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5篇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身炎症性疾病的特征,评价国际自身炎症性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在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自身炎症性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共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儿童起病18例,成人起病32例。发病中位年龄25.5岁(1~74岁)。35例(70%)为周期性发热;15例(30%)为持续性发热。发病时伴炎症指标升高,间期下降。所有患者均存在1种或以上炎症基因突变。MEFV基因杂合突变多见,最常见为E148Q位点(23/46例,50%)。其中仅5例(10.8%)符合家族性地中海热成人诊断标准。共7例患者明确诊断为单基因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结论被研究患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位点,仅少数患者可确诊为单基因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目前国际上的自身炎症性疾病诊断标准不适用于研究患者。  相似文献   
2.
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学术会议于2006年6月23~2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邀请了全国著名的感染病学、疾病控制、病毒学和疫苗研究的专家进行专题学术讲座,介绍了国内外HFRS和登革热防治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和交流了自第六次全国会议以来HFRS及其他病毒性出血热防治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相关理论和技术继续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3.
第六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主办的第六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学术会议于 2 0 0 1年 9月 12日至 9月 14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 140位代表来自全国 17个省、市、自治区。会议总结了自第五次全国会议以来HFRS防治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介绍了第 5届国际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和汉坦病毒学术会议简况及国内外HFRS防治研究的最新进展 ,同时还开办了HFRS防治理论和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班。在HFRS病原学研究方面 ,国内已完成了数十株汉坦病毒 (HV)的基因克隆和核苷酸序列测定。通过对我国 48株HV部分M基因序列和…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 (PBL T)激活诱导细胞死亡 (AICD)的发生情况 ,探讨AICD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技术负性分离 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9例正常人PBL T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佛波醇 (PMA)及离子霉素 (iono mycin)体外诱导细胞活化 ;采用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 (TUNEL)染色观察凋亡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诱导组PBL T凋亡率为 (16.73±0 .99) % ,明显高于未诱导组 (9.74± 1.14 ) % ,P <0 .0 1。无论是否诱导 ,患者PBL T的凋亡率均高于健康人。培养上清液中IFN γ浓度与T细胞凋亡率成负相关 (P <0 .0 1) ,而各组IL 10的浓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L T存在AICD现象 ,并且可能是造成HBV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规范和更新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参考国内外侵袭性真菌病诊疗领域多学科专家对米卡芬净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的多项研究和指南推荐,以其作用机制、体外抗菌活性、对生物膜的作用及耐药性、药代动力学为基础,参考其在血液病/血液恶性肿瘤、重症、实体器官移植、呼吸和感染等侵袭性真菌病患者所在临床科室的防治策略和临床应用经验进行全面的评价;同时,对其药物经济学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牟静  李玲  熊光  苏娟  袁蕾  王贵强 《安徽医药》2019,23(9):1868-1871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训练式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吞咽困难病人环咽肌痉挛的康复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泸州市人民医院颅脑损伤术后吞咽困难病人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病人术后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球囊扩张训练。分别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可进水、可进食流质物、可进食固体食物、可进食糊状物人数占比分别为79.55%(35/44)、70.45%(31/44)、84.09%(37/44)、72.73%(32/44),均高于对照组的40.91%(18/44)、38.64%(17/44)、54.55%(24/44)、36.36%(16/4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护理后观察组为(8.87±0.55)分,对照组为(6.41±0.54)分,高于护理前(2.25±0.53)分和(2.23±0.57)分,护理后VFS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18%,较对照组7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球囊扩张训练式护理可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术后吞咽困难病人环咽肌痉挛情况,有利于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前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对慢性HBV感染的疗效不甚满意.HBV感染的控制和清除有赖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其感染慢性化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旨在通过增强或恢复机体抗HBV免疫功能以控制和清除HBV感染的免疫治疗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一种治疗策略,备受关注.本文将从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细胞、CD8~ T细胞、治疗性疫苗等几个方面对近几年慢性HBV感染的免疫学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病毒感染是儿童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 由于当前诊疗手段对病毒感染的认识不足及儿童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迅速, 导致临床医师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判断困难。对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低估可能会使轻症感染迅速进展为急危重症, 给患儿带来不良疾病结局。细胞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参与调节多个重要的生物过程, 其与感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细胞因子检测已用于临床实验室的常规诊断, 其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作为全身性炎症的非特异性诊断标志物之一, 对重症感染早期阶段的评估, 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预警价值。IL-6由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 可作用于多种靶细胞, 具有促进干细胞分化、刺激细胞生长等效应, 以及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等。本研究主要对IL-6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儿童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化预警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脏肿瘤细胞系细胞HepG2细胞与HepG2.2.15细胞对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表达的影响及PD-1的作用。方法HepG2细胞、HepG2.2.15细胞分别和Jurkat细胞共同培养后,标记流式抗体,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Jurkat细胞PD-1的表达,ELISA检测并比较阻断组与对照组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单核细胞直接细胞毒性测定法检测并比较阻断组与对照组T淋巴细胞杀伤能力即OD值的改变。结果肝脏肿瘤细胞能诱导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共培养2d时表达率分别为16.17%±2.5%(HepG2细胞)和17.43%±2.2%(HepG2.2.15细胞);阻断组培养上清中IL-2、IFN-γ、IL-10浓度分别为202.9±53.0pg/ml、88.6±4.6pg/ml和63.7±13.4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2.9±53.0pg/ml、39.3±4.2pg/ml和34.6±13.7pg/m1),P〈0.05;阻断组Jurkat细胞对HepG2.2.15细胞杀伤的OD值为0.29±0.06,明显高于对照组(0.19±0.09),P〈0.05。结论肝脏肿瘤细胞能诱导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阻断PD-1/PD—L1能提高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量和杀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