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细胞)以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CD25+Treg)表达与HCV R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HC 患者128例,根据HCV RNA水平高低将他们分为HCV RNA阴性组48例,低病毒组40例(HCV RNA<105 IU/mL),高病毒组40例(HCV RNA≥105 IU/mL),另外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4组样本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CD4+CD25+Treg表达率在HCV RNA高病毒组、低病毒组、阴性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3.57±1.87)%、(9.38±1.74)%、(5.95±1.28)%和(5.89±1.1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35.28, P<0.01)。 CD4+CD25+Treg水平随HCV RNA的升高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0.625, P<0.05)。 CD3+、CD4+及CD4+/CD8+在4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51、28.52和15.51,P均<0.01),其中外周血CD4+百分率及CD4+/CD8+在高病毒组均低于其他3组,在低病毒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阴性组(P均<0.05)。结论 CHC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升高与HCV RNA含量正相关,提示它可能参与了HCV感染慢性化的进程;外周血CD4+百分率及CD4+/CD8+随着HCV RNA水平的升高而明显降低,提示病毒复制水平越高,机体免疫抑制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发地区,动物实验证实HBV具有泛嗜性可引起多种器官损伤,肾脏是除肝脏以外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HBV感染与肾脏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临床常见病,也是我国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研究与不同准种HCV 核心蛋白(Core)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质组,构建并表达基因1b型的不同准种Core的原核表达质粒pTrc-CKS.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获得等长度片段的基因1b型的不同准种株丙型肝炎病毒(HCV)Core基因,氨基酸(aa)长度分别为癌中心株(T):1~172 aa、癌旁株(NT):1~172 aa及C191(HCV-J6):1~172 aa.扩增产物用Bam HⅠ及Eco RⅠ双酶切后插入到原核表达质粒pTrc-CKS中.阳性克隆转化到大肠埃希菌Top 10F'中,异丙基-β-D-S-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蛋白CKS-Core-His,经Ni2+10F'柱纯化并经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PCR及双酶切验证表明3个基因为1b型的不同准种Core基因成功构建到原核质粒pTrc-CKS中,体外诱导并获得了相应的融合蛋白.结论 构建不同准种Core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获得成功,体外诱导表达并纯化获得了CKS-Core-His融合蛋白,为后续研究与Core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质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细胞亚群(Tc1/Tc2)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c细胞亚群特异性的细胞表面双标志物Tc1(CD8/CCR5)、Tc2(CD8/CD30)的方法,测检了75例CHB、40例LC患者和20例正常人(NC)外周血Tc1、Tc2水平。结果CHB和LC患者外周血水平Tc1明显高于NC组(P<0.01);LC组Tc2小于CHB和NC组(P<0.05);重型CHB患者Tc1、Tc2均明显低于其它CHB患者(P<0.01);CHB和LC组Tc1/Tc2明显高于NC组(P<0.01)。结论CHB患者Tc细胞亚群(Tc1/Tc2)与正常人存在着差异,Tc细胞亚群失衡可能在CHB、LC患者病情的进展以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HCV核心蛋白(CORE)在HC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观察基因1b型不同截短片段CORE在瞬时转染HepG2细胞中亚细胞器的分布状况.方法 将含有增强型绿荧光蛋白(EGFP)的3个基因1b型不同准种HCV和同一准种5个不同截短片段的CORE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EGFF-CORE,瞬时转染HepG2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观察它们在亚细胞的分布状况.结果 基因1b型不同准种CORE的N端1~172氨基酸(腿)主要表达于胞质,含有N端越长表达于胞质内越多,而N端1~58 aa主要表达于核内,而59~126 aa及127~172 aa胞质和核内均有表达.结论 不同区段CORE在细胞内亚细胞器的表达部位不同,与其在致病机制中功能的发挥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原核质粒表达丙型肝炎核心蛋白(CORE)的差异,筛选出能高效表达CORE的原核质粒。方法用PCR扩增并获得CORE基因,扩增产物分别构建到7种不同原核表达质粒中,重组质粒用IPTG诱导表达,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初步鉴定表达产物,并经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PCR及双酶切验证表明CORE基因成功构建到7种原核质粒中,SDS-PAGE验证各融合质粒表达目的蛋白存在差异,其中pTrc-CKS-CORE及Pmbp-C-CORE可见相应的融合蛋白表达,以pTrc-CKS-CORE表达量高,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验证表达成功。结论成功构建7株不同CORE原核表达质粒,各融合质粒表达CORE存在较大差异,筛选出高表达CORE质粒,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HBeAg阳性且丙氨酸转氨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建立无创模型并验证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收治入院的279例HBeAg阳性且ALT<2×ULN的CH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肝穿刺病理结果进行肝纤维化分...  相似文献   
8.
总结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各区域的终末消毒措施和实施策略。主要措施包括实施终末消毒时做好严格防护措施,做好出院患者的终末护理,加强对死亡患者的终末消毒处理,对接诊区和病区环境及物品、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及医疗废弃物等进行严格终末消毒。通过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医疗环境彻底消毒,预防患者交叉感染及医护人员感染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继发血小板减少症(TP)的危险因素,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治疗的265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治疗措施,以及住院28 d生存结局.根据住院7 d是否发生TP分为TP组和非TP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继发TP的危险因素.结果 265例患者,112例发生TP,153例未发生TP;TP组28 d病死率为47.3%(53/112),非TP组为33.3%(51/153),两组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P〈0.05). 单因素分析显示引起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继发TP的危险因素为年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APACHEII评分、SOFA评分、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肝素抗凝、休克、使用利奈唑胺和血流感染(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OR=4.53,95%可信区间(CI)1.23-9.24,P〈0.05]、接受CRRT(OR=5.24,95%CI 2.14-14.56,P〈0.01)、肝素抗凝(OR=4.56,95%CI 2.13-8.46,P〈0.01)、使用利奈唑胺(OR=2.35,95%CI 1.25-5.24,P〈0.01)、休克(OR=2.15,95%CI 1.03-4.96,P〈0.01)和血流感染(OR=4.26,95%CI .36~12.48,P〈0.01)是引起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继发T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对于合并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同时给予干预措施预防T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