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儿支气管哮喘时NO自由基与氧自由基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镉还原柱层析和比色法测定了17例哮喘患儿血浆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2/NO-3)水平,另用生物学活性法测定了肿瘤坏死因子(TNF)及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小儿哮喘发作期血浆NO-2/NO-3、MDA及TNF水平明显升高(P分别<0.05或001);在缓解期NO-2/NO-3和MDA水平恢复正常(P>0.05),TNF水平虽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SOD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明显降低(P<0.01),缓解期恢复正常(P>0.05)。提示:哮喘发作时不仅有氧自由基增多,而且还有一氧化氮自由基增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损伤气道上皮等肺组织,加重炎症反应,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而引起和(或)加重哮喘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和一氧化氮(N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方法:对28例新生儿HIE血浆CO和NO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8例新生儿HIE患儿血浆CO、NO水平显著增高;与轻、中度新生儿HIE患儿比较,重度者血浆CO、NO水平显著增高;CO和NO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O和NO在新生儿HIE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菌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其中主要是抗生素)除在体内消灭微生物外,尚可因其本身或其代谢产生对机体免疫功能发生影响,产生有利或不利的作用。近年来已开始对抗菌药物的免疫调节机制、临床意义等加以重视,新出的抗菌药物多进行了较全面的免疫功能检测,以冀在临床上选用抗菌药物时能注意到免疫调节与免疫重建等问题,避免滥用或采用有利于免疫功能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2,6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克隆化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系(CTLL)及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株(CESS)生物学活性法,分别测定了正常儿及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6(IL-2,6)的水平,以及其他多项免疫学指标,并在动物模型上进行验证,以探讨IL-2,6在哮喘免疫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轻中症哮喘患儿IL-2,6的活性水平高于对照组(IL-2:21288±6181;16152±3411,P<0.05;IL-6:173.18±50.78;120.53±35.09,P<0.01),而哮喘持续状态时显著低于对照组(IL-2:10052±4015,P<0.01;IL-6:66.82±11.18,P<0.01)。提示IL-2,6可能是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介质,在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抗菌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其中主要是抗生素)除在体内消灭微生物外,尚可因其本身或其代谢产生对机体免疫功能发生影响,产生有利或不利的作用。近年来已开始对抗菌药物的免疫调节机制、临床意义等加以重视,新出的抗菌药物多进行了较全面的免疫功能检测,以冀在临床上选用抗菌药物时能注意到免疫调节与免疫重建等问题,避免滥用或采用有利于免疫功能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肿瘤坏死因子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乳儿肝炎综合征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在国内外尚少报导。本文对乳儿肝炎综合征患者的血清丙二醛含量进行了观察。现报导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患者14例,男13例,女1例。年龄1.5~12月,平均3.8月。对照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2~8个月,平均6.5月。 1.2 方法 空腹取血,分离血清。按Yagi方法测定血清中过氧化脂质(LPO)的二级分解产物丙二醛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赖(Reitman)氏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力。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采用镉还原柱层析和比色法测定过敏性哮喘豚鼠模型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_2~-/NO_3~-)水平,以探讨一氧化氮(NO)在过敏性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过敏性哮喘豚鼠血浆中NO_2~-/NO_3~-水平与正常豚鼠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分别为21.551±2.278μmol/L;22.558±2.695μmol/L.t=0.807.p>0.05),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NO_2~-/NO_3~-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0.162±1.283μmol/L;6.196±0.824μmol/L.t=7.358.p<0.001)。本文显示:作为NO产生水平的良好指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NO_2~-/NO_3~-水平与过敏性哮喘密切相关;哮喘患儿基础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缺陷,而诱导型NOS功能活跃.使NO产生过多导致气道水肿,高反应性而致哮喘发病。研究制备选择性诱导型NOS抑制剂对治疗和预防哮喘具有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氧化氮(NO)在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日益重视。本文采用镉还原柱层析和比色法测定正常新生儿和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外周血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_2~-/NO_3~-)水平,同时在10日龄新生大白鼠绿脓杆菌败血症模型上进行验证,以探讨NO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关系。结果表明:2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外周血NO_2~-/NO_3~-水平(263.04±300.01umol/L)显著高于30例正常新生儿(34.97±13.40umol/L);外周血NO_2~-/NO_3~-水平与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密切相关(r_3=0.6207);8例外周血NO_2~-/NO_3~-水平高于200umol/L者,6例并发感染性休克,而12例外周血NO_2~-/NO_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