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应用抗EGFR、抗VEGF治疗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KRAS基因野生型转移性大肠癌患者72例,一线或者非一线给予西妥昔单抗或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结果西妥昔单抗组总体有效率34.2%,疾病控制率63.2%。一线治疗疾病控制率高于二线治疗(87.5%vs 45.5%,χ2=7.038,P=0.008);一线治疗有效率虽高于二线治疗,但无统计学意义(50.0%vs 22.7%,χ2=3.061,P=0.079)。贝伐单抗组总体有效率29.4%,总体疾病控制率64.7%。一线治疗有效率高于二线治疗(42.9%vs 20.0%,χ2=8.259,P=0.0041);一线治疗疾病控制率效率虽高于二线治疗,但无统计学意义(92.8%vs 45%,χ2=2.072,P=0.15)。西妥昔单抗组总体有效率高于贝伐单抗组,无统计学意义(χ2=1.9,P=0.663)。贝伐单抗组的总体疾病控制率略高于西妥昔单抗组,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89)。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组中位生存期大于非一线治疗(16个月vs 12个月Log-rank法,χ2=9.817,P=0.002)。贝伐单抗一线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大于非一线治疗(24个月vs 17.5个月Logrank法,χ2=9.500,P=0.002)。西妥昔单抗组总体中位生存期是14个月,贝伐单抗组总体中位生存期是18.5个月,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法,χ2=3.425,P=0.064)。多因素分析显示晚期大肠癌患者肿瘤部位及初次治疗是否选择靶向治疗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17,P=0.037)。结论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大肠癌一线治疗均优于二线,两种药物疗效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应用国产长春新碱(VCR)、5—氟脲嘧碇(5—Fu)、意大利产阿霉素(ADM)、日本产丝裂霉素C(MMC)四种抗癌药物分别于术前术中静脉联合化疗,研究对家兔腹壁切口和小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骶前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诏丞  孙贺  程龙伟 《吉林医学》2009,30(19):2373-2374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7岁。因体检发现骶前肿物11d,于2008年5月26日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较好,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无阳性体征。直肠指检:胸膝位,距肛缘3~8 cm,9点至2点,可触及直径约5 cm圆形肿物,质软,无压痛,边界尚清,活动度欠佳,退指时指套无染血。超声示:直肠后方可见一大小约为5.20 cm×3.89 cm×3.49 cm的低回声肿物,外形规则,界限清,似有包膜,内部回声欠均匀。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性 ,5 7岁 ,因上腹部胀痛 1个半月 ,于 2 0 0 2年12月 10日入院。查体 :颈部、锁骨上、双腋下、双腹股沟均未见肿大淋巴结。血常规 :白细胞 5 .1× 10 9g L ;红细胞 5 .0× 10 1 2 g L ,血红蛋白 14 6g L ,中性粒细胞 4 8.7% ,淋巴细胞32 .2 %。胸片回报 :肺、心、膈未见异常。彩超检查 :肝、胰、脾无异常 ,腹腔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胃镜检查 :以胃角为中心波及胃窦前壁见不规则溃疡型肿物 ,大小约 5 .0cm× 6 .0cm周围粘膜呈堤样隆起 ,表面凸凹不平 ,质脆易出血 ,局部胃壁僵硬 ,蠕动消失 ,镜检诊断 :胃癌 ,病理为腺癌。临床诊断为…  相似文献   
5.
池诏丞  刘学伟  程龙伟 《吉林医学》2010,31(31):5569-5569
在肝门部结构中肝动脉及胆总管的解剖变异较多,而肝门静脉解剖变异相对较少,且多为肝门静脉分支的变异,门静脉位置变异罕见。我们在行胃癌根治术过程中发现1例门静脉位置变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直肠癌术后会阴部局部复发的处理。方法 治疗前确定局部复发的部位与盆腔脏器的关系及有无远处转移,对复发灶争取实行再次根治性切除。结果 全部22例均行再手术治疗,术后一、三、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1%、50%、36%。结论 直肠癌术后会阴部复发,由于病变局限,手术操作容易,再手术常可达到根治性效果,与盆腔局部复发相比,术后生存率明显提高,因此应重视直肠癌术后会阴部复发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病人施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的经验.方法开腹切除结肠肿瘤后,将近段肠内容物尽量排除;切除阑尾,于其残端置入Foley氏导尿管,缓慢注入温盐水1000ml~2000ml(加入甲硝唑250ml、庆大霉素24万u)灌洗,直至肠内容物清亮为止.Foley氏导尿管由右下腹壁拉出,术后间断负压吸引,术后10~15天拨除.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处置12例,除1例切口轻度感染外,其余病人术后经过顺利.结论对于左半结肠癌伴急性梗阻病人应用上述方法施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我们体会此法安全、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芝加哥大学近来观察表明,直结肠癌手术病人60岁以上者占2/3,70岁以上者占1/4。在美国直结肠癌具有流行性,1988年预期约有15万例患者。幸运的是年龄因素本身不是影响生存率的决定因素,年龄大预后不一定悲观,对70岁~、80岁~、90岁~的病人,手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几乎一样。本文将回颐当前常用的直肠癌各种诊断和手术方法,以及预期所能取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多脏器切除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3例结直肠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机器人辅助联合多脏器切除术作为治疗策略。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结果及肿瘤学结果。 结果全组患者中男7例、女6例,中位年龄60岁,其中直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8例;行整块切除7例,联合肝部分切除2例、小肠部分切除3例、子宫切除3例、卵巢切除4例、膀胱及输尿管部分切除1例、右半结肠切除1例。全组中位手术时间为225 min(90~360 min)、中位出血量50 ml(15~600 ml),无术中输血。全组共中转手术5例,其中计划性中转手术3例、非计划性中转手术2例。所有患者均达到R0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 结论机器人辅助多脏器切除治疗结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糖尿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的用法。方法:对48例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采用"小剂量开始,个体化治疗"原则,胰岛素术前皮下注射,术中静脉输注,术后早期及伴有并发症的患者以"双通路"静脉输注方式控制围术期血糖7.0~10 mmol/L。结果:术后腹部及会阴部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瘘3例,低血糖1例,酮症酸中毒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结直肠癌合并糖尿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可安全渡过围术期,并达到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