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汪宝贞  洪文德 《癌症》1998,17(6):I001-I00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腹胀,乏力及脾脏肿大等。CML患者并骨骼损害的报道少见,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1987年1月至1997年12月的11年间共收治CML230例,其中并发骨骼损害6例(占26...  相似文献   
2.
急性白血病患者动态检测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学法动态检测 6 8例AL患者化疗前、完全缓解期的空腹晨血血清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甘油三酯 (TG)、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结果 化疗前组TC、LDL C、HDL C、APOA1、APOB比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TG则比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升高 (P <0 0 5 )。完全缓解组 6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若复发则再次出现上述改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血脂水平无差别。外周血白细胞≥ 2 0× 10 9/L组较 <2 0× 10 9/L组血脂改变更显著。结论 动态监测AL的血脂水平有助于判断其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的相关因素,以便早期诊断和积极预防DIC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8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并发DIC46例,将确诊DIC前3~5d可能相关的17个因素与未发生DIC患者比较。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M3在两组中所在比例差异显著(P<0.01),D二聚体含量、血浆组织因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个因素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血红蛋白、血小板、血脂、血糖、肌酐、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年龄、性别和体温等因素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白细胞计数升高及D二聚体、血浆组织因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水平高,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以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M3)患者应注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终池持续引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及脑血管痉挛指数的影响。方法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5 2例 ,随机分成 2组 ,终池持续引流组 2 6例 (A组 ) ,常规腰穿组 2 6例 (B组 ) ,正常对照组 12例 (C组 )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B两组不同时点及C组的血浆中ET及CGRP的含量 ,同时行经颅多谱勒检查 ,检测痉挛指数。结果 第 1天A、B两组血浆中ET及CGRP含量无差异 (P >0 0 5 ) ,但两组ET含量均高于C组 (P <0 0 5 ) ,CGRP含量均低于C组 (P <0 0 5 ) ,第 1天A、B两组痉挛指数无差异 (P >0 0 5 ) ,但均高于C组 (P <0 0 5 ) ,第 3天ET含量B组高于A组 (P <0 0 5 ) ,A组高于C组 (P <0 0 5 ) ,CGRP含量B组低于A组 (P <0 0 5 ) ,A组低于C组 (P <0 0 5 ) ,痉挛指数B组高于A组 (P <0 0 5 ) ,A组高于C组 ,第 5天ET含量B组高于A组 (P <0 0 5 ) ,A组高于C组 (P <0 0 5 ) ,CGRP含量B组低于A组 ,A组低于C组 (P <0 5 ) ,痉挛指数B组高于A组 (P <0 0 5 ) ,A组低于C组 (P <0 0 5 ) ,第 7天ET含量B组高于A组 (P <0 0 1) ,A组略高于C组 ,但P >0 0 5 ,痉挛指数B组高于A组 (P <0 0 1) ,A组高于C组 (P <0 0 5 )。结论 终池持续引流较常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抑制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腰大池恒压灌注林格氏液加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用纯种比格犬10条做成脑室内出血的模型,模型建立后4h开始治疗,实验组5条,以2.96kPa(1kPa=7.5mm Hg)的压力经腰大池灌注林格氏液,同时行侧脑室外引流;对照组5条,用侧脑室外引流的方法。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严格监测颅内压(ICP)及生命体征,记录引流量及灌注量,经12h的治疗后处死动物并收集脑室内全部残余积血,比较两组标本含铁血红蛋白的吸光度值。结果 两组动物从模型建立后至处死前生命体征平稳颅内压波动不太。经12h的治疗,实验组的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内残余积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以2.96kPa的压力恒压灌注林格氏液于腰大池内,同时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方法安全可行,能更快地消除脑室内积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大池恒压灌注林格液加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腰大池恒压灌注林格液加侧脑室外引流的方法治疗脑室内出血9例。结果死亡1例,存活8例。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3d4例,5d4例。结论腰大池恒压灌注林格液加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方法安全可行,能更快地消除脑室内积血对脑室周围结构的刺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我院急诊科自1991年10月~1998年10月共收治不典型心肌梗死6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58~81岁,中位年龄6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26例,冠心病14例,肺心病6例,慢性胆囊炎 6例,溃疡病 2例,Ⅱ型糖尿病9例,脑血管意外2例,高脂血症5例,癫痫1例,既往身体健康6例。全组病例均无典型的胸骨后心前区剧烈而持久的疼痛,其中腹痛伴呕吐22例,腹痛腹泻6例,腹痛8例,咳嗽、气喘14例,心悸胸闷8例,晕阙8例;牙疼1例,咽喉疼1例。1.2…  相似文献   
8.
微剂量肝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前DIC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微剂量肝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pre DIC)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将 1997- 0 6~ 2 0 0 4 - 0 6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性白血病前DIC患者 36例 ,随机分成两组 ,微剂量肝素治疗组18例 (A组 ) ,常规治疗组 18例 (B组 )。结果  10d内 ,A组转化为DIC的患者少于B组 (P <0 0 5 ) ,D D二聚体转阴率A组高于B组 (P <0 0 5 )。结论 微剂量肝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前DIC状态能有效的阻止其向DIC发展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脂及乳酸脱氢酶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脂及乳酸脱氢酶(LDH)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学法动态检测68例AL患者化疗前、完全缓解期的空腹晨血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LDH.结果化疗前组TC,LDL—C,HDL—C,APOA1,APOB比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降低(P〈0.05),而LDH和TG则比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升高(P〈0.05)。完全缓解组7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若复发则再次出现上述改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血脂及乳酸脱氢酶水平无差别。结论动态监测AL的血脂及乳酸脱氢酶水平有助于判断其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终池持续引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 (ET)及降钙素基因相类肽 (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5 2例 ,随机分成终池持续引流组2 6例 (A组 )和常规腰穿组 2 6例 (B组 )。正常对照组 12例 (C组 )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B两组不同时点及C组的脑脊液 (CSF)中ET及CGRP的含量。结果 A组引流量明显多于B组 (P <0 .0 1)。第 1天A、B两组CSF中ET及CGR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两组ET含量均高于C组 (P <0 .0 5 ) ,CGRP含量均低于C组 (P <0 .0 5 )。第 3、5天 ,ET含量B组高于A组 (P <0 .0 5 ) ,A组高于C组 (P <0 .0 5 ) ,CGRP含量B组低于A组 (P <0 .0 5 ) ,A组低于C组 (P <0 .0 5 )。第 7天 ,ET含量B组高于A组 (P <0 .0 1) ,A组略高于C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CGRP含量B组低于A组 (P <0 .0 1) ,A组略低于C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终池持续引流较常规治疗方法能更有效抑制CSF中ET含量的上升趋势 ,能抑制CGRP含量的下降幅度 ,对减轻脑血管痉挛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