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短期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56例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三维适形放疗,2Gy/次,每周5次,腹主动脉旁总剂量60Gy.联合治疗组在三维适形放疗第1天起给予卡培他滨1 250 mg/m2,每日2次,第1天至第14天,休息7d为1个周期,行2个周期同步化疗,观察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单纯放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7.1%(16/28),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1%(23/2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经对症处理后均得以缓解.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能够增强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201例溃疡性结肠炎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我国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3年来住院UC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UC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治疗、预防和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对象与方法对1990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UC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01年发表的“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治规范建议”[1]规范诊断标准制订统一调查表,由专业医师认真填写。调查内容包括:UC的诊断情况包括临床类型、疾病分期、严重程度、病程、主要症状和体征、肠外表现、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HSC-T6肝星状细胞系,将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组(5、10、20 μmol/L).采用MTT法观察罗格列酮对HSC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10、20μmol/L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可以抑制HSC的增殖(P<0.05),同时细胞堵养液上清中Ⅰ型胶原含量分别为135.72±6.00 ng/ml、128.65±5.34 ng/ml,均低于对照组(149.35±6.6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抑制HSC的增殖,抑制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肺癌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因此也称支气管肺癌。近50年来,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据统计,在欧美某些国家和我国大城市中,肺癌的发病率已居男性各种肿瘤的首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局部放射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高龄NSCLC患者按病理类型随机分为2个组:观察组60例,采用小剂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2次,同时给予局部放射治疗;对照组60例,仅采用局部放射治疗。结果两组中鳞癌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86.7%(26/30)、60.0%(18/30);2年生存率分别46.7%(14/30)、36.7%(6/30);两组中腺癌CR+PR率分别为70.0%(21/30)、30.0%(9/30);2年生存率分别为30.O%(9/30)、10.0%(3/30)。两组患者CR+PR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毒副作用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局部放射治疗,对于高龄NSCLC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也为高龄NSCLC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7.
8.
患者,男,45岁,因呼吸困难2年余,加重2周于2005年11月14日入胸外科。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既往3年前曾有胸部外伤史,当时胸、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人院后根据X线胸片、CT检查见右下肺密度增高影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怀疑右侧膈疝,行全消化道造影,可见部分小肠、结肠位于右侧胸腔,以“膈疝”于2005年11月21日行开胸探查术,  相似文献   
9.
疣状胃炎、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53、p21蛋白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及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对经胃镜确诊的疣状胃炎4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胃癌20例患者进行p21、p53蛋白及HP检测.结果 疣状胃炎、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60.98%和60%(P>0.05),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28.57%(P<0.05);p21蛋白在胃癌及疣状胃炎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5%和39%(P>0.05),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0%(P<0.05);p53在胃癌及疣状胃炎组中的表达率为55%和24.4%(P<0.05),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0%(P<0.05);疣状胃炎组HP感染阳性者中p53、p2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和56%,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与疣状胃炎发病相关.HP感染、ras基因激活、野生型p53基因突变参与了疣状胃炎向胃癌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资料与方法 1997年12月~2005年3月手术治疗支气管类癌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15~58岁,平均35.7岁,40岁以下11例(64.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