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寰椎后弓侧块螺钉进钉角度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侧块螺钉置钉安全角度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寰枢椎形态正常者行颈椎侧位X线摄片和寰枢椎轴位CT扫描,在影像学图像上对寰椎后弓最小高度、矢状面最大进钉倾斜角、最大进钉内倾角等参数进行测量。应用影像学观测的进钉角度对21例上颈椎不稳定患者行后路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术中观察后弓侧块螺钉置入后对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影响,术后观察有无神经症状加重。其中13例行手术前后CT检查,并测量螺钉置入前后的相关参数,评估置钉的安全性。结果(1)寰椎后弓侧块矢状面进钉倾斜角最大头倾10°、最大尾倾6°,最大倾斜角随寰椎后弓最小高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2)当进钉点由内侧改为外侧时,置钉内倾角需作0°~30°的相应调整;(3)手术实际进钉角度与术前预测有一定的差异,但均在预测范围内;(4)临床病例均置钉成功,影像学显示在常用的进钉区域内置钉无螺钉伤及椎动脉、脊髓等周围组织的现象。结论寰椎后弓侧块置钉在矢状面和轴平面上均有一定的安全角度范围,依据此范围置钉可增加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猪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横向测量初始移植张力时的横向拉力-横向位移(F-s)曲线关系,为ACL初始移植张力的最佳测量位置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经预处理后的新鲜的猪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标本24份,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进行量韧带固定端、1/4位置和中点位置韧带横向拉力-位移实验,记录横向拉伸位力及速度与对应横向位移值,并绘制力-位移曲线结并分析其结果。结果探钩在中间位置点处拉伸时的F-s曲线斜率较小,1/4位置点处曲线斜率其次,在边缘位置点处的曲线斜率最大。在同一位置测量时,初始张力分别为50、75和100 N时的曲线斜率基本上不再变化;在拉伸边缘处位置(A),各力的曲线斜率变化比较混乱;对于拉伸到1/4处位置(B)和中间处位置(C)的实验,不同力的曲线斜率变化就比较规律。不同横向拉伸速度下探钩的位移和所受的力关系曲线大致一致。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初始移植张力测量中点位置最好,术者更容易把握F-s曲线关系和辨别当前韧带张力,而横向拉伸速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杨迪  洒荣桂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104-1106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临床上绝大多数肿瘤病人的致死因素^[1]。1971年Folkman^[2]就提出恶性肿瘤的一大特性是无限制地侵袭性生长和远处转移,这一特性依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因此抑制血管生成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目前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转移的途径主要有:①阻断或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通路。  相似文献   
5.
膨胀髓内钉治疗四肢骨干骨折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膨胀髓内钉系统是2000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的内同定系统.从膨胀髓内钉的设计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的情况来看,这一髓内固定系统与传统的交锁髓内钉相比,主要有以下优点[1-2]:①依靠髓内钉的全长与髓腔内壁的摩擦力达到固定作用,避免了远端或近端的锁钉;②对扩髓没有要求;③使医生和患者暴露于x线下的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6.
第三间隙积液(third space fluid,TSF)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等。TSF是影响抗肿瘤药物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的潜在因素。药物可经体循环分布于TSF,对TSF产生治疗作用;可能导致血药浓度减少,或可降低全身抗肿瘤疗效;若在TSF中蓄积则可能引发毒性反应。本文综述抗肿瘤药物在恶性肿瘤伴TSF患者中的PK研究进展,总结药物在血液和TSF中的PK特征,以期为患者安全、有效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尿nephrin(UNE)排泄的动态影响,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高脂膳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模型组?二甲双胍干预组?优降糖干预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干预前后监测血糖(BG)以及尿白蛋白(UALB)和尿nephrin排泄?8周末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①3组糖尿病大鼠BG及HbA1c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5);经二甲双胍和优降糖干预后,4?8周末2组BG和HbA1c均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模型组(P < 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4?8周末各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5);与2型糖尿病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和优降糖组UACR值明显降低(P < 0.05),4周末,两干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8周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③0?2周末,4组大鼠尿nephrin/肌酐比(UN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周末,各糖尿病大鼠UNER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5),二甲双胍和优降糖干预组UNER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 < 0.05),且二甲双胍组低于优降糖组(P < 0.05);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NER与UACR存在正相关(r=0.846,P < 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nephrin的排泄,提示对肾小球足细胞可能存在保护作用,该作用不完全依赖于血糖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杨迪 《山东医药》2008,48(6):55
患者女,15岁.因双侧乳腺不对称,左乳腺包块1a于2007年6月入院.入院后行B超检查:左乳腺外侧及上方可见一低回声包块,8.5 cm×2.6 cm,形态不规则,边界清,包膜完整,内回声不均匀.入院3 d后行乳腺包块切除术.手术所见:左乳腺外上方可见一包膜完整肿块,与周围分界清,易分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39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已采取的不同术式分为A,B两组,其中A组63例,行前路椎间盘切除与Zero-P融合内固定;B组76例,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融合与钢板内固定。分别于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JOA评分、Odom功能评级;采用电视透视吞咽研究(videofluorograph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估患者椎前软组织厚度;采用Bazaz吞咽困难分级评估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术后12个月时采用颈椎正侧位X线及CT检查评估植骨融合情况,采用MRI检查评估临近节段退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JOA评分、Odom评级及VFSS中的椎前软组织厚度、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Bazas评分)、椎体间融合率、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Odom功能评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FSS中的椎前软组织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VFSS中的椎前软组织厚度、吞咽困难发生率在术后第2天,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所有患者获植骨融合,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8例(12.7%)出现邻近节段退变,B组19例(25%)出现临近节段退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前者术后吞咽困难和临近节段退变发生率较低,中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杨迪  孙娟  郑雪嫚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10):138-142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CD8+在2型糖尿病合并蛋白尿(albuminuria,AU)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 年3 月~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95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分为非AU组(n=329)和AU组(n=266),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对照组(NC组,n=154),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探讨CD4+/CD8+与2型糖尿病合并AU的关系。结果 与NC组、非AU组比较,AU组的CD4+/CD8+显著降低(P<0.05)。2型糖尿病合并蛋白尿患者UACR与CD4+/CD8+呈显著负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CD4+/CD8+降低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AU的危险因素(OR=0.519,95% CI:0.359~0.750,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AU患者外周血CD4+/CD8+降低可能在蛋白尿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