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简化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消融的有效性。方法 59例峡部依赖性房扑患者,分别接受多极导管指导的常规法消融(n=22)及简化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的消融(Carto法,n=37)。消融终点设定为双向跨越峡部的传导完全阻滞。结果 56例消融成功,两组成功率分别为86.4%和100%,(P=0.047);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5.8%和0%,(P=0.035);Carto组较常规组手术耗时更短(68.2±6.9 min vs101.4±15.4 min,P<0.01)、X线暴露时间少(5.8±2.2 min vs 18.1±3.7 min,P<0.01),且射频消融时间更短(9.1±4.1 min vs 14.8±6.0 min,P<0.001)。3例常规组消融失败患者二次消融时交叉入Carto组均获得手术成功。Carto组显示峡部宽度的增加提示更长的X线暴露时间及射频消融时间。结论简化的峡部三维重建对指导峡部依赖性房扑的消融具有优势,且对常规法术后复发的房扑再次消融能获得有效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起共入选了我院、卢湾区中心医院及闵行区中心医院确诊的240例纽约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按照患者是否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以及心脏超声监测心腔大小及LVEF变化。观察2组患者的生存率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脂水平及血清NT-proBNP、hs-CRP、TNF-α水平降低(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改变及其与胰岛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女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其中绝经前患者29例,绝经后37例;男性心衰患者56例;对照组正常女性30名,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瘦素、血糖、胰岛素水平,并分别测量体重指数(BMI)和腰围/臀围比值(WHR)。结果:女性心衰组血清瘦素水平为[(166.78±25.76)pg/ml]显著高于同龄女性正常组[(90.60±20.90)pg/ml]和同龄男性心衰患者[(61.38±29.04)pg/ml](P<0.05,P<0.05),但两者血糖水平并无差异。结论:女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并与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 ,66岁。因反复发作心悸 10年 ,加重 3个月入院。近 3个月来 ,几乎每天发作 1次。院外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既往无出血史。入院体格检查 ,血压12 0 /70mmHg(1mmHg =0 13 3kPa) ,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 ,心率 80次 /min ,心律齐 ,无杂音。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术前常规检查血小板 3 9× 10 9/L ,3d后 (即消融术当天 ) ,复查血小板为 44× 10 9/L。术前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无异常。于 2 0 0 2年 10月 14日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术。按常规置入冠状静脉窦 (CS)、高位右心房、希氏束和右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血管形成抑制素-2(vasostatin-2)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430例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3年,记录MACE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计划外再次血运重建和因顽固性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的复合终点。患者分为无MACE组(n=171)和MACE组(n=259)。分别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和血清vasostatin-2水平。结果:与无MACE组相比,MACE组vasostatin-2显著降低[(12.1±6.9)ng/mL对(23.7±8.0)ng/mL,P0.001]。随着心功能分期的恶化,vasostatin-2逐步下降(P0.001)。血清vasostatin-2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314,P0.001),而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r=-0.387,P=0.003)和超敏C反应蛋白(r=-0.119,P=0.006)水平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asostatin-2是心血管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结论:血清vasotatin-2水平降低与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ACE的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磁导航指导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IVA)消融手术的学习曲线及其对手术参数的影响.方法:纳入249例应用磁导航指导IVA消融的患者,比较起始标测右心室(右室组)和起始标测左心室(左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相关参数.按时间顺序将右室组患者的手术时...  相似文献   
7.
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80、79岁。左房直径均为41 mm。采用冷冻球囊隔离肺静脉消融治疗房颤,手术顺利,1.5 h完成手术,患者耐受性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无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左心室不同部位心内膜与外膜起搏对心力衰竭(心衰)犬心脏的电激动同步性以及复极离散度的影响及其差异.方法 12只比格犬,体重(12.5±1.7)kg.使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正常组和心衰组).利用右心室心尖部快速起搏制作慢性心衰模型.左心室放置64极篮状电极导线进行电生理标测.通过左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心底部心内膜与心外膜,心尖部心内膜与心外膜)记录并测量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T波峰点与T波下降支最大斜率处切线与等电位线交点(Tp-e)间期,同时测定左心室心内膜整体激动时间以及各篮状电极记录的激动恢复间期及其复极离散度.结果 基础状态下,与正常心脏相比,心衰组QT间期、T波顶点与T波终点之间的时限Tp-e间期以及激动恢复间期均延长(P<0.05).心衰组中,与左心室心内膜起搏相比,相同部位的心外膜起搏时的QT和Tp-e间期均显著延长[QT:心底部(270±13)ms对(255±15)ms,(P<0.01);心尖部(275±12)ms对(257±11)ms,(P<0.01);Tp-e:心底部(50.2±8.3) ms对(42.7±4.5) ms,(P<0.01);心尖部,(52.9±10.1)ms对(45.6±9.3)ms,(P<0.01)].心室激动恢复间期离散度无论在左心室心内膜还是在心外膜,近心底部起搏时较近心尖部起搏时显著减小.[心内膜起搏(4.1±0.5) ms对(5.8±0.7)ms,(P<0.05);心外膜起搏(4.7±0.6) ms对(6.2±0.9) ms,(P<0.05)].在心衰心脏,左心室心外膜起搏时,左心室整体心内膜平均激动时间较心内膜起搏时明显延长(42.9±5.9)ms对(26.1±4.0)ms,(P<0.001)].结论 左心室心内膜起搏较心外膜起搏有更好的心脏激动电同步性.心衰后,左心室心外膜起搏较心内膜起搏可致更长的复极时间以及更大的复极离散度.本研究结果提示左心室心内膜起搏较心外膜起搏可产生更好的电生理效应,有可能降低心衰心脏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的G-238A和G-308A多态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影响。方法:利用DNA直接测序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70例及汉族正常对照组64例,对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的G-238A和G-308A多态位点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在ACS组中,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G-308A多态的基因型分布(GG=31、GA=9、AA=30)及其等位基因频率(G=50.71%、A=49.29%)与正常对照组(GG=47、GA=4、AA=13;76.56%、23.44%)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238A多态的基因型分布(GG=44、GA=8、AA=18)与正常对照组(GG=55、GA=2、AA=7)相比,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等位基因频率(G=68.57%、A=41.43%)与正常对照组(G=87.50%、A=12.50%)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G-238A和G-308A多态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相关,TNF-α基因变异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与并发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单纯CHD患者186例(Ⅰ组)、单纯2-DM患者83例(Ⅱ组)、2-DM合并CHD患者241例(Ⅲ组)及正常对照者300名(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hs-CRP水平。结果:Ⅲ组血清hs-CRP水平[25.77mg/L,95%可信区间(CI)21.73~29.80mg/L]较对照组(3.69mg/L,CI3.12~4.25mg/L,P<0.01)均显著升高。结论:2-DM合并CHD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s-CRP水平是反映2-D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