs-CRP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性(n=88,r=0.638,P〈0.05)。结论 AF患者血清IL-18水平显著升高。AF与炎症有关,炎症参与了AF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平滑肌细胞mTOR-P70S6K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核糖体蛋白质S6激酶(P70S6K)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药物干预组。颈动脉HE染色和组织病理图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观察PCNA与P70S6K组织表达中的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mTOR-P70S6K及PCNA的mRNA表达;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变化。结果实验术中死亡大鼠1只,取材过程中发现动脉闭塞5只(分别为3d药物干预组和7d损伤组各1只,14和28d药物干预组各2只)。HE染色显示14d药物干预组与损伤组相比内膜与中膜增殖厚度明显减低,组织图像分析三组之间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中膜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免疫组化结果示对照组与损伤组及药物干预组存在差异(P=0.045);实时荧光定量PCRmTOR-P70S6K及PCNA的mRNA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示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能抑制第3、7、14天药物干预组血清IL-18浓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IL-18、mTOR-P70S6k及PCNA在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并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可能成为预防再狭窄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8.
例1 患者男性,58岁,因阵发性心悸2年入院。入院时体检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人院当日发作心悸,行心电图检查(图1A)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QRS时间0.14s,呈非典型束支传导阻滞型,R—R间期0.38s,频率155次/min,心电轴右偏;可见房室分离,以长Ⅱ明显,P波直立,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通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检测IL-6及其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探讨IL-6及其受体基因SNP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 方法:用HRM曲线技术检测231例CHD患者和275例健康人IL-6及其受体基因6个SNP位点(IL-6-572C/G、IL-6-597A/G、IL-6-174C/G、IL-6-R-183A/G、IL-6-R-exon1C/A和IL-6-R-exon2A/T),分析其与CHD的相关性。 结果:CHD组和健康人对照组IL-6-572C/G、IL-6-597A/G、IL-6-R-exon1C/A和IL-6-R-exon2A/T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6-572CC、IL-6-597GA和IL-6-R-exon2AT基因型能增加发生CHD的风险(OR值分别为1.935、2.651、1.809);IL-6-R-exon1CC基因型能降低CHD的发生风险(OR=0.514)。 结论:IL-6-572C/G、IL-6-597A/G、IL-6-R-exon1C/A和IL-6-R-exon2A/T与西北地区人群CHD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与沙利度胺干预效果。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沙利度胺小剂量组(C组)和沙利度胺大剂量组(D组)。A组大鼠颈动脉未被球囊损伤;B组大鼠颈动脉被球囊损伤;C组大鼠自球囊损伤后给予 100 mg·kg ·d~(-1)沙利度胺灌胃给药;D组大鼠自球囊损伤后给予200mg·kg~(-1)·d~(-1)沙利度胺灌胃给药。分别于术后7、14 d和28 d处死大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VEGF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清VEGF、TNF-α和IL-6水平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均明显增高(均为P<0.05);喂药后,C组和D组大鼠血清VEGF、TNF-α和IL-6明显低于B组(均为P<0.05);D组较C组更低(均为P<0.05)。结论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清VEGF、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沙利度胺可有效降低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清VEGF、TNF-α和IL-6水平,且降低水平与沙利度胺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