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青年人肺癌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0年1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的≤40岁青年人肺癌67例。对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手术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按TNM分期:Ⅱ期17例、Ⅲ期41例、Ⅳ期9例。病理类型:腺癌和小细胞癌达67.2%(45/67)。术前41例曾误诊误治。全部经手术治疗,34例行根治手术,20例行姑息手术,13例行剖胸探查。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73.1%、46.3%、25.4%;结论:青年人肺癌就诊时多为晚期,生物学行为较差,早期诊治是提高生存的根本措施。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在的常见肺部肿瘤中,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已居世界之首。其中大部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小部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同时肺也是许多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袖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08年7月至2014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207例非小细胞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单侧全肺R0(切缘无癌细胞)切除率93.7%;袖状切除R0切除率95%,两组比较R0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肺切除患者术后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发生心率失常8例、肺部感染6例、呼吸衰竭5例、支气管胸膜瘘2例;袖状切除患者发生心率失常1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1例,无呼吸衰竭、死亡、支气管胸膜瘘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全肺切除127例获得随访114例,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3.16%,35.96%,17.54%,袖状切除80例获得随访80例,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75%,48.75%,35.00%。袖状切除患者术后1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优于全肺切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袖状切除术可达到单侧全肺切除的疗效,在生存率方面优于全肺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两方面极其重要的功能,一方面是感觉与运动的传导,使躯体、内脏与大脑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是在高级中枢控制下完成包括血管运动在内的多种基本反射活动。缺血性脊髓病也称为一过性脊髓缺血(transientspinalischemia,TSI)是由于营养脊髓的血管闭塞或血流减少而引起脊髓的急性缺血性病变。主动脉手术中的血管阻断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甚至截瘫,这对患者无疑是一种灾难性打击。1 脊髓供血系统解剖特点脊髓的动脉来源于椎动脉和根动脉,前者发出1支脊髓前动脉…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膈疝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4年收治的26例创伤性膈疝患者,并对其诊治方法和手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评价。结果本组25例治愈出院,因张力性气胸未能及时纠正术中死亡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23.1%),其中胸腔积液3例,肾功能不全1例,继发出血1例,真菌感染1例,经非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MTA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转移相关基因(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1,MTA1)是近年来研究较深入的肿瘤浸润转移基因,在多种肿瘤细胞系中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目的是探讨MTA1基因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浸润、转移关系。方法建立测定MTA1mRNA表达的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最适条件,在半定量水平测定42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和淋巴结及20例肺良性疾病组织MTA1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MTA1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1.50±0.26)及转移淋巴结(1.88±0.35)中的平均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1.02±0.17)和良性疾病组织(0.90±0.15)(P<0.01),癌组织中MTA1的表达(1.50±0.26)高于癌旁组织(1.09±0.16)(P<0.01),淋巴结转移组MTA1的表达(1.88±0.3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40±0.36)(P<0.01),非小细胞肺组织中MTA1mRNA高表达率与临床分期、T分期和N分期呈正相关关系。4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19例MTA1mRNA高表达,占45.2%;19例有转移的淋巴结中,16例高表达占84.2%。MTA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无关(P>0.05)。结论MTA1mRNA过度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MTA1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转移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7.
程宇  洪志鹏 《云南医药》2007,28(4):417-419
手术后的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发病率高,约占整个术后并发症的40%,而造成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就是术前病人本身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合并慢阻肺的病人,无论任何年龄都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20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升白汤加穴位注射地塞米松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升白汤口服加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结果72例患者中显效58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61%。结论升白汤加穴位注射地塞米松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99rTc-P53和99mTc—N(NOEt)2显像对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99mTc—P53和99rdrc—N(NOEt)2分别对44例有病理诊断的肺部包块的病人进行SPECT显像。结果 肺癌99mTc—N(NOEt)2的早晚期T/N比值差异有显著性。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99mTc-P53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55%和81%,而99mTc—N(NOEt)2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64%和8l%。肺炎性假瘤对99mTc—P53和99mTc—N(NOEt)2都有比较高的摄取,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断层显像要优于平面显像。肺癌的大小不是决定肺99mTc—P53和99mTc—N(NOEt)2是否被浓聚的必然因素。在肺癌显像方面,99mTc—P53和99mTc—N(SOrt)2SPECT无显著性差异,二者与肺癌的不同TNM分期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99mTc—P53和99mTc—N(NOEt)2对肺癌的显像有着良好的敏感性,但都相对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纵隔类癌的组织来源、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对 6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类癌的临床、病理、影像学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 ,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复习和总结。结果①临床无特异性表现 ,肿瘤较小时无症状 ,类癌综合征少见 ;②影像学可以发现病变 ,特别CT和MRI对肿瘤位置、大小、密度、边缘及周围结构关系、有否转移和复发显示良好 ;③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银染、电镜或免疫组化 ;④手术切除加放、化疗是最佳治疗方案。结论原发性纵隔类癌少见 ,可能源于胸腺组织 ,临床症状无特异 ,主要依据影像学发现病变 ,定性诊断依据病理 ,通过CT、临床、病理可推测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