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室充盈压升高是常见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的重要原因,早期评价左室充盈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定量检测左室充盈压最主要的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2.
3.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P波时限和麦氏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描记消融术前及术后7天窦性心律下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比较各导联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术后定期根据症状及动态心电图随访判断手术成功与否,并比较成功者与复发者手术前后的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结果Ⅱ、Ⅲ、aVR、V3、V4、V5导联P波时限术后缩短(P<0.05);Ⅱ、aVR、V3、V4、V6导联麦氏指数术后减小(P<0.05);手术后成功者与复发者P波时限和麦氏指数无差异。结论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后,体表心电图一些导联中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减小;术后P波时限及麦氏指数对手术是否成功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新指标TE-E4和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Te-Ea无创估计我国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室充盈压的临床可行性。方法32例窦性心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平均二尖瓣口面积(1.45±0.40)cm^2]根据平均IVRT/TE-Ea〈0,IVRT/TE-Ea≥4.16,0%IVRT/TE-Ea〈4.16分为三组做比较研究;平均T和IVRT/TE-Ea与其他充盈指标间做相关性分析。结果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室充盈指标明显异常。根据平均IVRT/TE-Ea分组(第1组5例,IVRT/TE-Ea〈0;第2组17例,IVRT/TE-Ea≥4.16;第3组10例,0〈IVRT/TE-Ea〈4.16),其中第3组患者,无论二尖瓣口面积(MVA)、左心室质量指数等基线情况,或者二尖瓣血流E峰速度(E)、肺静脉频谱收缩充盈分数(SFF)、二尖瓣血流频谱的E峰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的比值关系(E/Ea)等充盈指标,都与另二组患者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平均TE-Ea与MVA、超声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以及SFF,E/Ea等大多数充盈指标都相关甚好。结论近年研究发现的左室弛张相关新参数——TE-Ea及其衍生指标——IVRT/TFE-Ea用于无创性评价窦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左室充盈情况是可行的。平均IVRT/TE-Ea〈4.16且〉0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和可能存在的左室充盈压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前、术后P波的正负方向及振幅变化,探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对其的影响。方法 5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描记消融术前及术后7 d窦性心律下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各导联P波方向并测量相对应的振幅,术后定期根据症状及动态心电图随访判断手术成功与否。结果 P波正向波振幅在Ⅰ、Ⅱ、Ⅲ、aVF、V5、V6导联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负向波振幅在aVR、aVF导联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总振幅在Ⅰ、Ⅱ、aVR、V5、V6导联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P波极性术后Ⅲ导联负向波增多,aVL导联正向波增多。术前、术后P波正向振幅、负向振幅及总振幅在手术成功组与失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导致P波振幅明显降低,提示左心房整体除极电量下降;P波极性变化提示P波整体向量向右向下改变;P波振幅降低程度对手术成功与否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后左室功能和结构的变化。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8月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性早搏病例59例。比较手术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LVEF、LVEDD、LVESD、IVSd、LVPWd等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成功消融根治室性早搏后,患者胸闷、心悸症状缓解,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好转(P<0.05),超声心动图各参数均明显缩小(LVEDD 51.2 mm±4.9 mm vs44.3 mm±4.2 mm,P<0.05,LVESD 32.8 mm±5.1 mm vs 27.2 mm±3.5 mm,P<0.05,IVSd 8.9 mm±0.8 nn vs7.5 mm±0.9 mm,P<0.05,LVPWd 8.8 mm±0.9 mm vs 7.5 mm±0.9 mm,P<0.05);LVEF显著提高(0.64±0.12vs 0.71±0.07,P<0.05)。结论 RFCA是改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症状、心脏结构及功能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厚度,研究其评价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重构、心功能参数、电机械同步性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8例心衰患者,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为31.8%±7.9%,住院期间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并测量EAT厚度。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超声测量心衰患者的右室前壁EAT厚度范围在0.3~10.2 mm间,平均厚度为(3.6±2.1)mm,其EAT厚度较对照者[(4.9±1.5)mm]显著降低(P=0.03);根据QRS宽度将心衰患者分为2组,QRS宽度≥120 ms者的EAT厚度又显著低于QRS宽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前、术后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发现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对以上参数的影响.方法 5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描记消融术前及术后7天窦性心律下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比较各导联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术后定期根据症状及动态心电图随访判断手术成功与否.结果 P波时限:Ⅱ、Ⅲ、aVR、V3、V4、V5导联P波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心脏收缩不同步的类型、发生比例,探讨QRS时限>135 ms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前病例筛选的价值。方法45例入选的SHF患者根据QRS时限分为:宽QRS组(QRS≥120 ms,n=24),窄QRS组(QRS<120 ms,n=21),采用体表心电图、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来评价各组患者心脏收缩不同步的情况;以135 ms作为截断值,评价优化的QRS时限对SHF患者心脏机械收缩不同步的诊断价值。结果心功能指标:与窄QRS组相比,宽QRS组患者LVEDD、LVEDV升高(P=0.03、0.01),LVEF降低(P=0.004);宽QRS组患者NYHA分级升高(P=0.002),利尿剂及洋地黄类药物使用率明显增加(P=0.01)。心脏机械收缩不同步指标:与窄QRS组相比,宽QRS组患者室间不同步比例明显升高(70.8%vs15%,P<0.000 1),IVMD值亦明显升高(P<0.000 1);宽、窄QRS组患者室内不同步发生率均较高(79.2%vs71.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55);宽QRS组APET显著延长(P<0.000 1);两组患者其余指...  相似文献   
10.
探讨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左室功能和结构的变化。按有一定功能和结构变化的标准收集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早56例。比较手术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有关参数的变化。与术前比较,消融治疗后,24h室早总数由术前23 662±12 559个减少为125±113个;患者胸闷、心悸症状缓解;NYHA心功能分级较前改善(P<0.05);超声心动图腔室结构参数明显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P<0.05)。结论射频消融可改善频发室早引起的心脏结构重构和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