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QT间期优化双腔心脏起搏器房室延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双腔心脏起搏器 (DDD)不同房室延迟 (AVD)时心功能与体表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 ,探讨根据体表心电图QT间期优化AVD的可行性。方法  19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患者 ,男10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为 (6 6 .79± 15 .5 2 )岁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不同AVD起搏时心排量 (CO)、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舒张末期内径 (LVESd/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 ,同时单盲测量不同AVD起搏时 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心房起搏频率预设为 75次 /min ,AVD自 90ms起以 30ms步长依次递增至 2 40ms。结果 随着AVD的递增 ,心功能和QT间期随之改善和延长 ,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超声心功能最佳时所对应的AVD与QT间期最大时所对应的AVD的差异无显著性 [分别为 (15 8.80± 13.6 4)ms和 (16 3.30± 30 .41)ms,P >0 .0 5 ];QT间期最大时所对应的心功能各参数与最佳超声心功能各参数相似 [CO分别为(6 .2 9± 1.75 )L/min和 (6 .5 0± 1.5 4)L/min ;LVEF分别为 (6 5 .89± 10 .80 ) %和 (6 7.0 4± 11.19) %;P值均 >0 .0 5 ];QT间期值与CO呈显著正相关性 (r =0 .70 ,P <0 .0 5 )。结论 QT间期随不同AVD时的心功能变化而变化 ,通过测量体表心电图QT间期可进行AVD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腔起搏器(DDD)不同房室延迟间期(AVD)及VVI起搏时的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功能变化.方法: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永久人工起搏器患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66.79±15.52)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DDD起搏时不同AVD及VVI起搏时二尖瓣前向血流图(E、A峰),主动脉前向血流速度(AFV)及速度时间积分(AFVTI)、左心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LVESd/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等.预设心房起搏频率为75次/min, AVD自90 ms以30 ms步长依次递增至240 ms,最后程控为VVI模式.结果:(1)DDD起搏时血流动力学各参数随AVD变化而变化,当AVD为(163.30±30.41) ms时,E、A峰,AFV,AFVTI达最大;当AVD为240 ms时,部分患者E、A峰融合呈单峰;当以VVI起搏时,E峰高低不等,A峰间断、不规则出现,AFV、AFVTI较DDD起搏时明显减小. (2)DDD起搏时心功能各参数随AVD的递增而改善,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AVD为(163.30±30.41) ms时,CO达最大[(6.50±1.54) L/min],较AVD为90 ms[(5.83±1.61) L/min]、240 ms[(5.85±1.28) L/min]时分别增加11.5%、11.1%,较VVI起搏[(4.83±0.80) L/min]时增加25.9%.结论:(1)DDD起搏时左心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优于VVI模式;(2)DDD起搏时,心功能随不同AVD发生明显变化,对有心功能代偿不良者,优化AVD与选择起搏方式具有同样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胸导联心电图变化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量受检者血压并作心电图检查,在胸导联与血压之间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胸导联V1S、V3S、V5R与收缩期血压相关(P<0.01),与舒张期血压不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胸导联V1S、V3S、V5R的变化与收缩期血压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起搏器依赖的冠心病患者是否适合运动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46例安置VVI起搏器并依赖者,1年内行冠脉造影和运动超声心动图检查,按Brucwe修订方案对运动分级,结果:46例中34例完成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运动超声心动图诊断的敏感性为75%,对冠脉狭窄的50-70%的冠心病患者,其敏感性为70%,狭窄>70%者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3%,准确性为76%,结论:对变时作用消失的冠心病患者,运动超声心动图可通过变力性作用诱发缺血,导致室壁运动异常,为该类患者提供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门静脉血流搏动及其比值与严重心衰时肝静脉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房室内径的关系,探讨门静脉血流在严重心衰时的变化.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笔者就我院1974~1986年有史料记载的死亡状况作一分析,从中找到了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是否能起到  相似文献   
7.
眼眶内皮样囊肿临床常见,因其多位于眼眶颞上或鼻上象限,较为隐匿,超声检查对其有特征性显示,对术前确诊极有价值.本院2000年7月~2002年2月间收治的眼眶皮样囊肿患者中,经B超检查,临床资料完整的有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同时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对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7例老年房颤患者在长征医院接受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同时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及术后随访平均(7.7±4.9)月时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患者术后心悸、气短、头晕、胸痛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分别提高120%、104%、94%和25%(P均0.01);总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改善(P0.01)。与术前相比,7例患者术后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11.6±2.3)mm∶(9.1±1.4)mm]、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Ts)[(17.1±5.1)mm∶(11.8±1.2)mm]、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11.0±2.1)mm∶(9.1±1.4)mm]、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Ts)[(16.3±1.9)mm∶(12.2±0.8)mm]显著减小(P均0.05)。3例植入房室全能型起搏器(DDD)的患者,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无明显变化。心室按需型起搏器。6名患者术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较术前显著增大[(30.0±6.4)mm∶(34.0±6.4)mm,P=0.01]。无起搏失灵、起搏电极脱位、囊袋感染及起搏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对于症状严重、药物疗效差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同时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能显著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同透析龄左心室功能及临床情况。方法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04-03~06将219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透析龄分为≤1年、~2年、~5年、~10年及>10年共5组,应用彩色超声测定左室形态及功能各项参数,测定透析前血压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结果随透析龄增加,糖尿病患者数逐渐减少,血压逐渐下降。~2年组心输出量(CO)最高,~5年、~10年及>10年组左室内径(LVEDd/s)、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显著高于≤1年组。随透析龄增加,左室肥厚(LVH)者逐渐减少;血红蛋白、血钙、血磷、钙磷乘积、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及甲状旁腺激素逐渐升高,C反应蛋白逐渐降低。结论随着透析龄的增加,患者左心室功能逐渐改善,可能与贫血、营养不良及炎症反应的纠正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国产C-L短柱侧倾碟瓣置换术后远期的跨瓣压差。方法:选择20例单纯置换C-L短柱侧倾碟瓣术后10年以上的患者,均为主动脉瓣置换,型号为21 mm,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记录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前、后的跨瓣压差。结果:在安静状态下、运动第Ⅱ阶段后及运动第Ⅳ阶段后,最大跨瓣压差分别为(12.66±3.12)mmHg、(15.70±4.20)nnnHg和(22.48±6.45)mmHg(1 mmHg=0.133 kPa),平均跨瓣压差分别为(7.25±2.42)mmHg、(8.71±3.11) mmHg和(14.66±4.23)mmHg。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安静状态下、运动第Ⅱ阶段后、运动第Ⅳ阶段后相比患者的心率、血压有显著差别(P<0.05);运动第Ⅱ阶段后患者的跨瓣压差无明显升高,与安静状态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运动第Ⅳ阶段后患者的跨瓣压差明显升高,与安静状态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轻度体力活动对国产C-L短柱侧倾碟瓣置换术后远期跨瓣压差没有明显影响,但中度体力活动会引起跨瓣压差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