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钠-钙交换体(NCX)mRNA和蛋白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癇模型大鼠海马CAl、CA3及齿状回区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备癫癇动物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时间点NCX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急性期(6~24h)海马各区NCX3 mRNA表达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进入静止期各区表达趋向回升,慢性反复自发发作期(30、60d)各区表达又出现不同程度的两次下调。除致癇后6h大鼠海马各区的NCX3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外,NCX3蛋白变化趋势与NCX3mRNA基本一致。结论:NCX3表达下调可能通过增加神经元钙超载,改变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促使癫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时血液动力学改变,研究选择置入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器辅助治疗心脏扩大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观察临床效果及心脏功能;方法:对13例在心内科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患者,男9侈4,女4侈4,年龄36岁~75岁(平均58.61岁),心功能均在Ⅲ级~Ⅳ级(NYHA),均有置入起搏器的适应证。术中通过Swan—ganz漂浮导管对右心室内不同部位起搏10分钟后测各部位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改变,然后置入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器(右室流出道应用主动固定电极)。术后应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心室双部位起搏的血液动力学效果;结果:全组13例患者术中检查及置入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器均获成功。测得右心室流出道起搏(RV—OT)和右室心尖部(RVA) 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时各参数均较单纯右室心尖部(RVA)为好。置入心脏起搏器后观察射血分数从0.31提高至0.39,左室充盈时间延长,二尖瓣返流量减少,心脏缩小,心脏功能平均提高Ⅱ级。其中一例心功能由Ⅳ级提高至I级~Ⅱ级;结论:初步血液动力学观察提示,右心室双部位起搏能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水平(MMP-9)、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二者在冠心病预测中的意义。方法79例住院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30例、稳定心绞痛20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29例(不稳定心绞痛1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14例)。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进行冠脉积分统计。采用ELISA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MMP-9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左侧IMT水平三组间相互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侧IM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急性冠脉综合征组MMP-9、左侧IMT水平与冠状动脉积分有明显相关性,右侧IMT与冠状动脉积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MP-9、IMT显著升高可能提示斑块不稳定性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能更有效地预测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2例具备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穿刺法行右、左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决定是否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70)%21例(21/102,占21%),〉75%以上68例(68/102,占67%),68例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50%13例(13/102,占12%),冠状动脉正常25例(25/70,占35.5%)。结论: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定性诊断,指导治疗;桡动脉穿刺具有出血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尿酸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目前认为血尿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就血尿酸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前抵抗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 or refractory hypertension)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困难,本文以一例抵抗性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为例,说明抵抗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藏羚羊和藏系绵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藏羚羊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左心功能特点。方法:捕捉海拔4 300 m藏羚羊9只、藏系绵羊10只运至格尔木(海拔2 800 m)实验基地。测定二者的心脏/体重比(HW/BW)、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RV/(LV+IVS)];应用心导管技术测定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等容收缩期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大速率和左室等容舒张期心室内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以格尔木市的氧浓度(21.1%)为基线,分别给予更低浓度氧14.6%、12.5%(分别相当于海拔5 300 m、6 300 m)的低氧吸入15 min后重复测定以上指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藏羚羊HW/BW显著高于藏系绵羊(P0.01),基础状态下藏羚羊SBP低于藏系绵羊(P0.05),+dp/dt与藏系绵羊比无显著差异,吸入14.6%和12.5%的低氧气体后藏羚羊+dp/dt分别升高至145.1%和148.1%,而藏系绵羊分别降低至68.4%和70.5%(P0.05);电镜下观察藏羚羊心肌超微结构与藏系绵羊比较,其心肌细胞线粒体较为丰富。结论:藏羚羊心脏对高海拔低氧环境的适应,是通过增加心脏器官的重量及心肌细胞线粒体的含量来实现,其心肌收缩功能的适应性特征为:在静息状态下以较低的左心室心肌收缩力来降低氧耗量以此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而以海拔更高的较低氧浓度为应激条件下,左心室心肌收缩力明显升高。提示:藏羚羊作为高原适应性动物,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其心脏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不同于藏系绵羊。  相似文献   
8.
海拔3800m以上世居藏族健康成人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 的 观 察 海 拔 3800m 以 上 世 居 藏 族 健 康 成 人 心 率 变 异 性 各 项 指 标 的 临 床 意 义 。 方法 对 100 例 高海 拔 世 居 藏族 成 人( 观 察 组)与 75 例 西 宁 地 区 藏 族 成 人( 对 照 组 )进 行 全 程 24h 动态 心 电 图 检 查 , 并 行 心 率 变 异 性 时 域 和 频 域 分 析 对 比 。 结 果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观 察 组 rSM M D 和PN N50 增高(P<0.05,0.01)。 结论 提 示海 拔 3800m 以 上世 居 藏族 健康 成 人的 迷走 神 经张 力较 高 。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心律失常是指发生于机体剧烈运动期间或之后的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不一,从心悸、头晕、晕厥、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到心脏性猝死。运动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心肌缺血,如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患有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病的患者。然而,也可能发生在似乎健康的个体。在后一组人群中,运动性心律失常可以是良性的,但也可以是获得性(如药物诱发)或先天性(如先天性长QT综合征或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电活动或结构的异常而呈恶性。这种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的复杂性,使运动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临床医学上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出现贫血的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月共有121例冠心病CHF病人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AMI)CHF 85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AMI)CHF 36例。根据有无贫血将121例病人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情况。同时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病人贫血发生情况。结果61例(50.4%)冠心病CHF病人出现贫血。不同年龄冠心病CHF病人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56岁-69岁组发生率36.1%,70岁-89岁组发生率56.5%,P〈0.05)。不同性别病人贫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心病类型致CHF病人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STAMI发生率57.6%,NSTAMI发生率33.3%,P〈0.05)。与非贫血组比较,随访期间贫血组冠心病CHF病人的病死率、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CHF病人可并发贫血,7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STAMI CHF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NSTAMI CHF病人。贫血对冠心病CHF病人的病情及预后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