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81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UNSCEAR 2000年报告指出,全世界CT的集体剂量占所有X线检查总集体剂量的34%,表明CT是高辐射剂量的检查手段[1].笔者针对目前患者防护装置的适用范围小、笨重及穿脱不方便等弊端,研制了一种CT扫描防护罩.  相似文献   
2.
UNSCEAR 2000年报告指出,全世界CT的集体剂量占所有X线检查总集体剂量的34%,表明CT是高辐射剂量的检查手段[1].笔者针对目前患者防护装置的适用范围小、笨重及穿脱不方便等弊端,研制了一种CT扫描防护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MCA动脉瘤伴颅内血肿显微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7例,Ⅴ级1例。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确诊,动脉瘤位于MCA主干1例,分叉部15例。16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对多发动脉瘤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动脉瘤夹闭14例,动脉瘤夹闭+包裹1例,夹闭一侧动脉瘤、另一侧动脉瘤未处理1例。依据Glasgnw预后评分GOS判断:优良9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颅内血肿的MCA动脉瘤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评估、合适的手术时机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早期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并夹闭动脉瘤可有效预防致命的再出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法对8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和60例未发生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结果卒中后抑郁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抑郁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抑郁者(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参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应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积极控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从而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群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已有多项研究证明其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潜力。MSCs可通过抗菌肽与关键酶的分泌、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直接或间接地介导受宿主细胞由免疫抑制状态向激活状态转化,进而作为细胞治疗的一种手段,在足量抗菌药物覆盖的基础上,辅助杀灭以结核分枝杆菌为主的分枝杆菌感染,并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基础及临床前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因入睡后发作性呼吸停止伴意识不清,四肢强直2d于2006年2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2月8日夜间首次出现睡眠后呼吸停止,面色青紫,四肢强直,家人将其推醒后,面色迅速转为正常,无其他不适反应。睡眠后症状再次出现。在本地医院诊断为癫痫,给丙戊酸钠片0.2g口服,3次/d,病情不见好转。既往2年前出现左上肢持续性蚁走感,尤以睡眠后加重;3个月前出现不明原因尿床,经多方治疗不见好转;平时阵发性头痛、头晕,颈部活动有发沉感。患者为第三胎,双胞胎,顺产,妹妹已送人,无法找到,母孕期无特殊,家族史无特殊。初潮及月经史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7.
前交通动脉是双侧大脑半球间血流平衡和代偿的重要通道,也是动脉瘤好发部位之一。前交通动脉瘤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30%~35%,除少数破裂前交通动脉瘤适合血管内栓塞治疗外,绝大多数宜开颅手术夹闭[1-2]。但该部位解剖关系复杂、手术要求高、术后并发症多,即使术前临床状况良好患者,术后也常出现并发症,是较难处理的颅内动脉瘤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排异反应等现象。术后随访3个月~1年,24例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7例症状有改善,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变。结论体外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安全、有效,术后对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的患者很容易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依据CTA检查结果,对56例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CTA扫描层厚0.625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三维重建(3-SSD)、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对照手术结果,评估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手术的指导价值。结果CTA共发现56例58个动脉瘤,手术共夹闭56个动脉瘤。①手术中发现动脉瘤的位置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②术中有5个动脉瘤瘤体无法完全暴露,其余51个动脉瘤瘤体形态术中观察结果与CTA结果完全吻合,其中24个椭圆形、19个圆形动脉瘤的瘤顶指向与手术发现完全吻合。③CTA对动脉瘤与主要分支动脉关系的检测结果与手术观察完全吻合,其中49个动脉瘤瘤颈与分支动脉无关,7个动脉瘤瘤颈累及分支动脉。④CTA共发现21个动脉瘤瘤体有泡状突起,其中术中证实15个突起部位即为动脉瘤破裂部位,6个未发现破裂口。⑤CTA检测的动脉瘤瘤颈平均直径为(5.92±0.86)mm;术中测量平均为(6.13±1.06)mm。⑥所有动脉瘤瘤颈宽度的检测,CTA与手术结果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治疗方案,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头颅CT扫描和MRI诊断儿童外伤性脑梗死,根据不同病情将儿童外伤性脑梗死进行诊断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腔隙性脑梗死患儿给予钙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并辅以高压氧、运动康复治疗;局灶型脑梗死、混合型脑梗死患儿除应用钙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外,还应用小剂量脱水剂和小剂量激素,并随病情演变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大面积脑梗死的患儿,急诊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降颅压、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结果及恢复情况。 结果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中,恢复良好35例(83.3%),中残4例(9.5%),重残2例(4.8%),死亡1例(2.4%),无植物生存。腔隙性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100%,局灶型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62.5%,混合型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60%,大面积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50%。 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脑梗死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提高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