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中血清乙肝标志物HBsAg携带情况,我们对1997年2月~2000年6月来我所就诊的202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的HBsAg携带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为1997年2月~2000年6月间来我所门诊检查的202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对照者为同期就诊经检查确诊的非血吸虫病患者630例。一、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吡喹酮治疗姜片虫病70例安徽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芜湖241000陈大林,王恩木我们曾用毗隆酮sing/kg和10mgl’kg顿服治疗姜片虫病患者70例,报道如下。l对象与方法70例患者均为KatO—Kat。法检出姜片虫卵阳性者。其中59例为和县农民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胶体金-葡萄球菌A蛋白试剂盒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抗体。方法通过不同筛目尼龙绢和低频超声等方法,制备、纯化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研制胶体金-葡萄球菌A蛋白试剂盒。用该试剂盒检测人血清中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并用ELISA方法进行平行比较。结果胶体金-葡萄球菌A蛋白试剂盒检测慢性血吸虫病的敏感性为93%,检测急性血吸虫病的敏感性为100%,检测健康人血清的特异性为96%,检测肺吸虫病的交叉反应为40%,对其他寄生虫和乙肝未见有交叉反应。与ELISA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胶体金-葡萄球菌A蛋白试剂盒具有快速、简便、不需要仪器、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可广泛用于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查病。  相似文献   
4.
江滩地区是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点地区。为了进一步摸清该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各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我们于1994年对东至县江滩型重疫区稠林村进行了血吸虫病流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村概况稠林村位于东至县长江江外滩与七里湖垦区交汇处。该村总人口1 789人,433户,20个村民小组,耕牛197头。外滩总面积985 050m~2,其中有螺  相似文献   
5.
6.
血吸虫病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性疾病。Mott提出血吸虫病由人类引起而非螺类。因此,对人群接触疫水的定量观察,有利于确定高危人群,以及易感季节的主要感染方式,为早期预防服药以及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1调查地区概况试区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当涂县境内的彭兴、泰兴两个自然村,为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每年滩地水淹时间4-7个月,居民因生产、生活而频繁接触疫水。2调查方法在两自然村各选择一观察点,于1992年4-11月份的每月中旬第一个星期六开始,连续3d,每d6:00至18:00在所选择地段巡回走动,直接观察登记居民…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病常用诊断方法现场查病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估几种常用血吸虫病诊断方法现场查病的效果。 方法 2005年11月,选取江西省鄱阳湖沿岸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的6~65岁居民为调查对象,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 3张涂片)和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的同时,分别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及2种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A和IHA-B)进行血清学检测,以评价该几种检测方法的效果。 结果 3村共检测居民1 864人,平均粪检阳性率为9.7%。改良加藤法在血吸虫病中度、重度流行区的漏检率相对稳定,为20.0%~27.8%;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的漏检率在每克粪便虫卵数(EPG)>100时相对稳定(约25%)。DDIA、F?鄄ELISA、IHA?鄄A和IHA?鄄B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47.8%、50.0%、66.3%和40.1%。以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DDIA、F?鄄ELISA、IHA-A和IHA-B的敏感性分别为75.3%、65.8%、85.6%和76.0%;特异性为55.1%、51.7%、35.7%和63.6%。与其他几种免疫血清学诊断方法相比,IHA?鄄B试剂的特异性、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及粪检符合率最高。DDIA法与IHA-B法的符合率最高(77.3%),而F-ELISA和IHA-A的符合率最低(61.5%)。 结论 在血吸虫病中、重度流行区,改良加藤法虫卵检出率和稳定性均优于尼龙绢集卵孵化法;IHA-A的敏感性最高,IHA-B的4个指标最高,具有较高的现场使用价值,但需进一步提高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江滩型流行区易感季节血吸虫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江滩型地区易感季节血吸虫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易感季节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居民疫水接触情况;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调查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疫水接触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30岁达到高峰,以后则维持在这一高峰水平,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农民显著高于学生,文化程度越高,疫水接触率越低。接触方式青少年以游泳戏水为主,20岁以上成年则以洗涤为主;女性以洗涤为主,男性除洗涤外,游泳戏水也占较大比例;农民以洗涤为主,学生以游泳戏水为主,洗涤次之;文盲人群以洗涤为主,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群除以洗涤为主外,游泳均占一定的比例。60岁以下人群疫水接触率与人群感染率基本吻合,但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感染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农民、女性为主要接触疫水人群,生活性和娱乐性接触为主要接触方式,青壮年为主要感染人群。  相似文献   
9.
江滩型地区不同季节人群接触疫水行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在当前社会、经济状况下江滩型地区不同季节人群接触疫水行为规律,为制定该类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法对5周岁以上居民按事先设计的调查表,询问4~10月份接触疫水情况,调查每月进行1次。结果不同人群不同月份之间疫水接触率表现为5、6、7、8月显著高于4、9、10月;不同人群日均接触频次6、7、8月最高,4、5月次之,9、10月最低;洗涤是主要的接触疫水方式,尤其是女性占87.7~94.3%,其次男性在4、5月以涉水为主要方式,占39.1~43.5%,学生6、7、8月份以戏水为主,占46.3~72.6%。结论 夏季是主要的接触疫水季节,生活性接触为主要接触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教育能够显著降低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接触疫水率,人均接触疫水率下降了42.02%;居民接触疫水频次、指数A、指数B分别下降了63.71%、33.3%、13.48%。不同职业人群中,学生指数A、指数B有所上升,其他人群均有所下降;20岁以下青少年指数B有所上升,不同接触疫水方式改变情况不一样,游泳、打粽叶、放牧上述三项指标均有所上升。上述形式的健康教育对控制进人疫区外来人群接触疫水频次、指数A、指数B效果不理想,分别上升了64.28%、88.39%、90.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