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急性右心室并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急性右心室并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22例于直接PCI术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65)和rhBNP组(n=57).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心脏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rhBNP组患者在治疗后肺毛细血管契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及右心房压下降、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升高(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rhBNP组治疗后的PCWP、右心房压降低,CI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治疗前相比,rhBNP组患者在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IDs)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IDD)均降低,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升高(P<0.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rhBNP 组治疗后的 LVIDs 及 LVIDd 降低,LVEF 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右心室并前壁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应用rhBNP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2.
DDD起搏器不同房室延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对 15例Ⅲ度房室阻滞置入DDD起搏器的患者 ,观察不同的AV间期时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EF)与心输出量 (CO)、血浆心钠素水平及平板运动试验参数的变化 ,以评价不同AV间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的AV间期将产生不同的左室EF与CO及血浆心钠素水平 ,当AV间期最佳时 (15 3 .67± 18.75ms)将产生最佳左室EF与CO ,血浆心钠素水平最低。结论 :对置入DDD起搏器的病人应加强随访 ,调整AV间期可使起搏器发挥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置入治疗器质性心律不齐时单极和双极起搏哪个更优问题。方法2008年1—12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起搏器置入术中测值,测值的同时观察起搏心电图并记录数据。结果25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平均年龄(62.3±12.5)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采用单腔起搏器(VVI)8例,双腔起搏器(DDD)17例。植入起搏器后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均得到改善,心房单极起搏的阈电压、P波振幅、环路内电阻抗与双极起搏测得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室单极起搏的阈电压、R波振幅、环路内电阻抗与双极起搏测得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极比较,双极起搏采用更小的起搏电压刺激即可以获得更好的心脏起搏效果,推荐在临床上采用双极起搏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4.
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严重且预后差;未行PCI治疗的死亡率高于行PCI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 ,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已成为根治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本文报告我院两年多来采用 RFCA治疗 97例心动过速病人的体会 ,着重探讨术前无创性检测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心动过速 97例 ,其中特发性左室室速(L VVT) 7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89例 ,心房扑动 (AF) 1例。男 5 7例 ,女 40例 ;年龄 11~ 78岁 (平均 39岁 )。有反复心悸、胸闷 2个月~ 2 5年 ,其中 12例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有头晕、出汗、血压下降。常规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1.2 方法 :全部病人术前行常规心电图、食道…  相似文献   
6.
王凌  林荣  吴兵  洪美满 《心脏杂志》2009,21(5):643-647
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减轻家兔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56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及缺血后适应组(n=28)。采用夹闭左室支40 min,再灌注3 h方法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对照组不施加干预,缺血后适应组于再灌注开始初再次缺血30 s、再灌注30 s,连续重复3次循环后,恢复冠脉血流,观察两组兔于再灌注前至再灌注后2 h期间心电的变化;并测定缺血前、灌注0 h、1 h及3 h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束后,两组中各随机处死半数兔用伊文氏蓝及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红(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的面积;另半数兔于4 周后进行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缺血后适应组再灌注2 h末心肌再灌注的有效率(心肌获得有效再灌注的百分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肌梗死的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后适应组再灌注1 h血清MDA的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的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4周后,心脏超声检查缺血后适应组左室后壁室壁的厚度及收缩期室壁增厚率△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LVFS)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缺血后适应可通过抑制再灌注早期氧自由基的活化,减轻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肌的有效灌注,降低心肌梗死的面积及减轻心梗近期(恢复期)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内科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和PCT、hs-CRP、WBC和TLR9在感染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8例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痰液并进行培养、鉴定。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受性。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并测定PCT、hs-CRP、WBC和TLR9。分析性别、吸烟、喝酒、糖尿病史、慢性阻塞肺病史、长期卧床和住院时间对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分离出58株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6株、肺炎链球菌11株、表皮葡萄球菌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鲍曼不动杆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4株、大肠埃希菌2株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氯霉素、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依次为68.75%、56.25%、56.25%、25.00%、31.25%、50.00%、18.75%、25.00%、43.75%和25.00%。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耐药率依次为...  相似文献   
8.
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阵发性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最近有证据表明折返机制在其发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 2 0例阵发性房颤病人的P波离散度 (Pdisp)进行了研究 ,目的在于确定Pdisp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并探讨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机制。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2 0例阵发性房颤病人 ,男性 12例 ,女性 8例。年龄 33~ 82岁 ,平均 5 8岁。其中特发性房颤 14例 ,冠心病6例。 2 0例对照组中 ,男性 11例 ,女性 9例。年龄 35~ 79岁 ,平均 5 8岁。全部病人均进行详细体检 ,摄胸片 ,12导联心电图 (ECG)、心脏彩超检查。对照组均为无器质性心脏…  相似文献   
9.
常规静息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荣  林青  洪美满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3):184-185,183
目的探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及超声心动图房室肥大、瓣膜钙化的关系。方法对178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非心梗病人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与冠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静息心电图有慢性ST-T改变的81例患者中,56例(64%)冠脉造影未见病变;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病变的122例病人中,91例(74.56%)常规静息心电图正常,其中超声心动图结果正常的76例患者中,75例(99%)常规静息心电图正常。结论常规静息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不能做为冠心病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激活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protein kinase G,cGMP/PKG)信号通路的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1/2,ERK1/2)、磷酸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的激活有关。方法:将8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7组(n=12):假手术组;对照组;BNP组;BNP+LY294002组(LY294002为PI3K抑制剂);LY294002组;BNP+PD98059组(PD98059为ERK1/2抑制剂);PD98059组。除了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6组均于结扎左回旋支45 min后恢复左回旋支血流,进行再灌注180 min。全程观察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变化;实验终末,各组随机抽取6只兔子心脏做左室梗死面积测定,采用伊文思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每组另外6只兔子心脏取梗死边缘区组织,Western blot方法测定P-Akt/Akt、P-ERK1/2/ ERK1/2的表达。结果: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在基线水平上无明显差异(P >0.05)。与基线水平相比,HR和MABP在缺血以及再灌注时期有明显下降(P<0.05),而在再灌注时期维持较稳定的水平。各组之间HR、M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BNP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P<0.003 125)。与BNP组比较,BNP+LY294002组、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及PD98059组心律失常明显增加(P<0.003 125),BNP+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和PD98059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03 125);假手术组无心肌梗死。与对照组比较,BNP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少(P <0.05)。与BNP组比较,BNP+LY294002组、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及PD98059组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5)。BNP+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BNP+PD98059组和PD98059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BNP组Akt、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 <0.05)。与BNP组相比,BNP+LY294002组Akt的磷酸化水平及BNP+PD98059组ERK1/2的磷酸化水平分别明显降低(P <0.05)。BNP+LY294002组和LY294002组Akt的磷酸化水平,BNP+PD98059组和PD98059组ERK1/2的磷酸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NP激活cGMP/PKG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且该通路的激活与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