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计量管理工作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质量的技术保障和必要手段.本文简述了我院加强计量管理工作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与血型抗体IgG亚型的相关性,评价IgG抗体亚型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笔者医院分娩的65例产前血型抗体高效价的孕产妇进行产后新生儿血型血清学检测(ABO 58例,Rh 7例),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分别检测新生儿血型、溶血病3项试验和血型抗体IgG亚型含量。结果 65例新生儿中有42例溶血试验证实为与血型有关的新生儿溶血病。31例患儿血清中检测到IgG1亚型含量升高,27例IgG2升高,10例IgG3升高,IgG1和IgG3亚型升高的新生儿均出现重症高胆红素血症,而5例仅IgG4亚型升高的新生儿均未出现溶血相关的高胆红素血症,提示新生儿IgG1和IgG3抗体亚型的含量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重程度密切相关。溶血3项试验对诊断新生儿溶血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判定新生儿溶血病的严重程度,其结果的准确性不高,临床上不能以此作为评估患儿黄疸严重程度和干预治疗的指标。结论 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与血型抗体IgG亚型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溶血病严重程度与血型抗体IgG1和IgG3亚型含量呈正相关、对溶血3项试验阳性的新生儿有必要进行IgG抗体亚型分析,从而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4.
5.
小胶质细胞人补体攻膜复合物亚溶破模型制作及功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体外建立小鼠小胶质细胞补体攻膜复合物亚溶破模型,并进行功能鉴定, 探讨补体攻膜复合物( sublytic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sMAC ) 对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的亚溶破刺激效应. 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小鼠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 用酵母多糖激活急性期患者血清制备补体优球蛋白 C56,以新鲜正常人血清 ( NHS ) 作为 C7~C9 来源,体外组装小鼠小胶质细胞 sMAC 亚溶破模型,CCK-8 比色实验确定 sMAC 亚溶破剂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LSCM )鉴定 sMAC 沉积.脱落细胞计数及台盼蓝拒染法分别判定细胞黏附力变化及脱落细胞活力. ELISA 法测定 sMAC 对小胶质细胞 NO 和 TNF-α分泌量的影响. 结果: 确定 C56 1∶ 480,NHS 1∶ 20 为小胶质细胞亚溶破补体量;LSCM显示sMAC 沉积于小胶质细胞表面; sMAC 刺激小胶质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脱落增加 (P<0.05 ),而活力正常. 刺激后 12 h NO 及 TNF-α分泌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05 ),不同时相观察 sMAC 刺激后小胶质细胞 TNF-α分泌量均显著高于失活 sMAC (P<0.05). 结论: sMAC刺激小胶质细胞后分泌 NO 及 TNF-α增多,并且可降低小胶质细胞黏附力而不影响细胞活力,推测 sMAC 对小胶质细胞具有炎性刺激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一套新型血浆单采设备上使用的管路,将血浆单采和病毒灭活融为一体,适用于临床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血液治疗。方法:在现有血浆采集管路的基础上,将采血、离心分离、血浆收集、光敏剂添加和吸附去除整体全封闭于一体的采血管路,血浆收集袋后方串联一套血浆病毒灭活袋,二者之间并联光敏剂添加件和吸附过滤器,在管路适当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止流夹,于采血管路回输端并联一套输血器,用于将灭活后的血浆回输给患者。结果:经过改良后的新型单采血浆病毒灭活管路在血浆单采机上安装运行良好,实现了由原来的单一采浆功能升级至血浆+病毒灭活治疗于一体的多功能管路,为临床病毒感染患者血液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结论:成功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机采设备使用的全封闭新型血浆病毒灭活管路,在血液采集、血浆处理和回输方面更加安全和程序化。用于病毒感染疾性病患者血液残余病毒灭活治疗,简化操作流程,降低操作者病毒感染风险,提高救治时效性,新型管路亦可用于单采血浆站采血和病毒灭活,对提高血浆生物制品安全性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和单采血浆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在工作中遇到1名产后2 d的患儿,ABO血型正反鉴定均为A型,与A型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发现主侧凝集,经家系调查和一系列血型血清学检查,证实为伴有高效价IgG型抗-A1的A2亚型,此类情况出现在产后2 d的新生儿体内,实属罕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医学计量管理工作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质量的技术保障和必要手段。分别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和发挥职能效应等方面进行论述,加强医学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EP管法输血前血型鉴定技术方法,在战时和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下不需要电力设备和额外试剂即可快速、准确完成血型鉴定,提高野战输血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抗-A、抗-B、抗-D血型单克隆抗体作为正定型试剂,A、B、O型红细胞膜抗原与胶体金试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标记,制备成浓度为5%的免疫胶体金标记的膜抗原作为反定型试剂,将正反定型试剂分别制成试剂爆珠,预置在不同检测管内,使用前捏破爆珠,试剂留在孔内,加入被检样本即可进行血型检测,同时与现有技术方法平行对比测试,评价二者的检测效果。结果:成功建立了EP管法血型鉴定技术平台,每粒爆珠内含有200μL反应试剂,手工震荡2 min或800~1 000×g离心15 s即可完成检测,操作过程简单快速,克服了目前固相法缺少反定型的弊端,试剂能够常温条件下长期保存,在反定型中增加了O型红细胞膜抗原起到了不规则抗体筛选的作用,结果更加准确可靠。结论:改良EP管法实现了“无试剂血型鉴定”,特别适合战时和突发情况下野外输血前血型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归巢能力关系到细胞移植的疗效,研究其趋化和迁移的调控将有助于提高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的价值。目的:观察Cdc42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首先以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转化生长因子β共培养后Western检测Cdc42表达变化。化学合成Cdc42的干扰RNA,转染细胞后分别采用Transwell和Matrigel胶观察细胞迁移和黏附能力。应用Western检测Cdc42下游靶分子ERK1/2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炎性因子共培养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Cdc42表达明显增加,接近无因子对照组的2倍水平。siRNA下调Cdc42的表达能够显著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和黏附,且其下游信号分子ERK1/2的表达以及磷酸化水平均相应受到抑制。提示体外培养环境下Cdc42参与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趋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