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因重组的连接反应物通过转化产生大量转化菌 ,只有通过高敏感和高特异的筛选方法才能挑选和鉴定出含有正确目的基因的重组体。此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基于 :① 196 7年 ,Ullmann等发现大肠杆菌带有完整的近操纵基因区段 β D半乳糖甘酶阴性的突变体和LacZ基因上缺失近操纵基因区段的突变体之间互补 ,实现对 5 溴 4 氯 3 吲哚 β D半乳糖(X gal)分解显色形成蓝色菌落 ;② 1975年 ,Grun stein和Hogness介绍一种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原位裂解细菌菌落并释放DNA非共价结合于滤膜的方法 ,结合于滤膜的DNA可与相应的放射性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  相似文献   
2.
用超离心法制备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甲醇/氯仿脱脂;经Sephadex G-150层析及DEAE-纤维素(DE-52)离子交换得纯化载脂蛋白A-I(Apo A-I),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效价为1:32的特异性抗人Apo A-I抗血清。用本室建立的单向火箭免疫电泳法测定了158名健康中年人与9名老人的血清Apo A—I含量,结果发现:β-脂蛋白<5g/L,总胆固醇<2mmol/L的人血清Apo A-I含量男女分别为2.06±0.16g/L和2.07±0.15g/L;而β脂蛋白≥5g/L,总胆固醇≥2mmol/L的人血清Apo A-I含量男女分别为1.75±0.15g/L和1.82±0.1g/L,由此可见,血脂正常的男性和女性的Apo A—I含量均显著高于血脂高的男性和女性。80岁以上老年人的血清Apo A-I含量为2.1±0.1g/L,也在正常范围。与文献报道比较,我国人的血清Apo A-I含量高于外国人,这与我国人HDL水平较外国人高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缺失(mrltiple tumor suppressor gene 1,p16/MTS1)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29例MDS的p16/MTS1基因的缺失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 29例MDS患者未见有p16基因缺失。结论 p16基因缺失和MDS的发病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维生素E(VitE)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肝脏MLCK活性及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用γ 3 2 P参入法检测肝脏MLCK活性 ,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MLCK的表达。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建立成功 ,在喂胆固醇 4wk及 12wk的动物组 ,肝脏MLCK活性[分别为 (1884 8 7± 74 34 3)、(18818 3± 346 9 9)cpm·mg-1protein]与正常对照比较 [(6 6 77 5± 10 9 6 0 )cpm·mg-1pro tein]升高 (P <0 0 5 ) ;但在喂胆固醇同时添加VitE后 ,肝脏MLCK活性 [(10 898 8± 2 0 4 1 2 )cpm·mg-1prote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不明显 (P >0 0 5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 ,兔肝在喂食胆固醇膳食 4wk后MLCK的表达有所增强 ,12wk后显著增强 ,12wk组的膳食中同时加VitE后 ,MLCK表达有所下降。结论 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 ,肝脏病变可能与MLCK活性增强有关 ,VitE可能是降低肝脏MLCK活性的因素 ,同时防止肝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是指一个位点上两个等位基因中一个出现缺失。微卫星序列是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的简单串联重复DNA序列,通常由1~6个核苷酸重复序列组成,具有高度多态性,到目前为止,已有7000多个微卫星序列在染色体上被精确定位。由于微卫星稳定的孟德尔遗传且自身突变率极低,故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微卫星的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有关。在急性白血病中,7q21~36是常见的染色体易位断裂点区域,本研究通过对7q上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检测,以确定此区域是否存在与白血病有关的候选抑癌基因,进一步探讨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已知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并与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关[1,2].肾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改变了肾血流动力学是引起GFR升高的原因之一.探索糖尿病肾血管平滑肌收缩的调控因素可为进一步阐明糖尿病发生发展机制打下良好的基础.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表达增加和活性升高是血管平滑肌收缩的启动因素之一[3].糖尿病个体是否存在MLCK表达的变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基础上,观察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肾MLCK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10.
骨桥蛋白和P2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和P2 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它们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69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OPN和P2 1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OPN和P2 1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细胞浆;OPN、P2 1在69例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 .5 % (5 0 / 69)和62 .3 % (4 3 / 69)。②在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中OPN和P2 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2 % (3 2 / 3 8)和76.3 % (2 9/ 3 8) ,高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中OPN(5 8.1% ,18/ 3 1)和P2 1(4 5 .2 % ,14 / 3 1)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③两者均阳性表达的3 5例肝癌中有2 4例(74.3 % )已发生转移,与两者均阴性表达的11例肝癌中仅有1例(9.1% )发生转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提示OPN和P2 1均阳性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④OPN和P2 1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AFP水平、有无HBV感染、肿瘤分化、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但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P <0 .0 5。⑤OPN和P2 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 .2 5 7,P <0 .0 5 )。结论 OPN和P2 1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两者均阳性表达时对预测肝癌已发生转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