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桂万羊  陈复兴  马勇 《国际病毒学杂志》2007,14(5):157-160,F0003
γδT细胞是指在T细胞受体上表达γ和δ链的一类T细胞亚群,已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对病毒感染的免疫中发挥重要的免疫监视作用。本文主要从病毒感染后机体内γδT细胞变化,γδT细胞抗病毒的机制,基于γδT细胞免疫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异戊烯焦磷酸刺激γδT细胞增殖及体外抗HBV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γδT细胞特异性增殖,观察其体外对HBV复制和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用IPP和rhIL-2刺激人PBMCs培养10天,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γδT细胞含量;将γδT细胞与HepG2.2.15细胞按一定比例共孵育培养后,ELISA法测定上清中HBsAg,HBeAg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含量。结果采用IPP和rhIL-2刺激人PBMCs,可以使人外周血γδT细胞选择性激活和扩增,由4.34%±1.79%。增加至55.65%±6.88%。所扩增的γδT细胞,能够部分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VDNA复制和HBeAg的表达,对HB-sAg的表达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采用IPP刺激PBMCs,能使γδT细胞选择性增殖,增殖的细胞能够降低HepG2.2.15细胞中HBV的复制和HBeAg表达,在乙型肝炎的过继性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FoxP3,又名叉头状转录因子,是 CD4+ CD25+调节性 T 细胞(CD4+ CD25+ Treg)的特异性细胞内标志物,目前作为鉴别CD4+ CD25+ Treg 的首选分子,以 FoxP3+ T 细胞或 FoxP3+Treg 表示。Treg 在抑制抗病毒 T 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FoxP3+ Treg 抑制过强的 T 细胞免疫应答避免对机体造成过度损伤;另一方面,由于限制了 T 细胞的抗病毒反应,病毒不能被及时清除而可能引起感染的持续存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传染病,细胞免疫应答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主要病因。免疫耐受是造成HBV 感染慢性化的主要发病机制。本文就近年来关于FoxP3+ T 细胞在 HBV 感染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老年人肾功能早期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住院的老年患者血清Cys C浓度,同时测定血清肌酐(Scr,肌氨酸酶法)及尿素(Urea)水平,计算Cys C与Scr、Urea的相关性;以Cys C>1.03mg/L、Scr>115μmol/L、Urea>7.1mmol/L作为各指标异常(阳性)的标准,从各指标的检测例数中计算阳性率,比较三者对肾功能早期损伤诊断的差异性。结果 (1)血清Cys C与Scr、Urea之间存在正相关,血清Cys C与Scr相关系数为0.803(P<0.01),与Urea相关系数为0.702(P<0.01)。(2)血清Cys C在住院老年人肾功能早期损伤的异常检出率(63.0%)明显高于Scr(32.1%)及Urea(20.8%)异常检出率。结论 Cys C作为评价肾脏功能的指标优于Scr、Urea,是老年人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临床应用于梅毒患者诊断的效果。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住院患者血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收集阳性标本,同时随机收集部分ELISA法检测为阴性样本,使用TPPA试验作为确认试验,从而判断ELISA方法与TPPA检测方法的差异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率较高。ELISA的灵敏度为100%,假阴性率是0,特异性为89.83%,假阳性率是10.17%。假阳性结果主要出现在1≤S/CO〈3的区间内。结论 TP-ELISA能有效应用于梅毒的临床筛查,对于检测结果在1≤S/CO〈3时,应进行确认试验,以减少假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临床护理人员的生存质量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护理人员的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徽省某二甲企业医院155名在职护士采用WHO生存质量-100量表进行生存质量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生存质量自评分低于普通人群,在工作班次、家庭人均月收入、人均住房面积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823,4.998,5.048;尸〈0.05或P〈0.01);总的生存质量和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领域评分低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09,13.94,9.54,1.98,7.29,5.63;P〈O.05或P〈0.01);影响护理人员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工作强度、食欲、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摩擦、年龄、工作满意度、工作年限、疾病史等。结论临床护理人员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应引起管理部门及护理人员自身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γδ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和rhIL-2活化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活化后的γδT细胞含量,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含量,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活化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体外活化的PBMC在10 d时γδT细胞比例从扩增前(4.34±1.79)%增加到(55.65±6.88)%,PBMC经IPP刺激培养后IFN-γ分泌量较不含IPP的对照组有显著增高,至第7天达峰值,活化后的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有较高杀伤活性.结论 IPP作为刺激剂可获得大量γδT细胞,刺激PBMC后可分泌大量IFN-γ,γδT细胞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有较高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戊烯焦磷酸刺激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体外培养后,其中的γδT细胞增殖及IFNγ分泌情况.方法:体外用异戊烯焦磷酸刺激PBMCs培养10 d,计数培养前后细胞总数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含量;收集第1、4、7、10天上清,ELISA法测定上清中IFNγ的含量.结果:正常组和CHB患者组PBMCs总数都有明显增殖,增殖的细胞主要为γδT细胞,正常组和CHB组分别达(55.65±6.88)%和(54.08±4.28)%,均能有效分泌IFNγ,在第7天达分泌高峰,但患者组分泌峰值低于正常组.结论:异戊烯焦磷酸能有效诱导CHB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增殖,并且有效分泌IFN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标本不同程度溶血对国产两步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HBsAg阴性和阳性已确定的血液标本各3例,并将其分别作为HBsAg阴性组和阳性组.标本人为处理为无、轻、中、重度溶血,用3种国产HBsAg ELISA试剂对其进行重新检测,分析溶血后标本吸光度值与临界值的比值(S/CO值)的变化.结果 在HBsAg阴性标本中,不同浓度的溶血标本未检出阳性,S/CO值无明显改变(P〉0.05);在HBsAg阳性标本中,不同浓度的溶血标本和无溶血的标本比较,S/CO值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国产两步法HBsAg ELISA试剂可用于溶血标本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