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1例多发肠瘘致腹腔感染行腹部植皮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采取负压辅助封闭(VAC)创面护理,持续腹腔内双套管冲洗引流,肠瘘造口护理、消化液收集与回输、营养支持、腹部植皮护理、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等措施,患者后期感染得到控制、腹内压减轻、肠功能恢复,为后期肠造口的还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护理方案对重症病人热卡达标率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入住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实施肠内营养(EN)的重症病人214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干预组采用EEN护理方案,比较两组7d热卡达标率、每日热卡摄入量、喂养不耐受症状、预后指标、营养指标.结果:干预组7d热卡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喂养不耐受症状与喂养中断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7d营养学指标和炎症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EEN护理方案能够提高重症病人热卡达标率,改善喂养不耐受症状,减少喂养中断次数,有效改善重症病人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血栓(ASMVT)阶梯式治疗的护理经验和护理要点,为今后患者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12月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收治的24例接受阶梯式治疗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对患者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总结该治疗模式中的护理经验,形成针对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阶梯式诊治的护理配合模式.结果 24例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中,4例经全身抗凝治疗好转出院,2例患者经全抗凝后转局部介入导管抗凝治疗好转院,17例患者经坏死肠管手术切除加两端造口或腹腔开放等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好转出院,1例患者主动放弃治疗出院.结论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在阶梯式诊治的过程中,通过责任护士的护理配合,缩短了住院周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养老模式下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及其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抽样调查浙江省金华市8个社区及6家养老机构的长期照护老年人共813例,调查内容包括老人的健康需求、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结果:除听力外,机构长期照护老年人各项健康需求均高于居家者(P〈0.05),但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的两周就诊率、住院率均高于机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健康需求因素为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自理时间、认知能力、慢性病数目;影响机构长期照护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健康需求因素为生活自理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卧床状况。结论: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大,健康为影响其卫生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积极探索构建评估长期照护老年人的综合健康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依达拉奉治疗小鼠压力超负荷致心肌重构与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盐皮质激素受体(MR)的关系。方法 SPF级C57小鼠18只,4周龄,体重22~24 g,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组、依达拉奉组,每组6只。采用皮下埋置渗透泵持续灌注血管紧张素Ⅱ1 500 ng/(kg·min)28 d的方法制备小鼠心肌重构模型。对照组埋置预先充填0.9%氯化钠的渗透泵;依达拉奉组皮下埋置预先充填血管紧张素Ⅱ的渗透泵后,每日给予腹腔注射依达拉奉10 mg/kg,连续28 d。于模型制备成功后,处死小鼠取心脏,称重后计算心重/体重(HW/BW)比值;取心肌石蜡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测定心肌细胞横截面积,采用Masson’s染色法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StAR、M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组小鼠HW/BW比值、MSA和CV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总结1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经验,分别从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的护理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探讨自体血回输装置的应用,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结果: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膝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明显增加,但仍有并发症发生,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2例,发生浅表组织感染者1例。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积累更加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使膝关节疾病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龄老年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和空肠造瘘(PEJ)术后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观察9例高龄老年患者行PEG/PEJ术后导管留置时间、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结果出现2例堵管现象,经碳酸氢钠溶液处理后管道畅通;老年患者营养状况比使用普通鼻胃管有明显好转且感染机会减少;导管留置时间最长为12 a,最短为2个月(因呼吸衰竭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PEG/PEJ运用于高龄老年患者较普通鼻胃管减少感染机会,有效改善营养状况,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性别老年人患老年综合征的情况,为有效地管理老年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对江浙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患本研究所调查的老年综合征者共2778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78例老年人中,平均患老年综合征数量为(3.4±1.8)种,不同年龄组间老年人患老年综合征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135,P〈0.001),而性别组间的患老年综合征数量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0.817,P=0.414)。发生率居前6位的老年综合征依次是日常生活能力缺陷2199例(79.2%)、跌倒1828例(65.8%)、尿失禁1356例(48.8%)、睡眠障碍1023例(36.8%)、认知功能障碍908例(32.7%)和视力损伤896例(32.3%),其中日常生活能力缺陷、跌倒、尿失禁、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随年龄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P〈0.001)。对于老年男性而言,其日常生活能力缺陷、跌倒和尿失禁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P〈0.05),而老年女性的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老年人患3种及以上老年综合征者占66.4%,各年龄组老年人最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共患情况均为日常生活能力缺陷合并跌倒和尿失禁,且该共患情况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上升(χ2=202.523,P〈0.001)。结论老年综合征普遍存在于老年人群,医护人员应重视对老年综合征的管理,推进老年医疗照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状况、认知状况,分析失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抽样调查接受社区及机构长期照护的失能老年人813名,使用自制问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测定量表(ADL)和简易操作智力状态问卷(SPMSQ)进行调查.结果 接受长期照护的失能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分为(32.01±11.59)分,认知能力得分为(3.77±3.24)分;其中自理能力重度障碍的失能老年人各项认知能力障碍率均高于轻度障碍者(均P<0.001);随着失能老年人不能自理时间的延长其定向力、回忆力障碍率增高(x2=11.875,14.758,均P<0.01);存在认知障碍的失能老年人,各项自理能力障碍率均高于认知正常者(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文化程度(β=-0.067)、婚姻状况(β=-0.071)、自理障碍时间(β=0.121)、定向力(β=0.403)、合并认知障碍种类别(β=0.443)是影响失能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DL)的重要因素;自理障碍时间(β=0.116)、定向力(β=0.417)、回忆力(β=0.275)、记忆力(β=0.189)、计算力(β=0.257)、存在认知障碍种类(β=0.358)是影响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的重要因素.结论 接受长期照护的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认知能力明显下降,两者相互影响,应结合认知与生活自理能力的规律及特点,给予其针对性的长期照护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外科重症患者,动态监测并记录患者从实施肠内营养开始7 d内误吸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误吸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26例患者,发生误吸30例(23.81%)。误吸组第7天目标热量达标率显著低于无误吸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高于无误吸组(均P<0.01)。APACHEⅡ评分、意识状况、营养风险、鼻饲管置入长度是外科重症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率较高,与患者意识、营养状态、疾病程度和鼻饲管置入长度相关。应针对误吸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