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云南省边境地区和元江流域疟疾流行态势及控制许建卫汪文仁许时艳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思茅665000)云南省位于中国西部,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国境线4061km。边境地区包括8个地(州)的26个县(市),元江流域有2个地(州)的10个县(...  相似文献   
2.
云南元江流域疟疾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元江流域90年代平均年带虫发病率26.71/元;可划分为基本消灭的坝区、流行不稳的山区和难于控制的河谷区;人口流动使山区和河谷疟疾暴发流行时有发生。主要媒介的外栖性和外食性,以及人群露宿在田间过夜的习惯降低了杀虫剂室内滞留喷哂的防疟效果;经费投入不足,管理及基层卫生服务模式滞后使传染得不到即时治疗和根治,媒介控制措施达不到要求的范围、频率和质量标准,而难于阻断疟疾传播。研究揭示元江流域应采取因地制  相似文献   
3.
1982年4~10月,我们选择了滇西北地区近几年发病数较多的维西县,对当地主要蚊种黑色按蚊和八代按蚊的传疟作用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间日疟原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现场调查、实验观察与实验室人工感染传代分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滇西北间日疟原虫生物学特性。结果是:内潜伏期有长有短,长短相兼同属一株;复发率低,有近期复发和远期复发之分;临床初发和复发均为典型的隔日发作;对伯氨喹啉和氯喹都很敏感;对当地的常见按蚊——黑色按蚊和八代按蚊敏感,对驯化的中华按蚊人工感染敏感度可以高达100%;春未复初无疟史发病普遍存在;疟疾发病率的高峰月,出现在当年新感染季节前或媒介按蚊高峰前。由于分离传代的感染源来自滇西北的的维西县,因此,命名为间日疟原虫维西株(WEI XI of Plasmodium Vivax)。  相似文献   
5.
6.
为证实我省有无夏秋季感染了子胞子,次年春末夏初才发病的间日疟长潜伏期虫株,我们于1982年在滇西北维西设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及方法 1.收集历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用图表显示各年疟疾发病月分布的高峰月。 2.在疟疾高发区叶枝公社设媒介按蚊季节予防消长观察点,每十天一次每次早晚人房、畜舍各两间,每间捕蚊十五分钟,从蚊虫开始活动的四月至十月,经统计处理将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报导我省部分地区中华按蚊种团的分布、生态习性、传疟作用,指出种团中的中华按蚊、黑色按蚊、八代按蚊、雷氏按蚊、江苏按蚊等五种按蚊是我省间日疟传播的自然媒介,创用半自然感染调查法判定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及媒介按蚊对间日疟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8.
对间日疟原虫配子体活力周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7~9月间,对我国滇南地区5例自然感染的间日疟病例,以驯化的中华按蚊为媒介,每8小时离体吸血1次,以卵囊阳性率和感染度(每阳性蚊卵囊均数)判定配子体活力的强弱。结果发现间日疟原虫配子体活力有明显的周期性,蚊媒的感染高峰似见于病人血液中出现发育中滋养体和成熟滋养体为主的发作间歇期,低谷则见于以成熟裂殖体和幼年滋养体为主的临床发作期,显示配子体的活力周期与无性体的裂体增殖周期有相当密切的关系。除1例外,在实验过程中均见一完全不能使蚊媒感染的无感染期,由此证明,周围血液内的配子体对蚊媒并不始终均具感染性。从蚊媒感染率的消长曲线和各期无性体组成的相互关系推断,配子体活力周期比无性体的裂体增殖周期略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现行疟疾预防措施在元江流域的成本效果。 方法 通过 3个现场干预试验和经济学分析 ,评价预防服药、单一 DDT滞留喷洒和两者综合使用的防疟作用和成本效果。 结果  1对筑路民工每月 1次的哌喹 /磺胺多辛预防服药 ,相对发病率指数为 0 .35 (95 % CI:0 .2 0~ 0 .5 9) ,7~ 11月保护 1人的费用为 6 .6 9元 ,减少 1例疟疾患者的费用为 4 5 9元。 2在河谷高疟村寨 ,10 d1次的氯喹加伯氨喹预防服药 ,相对发病率指数为 0 .2 8(95 % CI:0 .0 8~ 0 .99) ,5个月保护 1人的费用为 5 .30元 ,减少 1例疟疾患者的费用为 30 0元。 3在 5~ 9月 ,1月 1次的乙胺嘧啶/磺胺多辛预防服药组、 4月份 1次的 DDT滞留喷洒组、以及综合使用组的标准发病指数 (SMR)分别为 10 0 %、98%和5 0 % ;保护 1人的费用分别为 1.4 9、2 .4 8和 3.97元 ;单一预防服药组疟疾病例数 ,未能在上一年基础上继续减少 ,DDT滞留喷洒组和综合措施组减少 1例疟疾患者的费用分别为 14 5 35元和 90 8元。 结论 每月 1次的哌喹 /磺胺多辛和 10 d 1次的氯喹加伯氨喹预防服药成本差异不大。每月 1次的哌喹 /磺胺多辛在该地区的效果得到进一步证实。与单一措施相比较 ,综合性措施成本效果最佳 ,但费用昂贵。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我省不同气候区间日症潜伏期,我们于1982~1984年用人工感染的方法作了如下研究。材料和方法1.传染源:选各气候类型,当地自然感染未经任何治疗的现症患者作传染源,在实验室以离体吸血法感染驯化的中华按蚊获得子孢子阳性蚊。其中Ⅰ号传染源采用现场发病血中带配子体的患者傍晚诱蚊,待自然界飞来吸血的昆明按蚊吸饱血后捕获饲养至子孢子进腺后,由志愿者把手臂伸入蚊笼内作人工感染,随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