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西宁地区职业人群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调查,了解布病在职业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人样本,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获得布病疫情资料。结果调查478人,患病3人,确定新发病人3例,患者得到规范治疗。血检478人份,SAT阳性2人,RBPT阳性3人。结论青海省西宁地区职业人群中存在着布病的流行,疫情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西宁地区动物检疫人员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调查,了解布病在该人群中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进行血清学检测,通过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获得布病疫情资料。结果共调查职业人群80人,男性占63.75%(51/80)、女性占36.25%(29/80)。年龄中21-30岁最多,占52.50%(42/80);民族以汉族最多,占77.50%(62/80);接触年限以10年以内的最多,占60.00%(48/80)。血检查出RBPT阳性1人,平均阳性率为1.25%(1/80),Coombs阳性1人,平均阳性率1.25%(1/80),确定感染1人,感染率为1.25%(1/80),患病数1人,平均患病率为1.25%(1/80)。结论青海省西宁地区动物检疫人员中存在着布鲁杆菌病的感染情况,疫情相对稳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频繁的接触,造成感染机会增多。应加强对职业人群的职业教育,定期开展职业人群的布病监测。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分析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血清检测结果,描述该地区人群血清抗体在职业、年龄、性别、民族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对三江源地区的九县一镇范围内的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按《全国人间布病监测方案(试行)》中的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清,用虎红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聚试验(SAT)、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补体结合试验(CF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水平。结果 检测6 310人份,RBPT阳性141人份,SAT阳性25人份,CFT阳性28份,SAT阴性、CFT阳性的有15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14,P<0.05),在141例感染者中,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74岁,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92,P>0.05)男女感染比例为1∶1.2,经检验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P>0.05);藏族占82.27%,蒙族占13.48%,汉族占2.84%,回族占0.71%,撒拉族占0.71%。结论 布病流行强度有增强趋势应加大布病监测力度,开展人畜防治合作,综合评价流行风险因素,为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1 背景介绍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青海省人间布病防治工作始于1956年,成立了人间布病预防控制机构.1958年从患者体内分离到羊种布鲁杆菌,从此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普查、普治、普种(简称三普)人间布病防治工作.1981年止青海省已基本完成三普工作,初步摸清了人间布病流行程度及特点规律.为了巩固成绩,扩大防治效果,对牧业区人群继续进行复查、复治工作,对农业区城镇人群进行普查、普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海省2009-2014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现状。方法对青海省2个市2个区18个县的布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调查24 831人,2009-2014年年平均感染率依次为5.30%、6.43%、5.76%、2.78%、3.09%和3.95%;年患病率依次为2.74%、2.35%、2.25%、0.87%、1.39%和2.21%。虎红平板凝集试验6年合计阳性率为4.16%(1 032/24 831),试管凝集试验平均阳性率为1.71%(425/24 831),抗人球蛋白试验平均阳性率为2.04%(21/1 027)。确诊布病新发病例316例,年发病率持续上升。布病病例主要集中在河南、天峻、共和、久治、达日县等饲养或屠宰牲畜地。发病区域依次为牧业区(238例)、城镇(43例)、农业区(31例)和半农半牧区(4例)。结论青海省布病疫情比较活跃,有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6.
1954年青海省首次分离出布鲁氏菌,确定为布鲁氏菌病(布病)自然疫源地,到2000年青海省布病得到有效控制,并且达到原卫生部颁布的布病“控制区”标准[1],但在2006年疫情开始回升[2]。本研究分析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病的流行状况及病原学特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布鲁氏菌病(布病)预防控制地理信息系统(GIS),由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对布病专业进行2次开发,主要任务包括专业数据建库、建设青海省布病防治基础GIS平台、建设GPS工作站和青海省布病采集终端系统。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在青海省布鲁杆菌病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背景介绍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青海省人间布病防治工作始于1956年,成立了人间布病预防控制机构.1958年从患者体内分离到羊种布鲁杆菌,从此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普查、普治、普种(简称三普)人间布病防治工作.1981年止青海省已基本完成三普工作,初步摸清了人间布病流行程度及特点规律.为了巩固成绩,扩大防治效果,对牧业区人群继续进行复查、复治工作,对农业区城镇人群进行普查、普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青海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趋势,为科学防治布病提供依据。方法:2019、2020年,在青海省的国家级和省级布病监测点,共18个县(市、区,简称县),每年每个县抽检常住职业人群血清样本不少于400份,进行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按《布鲁氏菌病诊断》(WS 269-20...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布病)在青海省流行时间长、疫情广、危害重.40多年来,积极贯彻以畜间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疫区的人、畜间布病的流行基本得到控制,但其传染源依然存在,易感畜群不断增加,且流动频繁.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青海省国营农牧场职业人群布病的流行情况,我们对河卡种羊场、同德良种繁殖场、贵南牧场的职业人群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