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单纯性血尿是指仅出现尿红细胞数目增多,但无任何症状,且相关检查无异常(如蛋白尿、肾功能异常、高血压等)的一类肾脏疾病,既往又称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单纯性血尿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甚至最终可进展为肾衰竭。何泽云系湖  相似文献   
2.
艾琳 《家庭护士》2006,(5S):49-49
前天,女儿的学校提前放学了,阿姨不知道,去晚了,没有接到孩子,吓得回来给我打电话,声音都颤了。  相似文献   
3.
主动回避条件反应率>80%的老年大鼠为学习好组,<30%的为学习差组。学习好组在高频短串刺激后颗粒细胞层出现海马长时程突触增强(LTP)效应:颗粒细胞核内Ag-NOR面积/胞核面积比值平均为0.154±0.0043;单个胞核内Ag-NOR平均为3.051±0.2212个,学习差组高频短串刺激引起颗粒细胞层群峰电位长时程抑制;颗粒细胞核内Ag-NOR面积/胞核面积比值平均为0.077±0.0023;单个胞核内Ag-NOR平均为1.839±0.1421个,2组间3指标均有显著差异,表明年老大鼠学习能力与LTP效应有关,学习差的老年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rDNA的转录活性较学习好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共发生剖宫产术后肺栓塞3例。现将其诊治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观察了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对微量注射Ach(10μg/0.5μl)的敏感性。 实验在6只老年大鼠(大于30月龄)和5只年青大鼠(4~5月龄)上进行。结果表明:年青大鼠和老年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对Ach的主要反应模式有所不同,前者多出现神经元放电明显增加的兴奋反应。后者多出现抑制反应,神经元的放电明显减少。此外,老年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对Ach反应的持续时间(包括兴奋和抑制反应)也明显长于年青大鼠。本文对海马神经元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改变可能是影响老年记忆的重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7.
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试用报告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本文报告 Perris 等人编制的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BU) 在200名健康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问卷重测相关系数为0.84,反映内部一致性的 Cronbach 的α系数为0.85,同时因子分析的结果也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本文还发现,不同职业的父母在养育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妊高征迄今仍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子痫是妊高征的最严重表现 ,终止妊娠是迄今唯一从根本上治愈妊高征的方法 ,我们将剖宫产作为子痫患者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 ,及时控制了子痫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992年 1月— 1997年 12月 ,我院共收治子痫患者 6 9例 ,以剖宫产分娩 41例 ,催产素或蓖麻油引产餐引产 2 8例 ,其中产前子痫 45例 ,产时子痫 2 4例 ,子痫的诊断均以郑怀美主编的《妇产科学》教材为诊断标准[1] ,6 9例患者年龄为 2 0~ 38岁 ,平均 (2 7.3± 3.6 )岁 ,初产妇 6 1例 …  相似文献   
9.
毒鼠强又名没鼠命 ,化学名为四亚甲二砜四胺 (tetramethy lene disulfo tetramine) ,简称“四二四” ,毒性极大。现就发生于我科的 8例产后毒鼠强中毒的临床处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8月 2 0日我院发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 ,在该食堂就餐者中 80余人有程度不等的呕吐、抽搐、昏迷、大汗淋漓等中毒症状。经河北省公安厅毒物检测中心证实 ,中毒食物为当天所食用的小米粥。 80人中有哺乳期妇女 8人 ,8例患者年龄 2 3~ 32岁 ,平均 2 5 5岁 ,产后时间 5~ 142小时 ,其中 3例为剖宫产术后。1 2 临床症状  8例患者的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福建北部地区斯氏并殖吸虫中间宿主螺、蟹种群及其孳生地,比较生态环境改变前后感染率,并分析其变化原因。方法 2009-2019年,以并殖吸虫病例为线索,对福建省北部南平市的建瓯市小桥镇涤上村、东峰镇桂林村、城关镇七里街村和建阳区崇雒乡上洋村、政和县东平镇西表村、岭腰乡前溪村以及三明市的三元区居阳村等11处调查点进行现场采集螺、蟹,并考察其生态环境,设框(33 mm2)检测螺分布密度,计算螺的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和蟹的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囊蚴采用人工感染健康犬(2只)和PCR扩增内转录间隔区2 (ITS2)序列、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1 (CO1)基因进行鉴定。考察原孳生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复查螺、蟹的感染率、感染度,分析环境变化对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11处调查点查见唐氏拟小豆螺、建瓯拟小豆螺和小桥拟钉螺等3种螺。山涧水源小沟或渗水湿地等微型生态环境为螺的适宜孳生地,螺多栖息于沟内水线上下5 mm的潮湿环境,主要附着于沟内潮湿的陈旧落叶、枯枝,其次为石块上,泥砂中较少。唐氏拟小豆螺、建瓯拟小豆螺和小桥拟钉螺的平均分布密度分别为156/框、179~291/框和12~266/框;各调查点均有螺查出斯氏并殖吸虫尾蚴,唐氏拟小豆螺、建瓯拟小豆螺和小桥拟钉螺的感染率分别为0.22%(4/1 851)、0.38%(36/9 420)、1.10%(102/9 247)。11处调查点查见福建华溪蟹、福建博特溪蟹、角肢华南溪蟹和待定种华南溪蟹等4种溪蟹。溪蟹多栖息于水流缓慢的山涧,白天潜伏于石块下,夜间四出觅食。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8.99%~96.77%,平均感染率为80.21%(231/288),平均感染度为19.8个囊蚴/蟹。PCR结果显示,囊蚴样品扩增出的ITS2序列约500 bp,与GenBank中斯氏并殖吸虫相似性为99%;CO1基因序列约450 bp,与GenBank中宫崎并殖吸虫相似性为100%。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2只感染犬解剖后分别获得6和8条成虫,经鉴定均为斯氏并殖吸虫。孳生地环境改变有山洪暴发、垦植、干旱和人为破坏等原因,孳生地环境改变后对11处19次复查中,有10次未采集到螺,有5次未采集到蟹。5个调查点孳生地环境变化为山洪暴发所致,灾后进行7次调查均未查见螺,其中3处未查见溪蟹。11处调查点孳生地环境改变后,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6.11%(91/252),平均感染度为4.9个囊蚴/蟹。孳生地环境改变前后的感染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建北部建瓯等地为斯氏并殖吸虫高度感染的自然疫源地。孳生地生态环境改变后螺、蟹斯氏并殖吸虫尾蚴/囊蚴感染率下降明显,其中山洪暴发和垦植等是影响螺、蟹感染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