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0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按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要求,吉林省于1998年3月对2个国家监测点进行了第9次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点的选择 仍为前8次确定的2个监测点,即蛟河市黄松甸乡长青村和敦化市红石乡大兴川村。1.2 监测对象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摸清安图县马趟岭村目前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及病情变化影响因素,为今后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马趟岭村(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及邻近村屯的自然生活情况(包括自然情况、饮水源、主副食、经济收入等)和马趟岭村大骨节病历史病情及目前成人和儿童病情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病情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马趟岭村检出成人大骨节病现患83人,临床患病率为6.26%,Ⅰ度患者占69.88%,Ⅱ度占24.10%,Ⅲ度较少:患者主要集中在马趟岭村的西北屯(检出72人,临床患病率为6.23%);病人数最多的年龄段集中在36~60岁各年龄组,次为61~65岁、31~35岁和70岁以上年龄组,其它年龄组虽然病人数少,但均有患者,成人患者最小年龄为17岁。小学儿童临床均未检出患者,X线检查共检出有改变者4人,平均检出率为2.58%,X线改变均为单发骨端轻度改变。结论马趟岭村的西北屯历史上大骨节病病情十分严重,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病情迅速下降,目前病情结果已在国家大骨节病控制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吉林省各级碘缺乏病(IDD)实验室的人员及设备情况,为今后IDD实验室规划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逐级调查、逐级上报的方法对全省各级IDD实验室人员及设备状况进行摸底.结果①人员情况省级及地市级IDD实验室人员80%以上是大专以上学历,所学专业为检验专业的占74%,兼职人员占90%以上.县级IDD实验室人员中专学历占68%,大专以上学历占23%,95%以上为兼职人员.地市级及县级人员变动较频繁.②设备情况80年代全省各级IDD实验室设备还相当落后,90年代各级IDD实验室逐渐增添或更新了相关设备,目前省级和地市级IDD实验室已能够满足IDD防治工作需要,但县级IDD实验室由于没有尿碘检测设备,只能进行盐碘定量检测工作.结论存在的问题①县级IDD实验室急需增加尿碘检测设备,部分地市级IDD实验室尿碘检测设备急待更新;②IDD检验人员变动频繁,对检验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③专职人员少.建议①稳定IDD实验室人员队伍、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②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提高检测质量的保障;③加大设备投入,特别是对县级实验室尿碘设备的投入将在人群碘营养状态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大骨节病监测点7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延边、白山、通化、吉林4个地区的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点进行了临床检查,X线拍片及水质检测等方面大量细致的监测工作,现就1990~1996年饮水中有关物质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吉林省2000年实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后的防治现状,建立和完善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机制.方法按国家第4次监测方案进行碘缺乏病抽样调查.结果吉林省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0%,非碘盐为0.1%,碘盐碘含量中位数为32.3 mg/kg,<20mg/kg占1.5%;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45.7 μg/L,甲肿率触诊为1.2%,B超为2.6%;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为302.8μg/L;学生和育龄妇女健康教育问卷及格率分别为87.3%和94.7%.结论吉林省碘缺乏病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标准,说明吉林省在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政府仍然高度重视,卫生、盐业、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坚持不懈地落实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综合措施,为可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奠定了基础.但消除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及时提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2002年碘缺乏病监测健康教育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吉林省小学五年级学生和育龄妇女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30个调查点的600名学生和150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结果600名学生平均分数为89.51分,及格率为87、3%,了解缺碘与“粗脖子”、“智力低下”有关的分别为92%、87.8%。有88%的学生认为”吃加碘盐”为碘缺乏病防治的最好方法。150名育龄妇女平均分数为89.8分,及格率为94.7%,了解缺碘与“粗脖子”、“生傻孩子”有关的分别为93.3%、73.7%,有97%的育龄妇女认为“吃加碘盐”为碘缺乏病防治的最好方法。结论省、市领导重视,加强多部门配合持之以恒的健康教育宣传行之有效。碘缺乏对于儿童智力的影响应做为今后宣传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防治科研提供科学依据,按国家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要求,于今年3-4月份对白山市抚松县松郊乡马鹿沟村及延边州汪清县罗子沟镇四道河子村(含邻近永胜村部分儿童)两个监测点进行了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监测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监测点的选择两个监测点均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历史上均为大骨节病重病区。当地居民都以农耕为主,主食以自产水稻为主,小麦和玉米占少部分,肉蛋类较少。1.2监测对象与指标7-12岁儿童临床及右手X线病情。1.3诊断标准《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代克山病大爆发时期有一种说法叫做“攻心翻就是克山病会死人的”,当初的危害至今还令人心有余悸。长春榆树市永利后屯相继发生多起“攻心翻”疑似克山病,造成很大影响,请求协助调查搞清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9.
2002年吉林省第四次碘缺乏病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吉林省2000年实现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为了解吉林省碘缺乏病达标后防治工作现状,按着《全国第四次碘缺乏病监测实施意见》[1]的要求,于2002年3月4日~4月26日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第四次碘缺乏病现场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抽样方法1.1.1碘盐抽样全省9市(州),每个市随机抽取3个县(市),每个县抽4个乡(镇),每个乡抽2个村,每个村随机采集10户盐样,进行盐碘全定量检测。1.1.2病情监测抽样在抽到的27个县(市)中,在每个县抽到的4个乡(镇)中随机抽取1所乡(镇)…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曾是全国瞩目的大骨节病重病区,自80年代以后,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明显下降。为掌握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和病情变化规律,自1986年开始,对吉林省大骨节病重点病区进行了连续性病情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情材料 观察的重点病区分别设在吉林的磐石和蛟河、通化的通化县、白山的长白及延边的汪清和大兴川。自1986年开始(蛟河和大兴川自1990年开始),每年对重点病区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诊和拍X线右手正位片(含腕部)检查。1.2 诊断标准 临床和X线诊断标准采用《全国大骨节病防治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