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监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云南省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1-2000年全省发热病人血检和重点人群IFAT监测结果,边境地区流动人口管理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云南省共血检发热病人6193853例,检出阳性170578例,年平均血检率为3.52%,阳性率为2.75%,恶性疟占21.48%。重点人群的IFAT抗体阳性率为5.80%,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在22.14-60.14之间。对边境地区不同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血检结果;外国入境边民的血检阳性率为13.05%;我国出境边民的血检阳性率为7.67%;内地到边境地区流动人员的血检阳性率为12.45%。云南省主要媒介微小按蚊,昆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人房次平均捕获数分别为2.29,2.46和2.90只。人,牛房比例分别为1:3.29,1:3.19和1:1.04。结论 云南省经过10年疟疾监测,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已人1991年的3.30%下降至2000年的1.93%,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地区的发病率已从1991年的万分之8.49下降至2000年的万分之3.79。云南省的疟疾发病保持了稳中有降。但在云南边境地区,受境外发病和流动人口的影响,疟疾的控制工作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六十年代以来,曾先后报告江苏、河南、辽宁等地有长潜伏期间日疟的存在;张绍武等(1981)通过实验感染,直接证实开封地区有长潜伏期间日疟。近年我省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也提出滇东北、滇西北和滇中广大地区可能有长潜伏期间日疟。为判断我省是否存在长潜伏期间日疟,我们于1982年7月,选择滇西北的维两县,通过当地的媒介按蚊和病原进行自身感染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维西县间日疟的复发情况,给制定合理的抗疟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于1982年6月至1983年8月在维西县叶枝乡对89例间日疟病人进行了一年的复发观察。经血检确诊的间日疟患者给予磷酸氯喹1.5g(基质)治疗后,作为观察对象,每15天进行一次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省边境地区流动人口的疟疾发病进行监测分析并提出疟疾防治对策.方法对流动人员进行发热病人血检和居民带虫血检监测.结果 1991-1999年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平均阳性率为6.77%,带虫率为2.10%,同期流动到边境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居民带虫率均高于当地人群.流动人口的疟疾发病是我省边境地区疟疾控制工作的主要难题之一,加强疟防知识宣传,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可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云南省 1991~ 2 0 0 0年疟疾监测结果 ,为制定云南省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 1991~ 2 0 0 0年全省发热病人血检和重点人群 IFAT监测结果 ,边境地区流动人口管理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10年间云南省共血检发热病人 6 193 85 3例 ,检出阳性 170 5 78例 ,年平均血检率为 3.5 2 % ,阳性率为2 .75 % ,恶性疟占 2 1.48%。重点人群的 IFAT抗体阳性率为 5 .80 % ,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在 2 2 .14~ 6 0 .14之间。对边境地区不同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血检结果 :外国入境边民的血检阳性率为 13.0 5 % ;我国出境边民的血检阳性率为7.6 7% ;内地到边境地区流动人员的血检阳性率为 12 .45 %。云南省主要媒介微小按蚊、昆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人房次平均捕获数分别为 2 .2 9、2 .46和 2 .90只。人、牛房比例分别为 1∶ 3.2 9、1∶ 3.19和 1∶ 1.0 4。 结论 云南省经过 10年疟疾监测 ,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已从 1991年的 3.30 %下降至 2 0 0 0年的 1.93% ,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地区的发病率已从 1991年的 8.49 下降至 2 0 0 0年的 3.79 。云南省的疟疾发病保持了稳中有降。但在云南边境地区 ,受境外发病和流动人口的影响 ,疟疾的控制工作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发病态势,为疟疾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10年间云南疟疾发病、发热病人血检、流动人员管理以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0年间云南共报告疟疾病例142194例,2000年疟疾年发病率为2.23/万,比1991年的4.83/万下降了53.83%,发热病人共血检6183853人次,检出疟疾病例170578例,血检阳性率为2.76%,年血检阳性率在1.93%~3.30%之间。在边境地区,不同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外国入境边民13.05%;我国边民出境回归人员7.67%;内地到边境地区流动人员12.45%。经过10年对媒介按蚊的监测和防制,2000年微小、嗜人、昆明3种不同媒介区的疟疾发病比1990年分别下降了55.37%、58.33%、41.15%。结论云南通过两个5年疟疾防治规划的工作,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疟区范围渐步缩小。但疟疾流行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7.
1982年4~10月,我们选择了滇西北地区近几年发病数较多的维西县,对当地主要蚊种黑色按蚊和八代按蚊的传疟作用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8.
滇西北间日疟原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现场调查、实验观察与实验室人工感染传代分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滇西北间日疟原虫生物学特性。结果是:内潜伏期有长有短,长短相兼同属一株;复发率低,有近期复发和远期复发之分;临床初发和复发均为典型的隔日发作;对伯氨喹啉和氯喹都很敏感;对当地的常见按蚊——黑色按蚊和八代按蚊敏感,对驯化的中华按蚊人工感染敏感度可以高达100%;春未复初无疟史发病普遍存在;疟疾发病率的高峰月,出现在当年新感染季节前或媒介按蚊高峰前。由于分离传代的感染源来自滇西北的的维西县,因此,命名为间日疟原虫维西株(WEI XI of Plasmodium Vivax)。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1998年有108个县报告疟疾病例13055例,发病率为3.27%,占全省传染病总数96109例的13.58%。有18个县报告疟疾死亡病例24例,死亡率为0.06/10万,病死率为0.18%。66 个县报告恶性疟病例2087例,占疟疾报告总数的15.98%,发病比1997年上升3.75%,死亡比1997年减少17例,死亡下降41.46%,全省17个地州中有11个地州发病上升,5个地州发病下降。全省有4个县的5个乡的7个自然村报告发生暴发流行。全年共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监测662954人,血检阳性15698人,阳性率为2.36%。居民带虫调查77356人,查出带虫者1408人,带虫率为1.82%。全省有66个县报告恶性疟病例,36个县当地传播,30个县输入性病例。血检中在梁河和腾冲县各发现2例三日疟病人。抗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抗疟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抗疟队伍不稳定,抗疟措施不落实,流动人员管理困难,疫情漏报。  相似文献   
10.
1991年云南省疫情报告,疟疾发病17 861例,占全国发病数的17.57%,年发病率为48.35/10万,发病率比1990年上升19.17%。其中恶性疟发病数上升1.06倍(1986/3 991)。死亡34例,居全国之首。发病主要集中于边境一线及红河流域。边境县发病9 495例,占全省的53.16%,现将发病特点及回升原因分析如下。一、点状暴发流行 1991年报告暴发流行点4个,3个发生在边境县,1个在红河下游的元阳县。范围波及7个村公所、92个自然村、5 617户、29 360人。元阳县牛角寨乡于9月下旬至10月底发生以恶性疟为主的暴发流行,波及4个村公所、89个自然村、5 520户、28 787人。疟疾发病849人,罹患率2.95%。其中恶性疟596人,占发病人数的70.2%,死亡4人。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3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