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64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4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晕厥临床诊治研究的发展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晕厥在临床常见,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童晕厥诊断关键技术的建立、诊断程序及个体化治疗新策略的提出,显著提高了儿童晕厥的诊治水平.基于研究成果,我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儿童晕厥诊治指南与专家共识,并在国际期刊颁布了儿童和青少年晕厥指南,充分发挥了中国在国际儿童晕厥诊治领域的引领作用.今后尚需进一步开展儿童晕厥的流行病学研究,优化儿童晕厥预警体系以及干预与预防新策略,进一步推进儿童晕厥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传统诊断程序与新诊断程序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根据不同的诊断程序(即传统诊断程序和新诊断程序),将1995年1月至2005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确诊的81例VVS患儿分为2组,分别计算其就诊费用、检查费用、住院日、确诊日等,运用经济学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新诊断程序的平均就诊费用比传统诊断程序少耗费1668.80元;新诊断程序的平均就诊检查费用比传统诊断程序少耗费1413.30元。结论新诊断程序对确诊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良好的经济学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内皮素mRNA的表达及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内皮素-1基因表达及分布。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cRNA探针,对Wistar大鼠肺动脉进行原位杂交。结果:低氧1周组及低氧2周组大鼠大部分肺动脉内皮细胞ET-1mRNA表达呈阳性信号,而对照组大鼠仅极少数阳性信号(P<0.01);低氧1周组大鼠部分显示强阳性信号。低氧1周组及低氧2周组大鼠部分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呈现ET-1mRNA表达阳性信号,而对照组大鼠则无阳性信号表达(P<0.01及0.05)。结论:慢性低氧对大鼠肺动脉ET-1分泌的影响是在基因转录水平进行,且主要细胞定位在肺动脉内皮细胞,此外还包括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高压(PH)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重要并发症,其类型和程度可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在许多疾病中,它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首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L—精氨酸调节缺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L-精氨酸对缺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的调节作用;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及缺氧加L-arg组「L-arg500mg/(kg.d)腹腔注射」。经右心导管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并经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结果:缺氧组大刀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血浆一氧化氮含量降低;缺氧加L-arg组大鼠肺动脉增压反应受到抑制,其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6.
婴儿猝死     
范瑾  杜军保 《中国医刊》2004,39(10):24-26
婴儿猝死又称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系指引起婴幼儿突然死亡的症候群,而根据患儿健康状态及既往病史完全不能预知,且常规病理解剖也未发现明显的致死病因,广义上包括未经病理学检查的病例在内.本症的发病年龄为28天~1岁婴儿,以1~6个月(尤其是2~4个月)婴儿常见,男性高于女性,冬春季发生率高,是夏季的3.5倍,此期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可能为婴儿猝死发病的间接原因,50%~80%SIDS患儿在午夜至清晨6点,于安静状态下死亡.SIDS是当前发达国家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各国的发病率相差甚远,美国1988年的统计为1.2‰,最高者为瑞典8‰,最近香港报道为0.04‰,我国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本文对婴儿猝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低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时血浆PGF_(2α)的含量变化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100034)杜军保,曾和平,黄丽英,李树政,赵斌本文通过对犬急性低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hypoxicpulmonarypressorresponse,HPPR)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MT)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3H]-TdR掺入法测定VSMCs增殖程度,免疫沉淀法测定VSMCs内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109Cd]-血红蛋白饱和法测定MT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NADH氧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结果:Hcy(10-6-10-4mmol/L)呈浓度依赖性的刺激培养大鼠VSMCs[3H]-TdR掺入,0.1mmol/LHcy刺激[3H]-TdR掺入比对照组高4.2倍(P<0.01)。Hcy亦呈浓度依赖性地激活VSMCsMAPK活性、增加细胞MDA的生成和LDH的漏出(P均<0.01)。单独MT孵育,对VSMCs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MT(10-6-10-4mol/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100μmol/LHcy的促增殖效应(r=0.98,P<0.01)。MT显著抑制Hcy对VSMCs的MAPK活性、MDA生成和LDH漏出的激活作用(均P<0.01)。以0.5mmol/LZnCl2预孵育6h后,VSMCsMT含量比非诱导细胞高5.7倍(P<0.01),这种内源性MT高表达的细胞,显著抵抗Hcy刺激的-TdR掺入和MAPK激活;抑制Hcy的促细胞MDA生成与LDH漏出效应(均P<0.01)。结论:MT能有效抑制Hcy促大鼠VMSCs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T拮抗Hcy对MAPK的激活和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诱导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诱导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PASMC,加入NO供体硝普钠(SNP)于常氧和低氧条件下孵育12h或24h,通过流式细胞术碘化丙啶染色法观察PASMC细胞周期时段及凋亡亚二倍体峰变化,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PASMCcaspase-3和NF-κB的表达,同时行DNA断裂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SNP作用后PASMC出现剂量-依赖性促凋亡作用(P<0.01),表现为凋亡指数与caspase-3表达的不同程度的增强。随凋亡的进展,出现PASMC凋亡核小体DNAladder,同时PASMCNF-κB阳性核表达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外源性NO诱导大鼠PASMC凋亡,caspase-3与NF-κB可能涉及PASMC凋亡的调控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0.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在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0的表达及HO-1/一氧化碳(HO-1/CO)体系对PASMC增殖的影响。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O-1mRNA表达。用双波长法检测碳氧血红蛋白(HbCO)吸光值。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发现HO-1 mRNA在常氧大鼠PASMC有低水平的表达,低氧12h HO-1mRNA水平是常氧时的1.5倍,且HbCO产量随之显著增高(P<0.01);低氧24h HO-1 mRNA表达呈回落趋势,HbCO产量亦有所减少,但两者仍高于常氧水平。低氧12h及24h PASMC PCNA核阳性反应颗粒表达较常氧时增强(P<0.01,P<0.001),使用HO抑制剂ZnPP-9,其PCNA该阳性反应颗粒表达较单纯低氧时增加更多(P<0.001,P<0.01)。低氧组核NF-κB阳性染色较常氧组增强(P<0.001),使用ZnPP-9,其表达则比低氧时更多(P<0.01)。低氧通过诱导大鼠PASMC的HO-1 mRNA基因表达,上调HO/CO体系活性,使内源性CO含量增高,抑制PASMC增殖;NF-κB参与了PASMC增殖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