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动力、胃组织线粒体功能及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揭示柴胡疏肝散防治F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2只SPF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4.8 g·kg-1),多潘立酮组(4.5 mg·kg-1),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改良夹尾刺激法复制FD大鼠模型。4周后,采用营养性半固体糊法观察FD大鼠胃排空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柠檬酸合成酶(CS),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特征,免疫荧光共定位法观察胃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与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1(VDAC1)表达,提取新鲜胃组织线粒体,生化试剂盒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LC3,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p62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显著降低(P<0.01),血清CS,MTL,GAS含量显著降低(P<0.01),HE染色可见各组大鼠胃组织未见糜烂、溃疡等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胃组织线粒体肿胀、扩张,出现空泡病变,LC3和VDAC1免疫荧光共定位表达显著增加(P<0.01),线粒体ROS,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LC3,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和多潘立酮组大鼠胃排空率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CS,MTL,GAS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透射电镜观察胃组织线粒体核膜完整,内部嵴形态清晰,嵴密度较高,部分存在线粒体分裂融合现象,LC3和VDAC1共定位表达显著减少(P<0.01),线粒体ROS,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LC3,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柴胡疏肝散防治F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胃组织线粒体功能、抑制线粒体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快速卫生技术评估,对4种治疗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中成药(四神丸、痛泻宁颗粒、补脾益肠丸、参苓白术颗粒)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估和比较,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8个常用的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相关临床研究,并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和定性整合分析。共纳入55篇文献(包括50篇RCT、1篇CCT、4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其中四神丸11篇,痛泻宁颗粒18篇,补脾益肠丸13篇,参苓白术颗粒13篇。结果:4种中成药单用或联合西药在治疗IBS-D上疗效较好,但各有特色。四神丸可用于治疗肠功能亢进引起的IBS-D;痛泻宁颗粒可用于治疗感染后IBS-D伴焦虑抑郁患者;补脾益肠丸可治疗由内脏高敏引起的IBS-D;参苓白术颗粒用于治疗肠道菌群失衡所致的IBS-D。4种中成药治疗IBS-D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且复发率低。结论:痛泻宁颗粒的有效性、安全性证据较其他3种药物相对完整,治疗IBS-D具有一定的优势,今后可进一步开展该方面的研究,获得更多的疗效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及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阳性药物组(多潘立酮),每组10只。正常组大鼠不予造模,其他各组采用夹尾刺激法制备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每次造模结束后,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柴胡疏肝散组和多潘立酮组则分别用柴胡疏肝散(4.8 g·kg-1)及多潘立酮(4.5 mg·kg-1)灌胃。造模用药28 d后取材,检测每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胃窦组织损伤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胃间质细胞(ICCs)超微结构;免疫荧光共定位法观察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 Ⅳ)与Parkin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HB2、Pink1、Parkin、USP3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莪连颗粒对胃癌大鼠胃组织自噬及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莪连颗粒组和胃复春组。除正常组常规饲养外,模型组、莪连颗粒组及胃复春组使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综合法诱导构建胃癌大鼠模型,并分别予以生理盐水、莪连颗粒水溶液(3.240 g·kg-1)及胃复春水溶液(0.390 g·kg-1)灌胃,连续48周。剖腹取胃,肉眼观察胃大体改变,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胃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B),Beclin1,p62,PI3K,Akt,mTOR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胀大,胃壁变薄,胃黏膜色泽苍白,皱襞萎缩浅平,走行紊乱,可见结节及赘生物;与模型组比较,莪连颗粒组大鼠胃胀大减轻,胃壁变薄改善,胃黏膜色暗,皱襞减少,走行尚规整,偶见细颗粒状结节。HE染色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腺体排列拥挤紊乱,形态多样,细胞形态不一,胞浆嗜碱性,核大深染不规则,可见核分裂像,黏膜肌层浸润破坏;与模型组比较,莪连颗粒组大鼠胃组织腺体排列尚规整,少部分可见轻度异型细胞。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LC3B,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I3K,p62,Akt及mTOR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莪连颗粒组胃组织LC3B,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I3K mRNA及p62,Akt,mTOR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莪连颗粒可改善胃癌大鼠胃组织细胞异型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自噬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莪术—黄连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分别检索莪术、黄连化学成分及靶点基因,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对—成分—靶点基因网络;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得CAG疾病靶点;将莪术—黄连药对有效成分靶点基因和CAG相关靶点基因同时录入VENNY...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味中药枳实含药血清对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收缩效应及细胞内Ca2+、钙调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血清药理学通法制备大鼠枳实含药血清,将血清分为枳实组(10%、20%、50%枳实含药血清)、空白血清对照组,酶解法提取胃窦平滑肌细胞并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对胃窦平滑肌细胞收缩效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各组加药前后胃窦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对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调蛋白的表达.结果:10%、20%、50%枳实含药血清对胃窦平滑肌细胞收缩及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的影响呈药物剂量依赖关系,细胞收缩、细胞内Ca2+荧光强度随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强(P<0.05),20%、50%枳实含药血清与空白血清对照组对胃窦平滑肌细胞收缩、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枳实组与空白血清对照组对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调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实含药血清可以促进胃窦平滑肌细胞收缩,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内Ca2+浓度、调节钙调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综合法诱导大鼠胃癌(GC)形成过程中胃组织病理学形态与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3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各18只,正常组予常规自由饮食,模型组自由饮用170μg/ml MNNG溶液,喂食含0.03%雷尼替丁饲料,灌服2%水杨酸钠溶液配合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