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晚期支气管肺癌组织血液供应(血供)类型及其指导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76例肺癌患者行支气管动脉造影(BAG)检查,根据供血动脉在瘤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根据肿瘤组织内支气管动脉树X线解剖学形态特点分为四种类型:支气管动脉瘘型(13例、17.1%);多血供型(24例、31.6%);中血供型(28例、36.8%);少血供型(11例、14.5%).结论 支气管肺癌血供类型不同.根据不同血供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术式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动脉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灌注 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超选择段性肝动脉灌注CIK细胞 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及经皮肝穿刺瘤体内多点注射CIK细胞共38例(研究组);将同期采用常规剂量经肝动脉段性化疗栓塞(C-TACE)联合经皮肝瘤体内注入无水乙醇80例(双介入组);单纯经皮肝动脉常规剂量C-TACE 134例(单纯组)相比较.结果 研究组、双介入组和单纯组近期显效率分别为76.3%、41.3%和14.9%,研究组的AFP降至正常及明显下降率则显著高于双介入组和单纯组,3组血清A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超选择段性肝动脉灌注CIK细胞 超液化碘油栓塞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我院遇到一例前房角细小玻璃异物误诊后经手术取出,现报告如下:刘某,男,12岁,学生,右眼因玻璃瓶爆炸受伤,伤后反复眼红,畏光1月多,受伤时在当地医院行结膜囊冲洗后,直角膜未见明显裂口,摄眼眶平片未见金属异物影。诊断为“角膜炎”,给予抗生素眼液,静滴抗生素数日,症状明显好转,停药后,患儿右眼又出现眼红畏光。曾去某县医院就诊,发现角膜有一细小不全裂口,诊断为“角膜裂伤”,用药后症状又缓解,但停药后又复发,如此反复多次,视力逐渐减退。1995年3月4日来我院门诊检查现力右眼0.1,不能矫正;左眼回.2,右眼睫状充…  相似文献   
4.
王喜梅  董生良 《吉林医学》2011,(32):6841-6841
目的:观察采用眼轮匝肌缝合眶隔法治疗老年性睑内翻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37眼老年性睑内翻患者行眼轮匝肌缝合眶隔法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1次矫正成功,术后睑缘位置恢复正常,眼睑内翻完全矫正,随访9~13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失误少,损伤小,疗效确切,对应用其他术式矫正后复发的患者也可采用此方法进行再矫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运用切口挤切法碎核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10例(123眼)Ⅱ~Ⅳ级核的白内障患者采用切口挤切法碎核取核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73眼(占59.3%),0.3~0.5者38眼(占30.9%),<0.3者12眼(占9.8%)。术后随访3~5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切口挤切法碎核可使白内障患者恢复良好的视力,操作简便安全,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6.
眼轮匝肌缝合眶隔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缝合眶隔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77只眼)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患者分别采用眼轮匝肌折叠缩短术和眼轮匝肌缝合眶隔术进行矫正,观察两种不同术式的治愈率,复发率。结果眼轮匝肌折叠缩短术组和眼轮匝肌缝合眶隔术组治愈率分别为97.3%、94.8%;复发率分别为18.4%、0%。结论眼轮匝肌缝合眶隔术治疗老年性睑内翻长期疗效优于眼轮匝肌折叠缩短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试述医院管理和发展中各种和谐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医院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认真分析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协调好各种矛盾和关系,是推进医院科学管理、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试从医院管理的内部、外部联系和医患关系等三个方面的实践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全国著名老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周仲瑛,教学、科研、临床实践60余年,对难治性肾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幸参与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周仲瑛教授学术思想的研究,收集周老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治难治性肾炎病例,加以整理研究,伺诊其旁,临听教诲,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 muhislice spiral compute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 DCE MSCTA),以及肝内血管系统重建并与肝癌病灶进行整合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6例肝癌患者采用上腹部3D DCE MSCTA扫描技术采集影像资料,经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和表面遮盖(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法重建肝内血管及肝癌病灶,并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s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 DSA)对照。结果:肝内血管与肿块关系:肝内血管系统主分支未见异常5例,由肝动脉发出供血动脉11例,肝内血管主干受压移位10例,其中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3例。MIP法在显示重建血管级数方面高于SSD法,VR法显示图像的立体感优于MIP法和SSD法,3D DSA显示肝动脉及门静脉优于VR、MIP和SSD。结论:肝脏血管系统和肝癌病灶三维重建与整合技术可以较好的显示血管和病灶的立体解剖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能否手术及手术的方式、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动脉树的X线解剖学类型.方法:对10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动脉DSA造影资料分析研究,根据供血动脉在瘤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X线解剖学形态进行分型;根据不同的解剖学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结果:肿瘤组织内肝动脉树X线解剖学形态分为4种类型,即肝动脉瘘型、枯枝型(中血供)、柳枝型(少血供)、鸟巢型(多血供).4种不同解剖学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显效率分别为31.3%、38.9%、44.8%、54.1%,总有效率为76%.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供血主要表现为鸟巢型、柳枝型.根据不同解剖学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术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