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6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77年Cramer等记录了动物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电位改变,此后Hariman和Krongrad等分别在心脏手术病人的右心房记录了人的窦房结电位图(SNP),以估价窦房传导功能。本文报道经右心导管电极记录SNP,直接测量窦房传导时间(DSACT)并与间接测得的SACT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74例更换起搏器时电极导线的各项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导线更换指标。方法:本组年龄12~87(62.8±18.4)岁,其中病窦综合征45例,房室传导阻滞29例,均为单腔VVI起搏。结果:至测量时原心室起搏电极导线的埋置时间60~148(97.4±22.8)月,首次埋置时起搏阈值为(0.48±0.24)V,更换时为(1.29±0.64)V(P(0.01),增加0.81V,增幅为168%,首次植入时R波幅为(7.8±3.6)mV,更换时为(5.9±3.4)mV(P(0.05)。植入时电极导线阻抗为(664±122)Ω,更换时阻抗为(726±148)Ω,增幅9.3%(P(0.05)。7例因起搏阈值大于2.0 V或阻抗大于1 250Ω而重新植入电极导线。原电极导线使用率为90.5%。结论:埋置起搏电极导线8~9年后,90.5%原电极导线仍在可使用的范围内,能否支持到再次更换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3.
巯甲丙脯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应用巯甲丙脯酸试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获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经临床症状及T_3、T_4、TSH、rT_3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及摄~(131)Ⅰ率等项检查(并除外无痛性甲状腺炎等),确诊的Graves病患者11例(男3,女8),年龄22~74岁,平均47岁。11例中术后复发2例;服用他巴唑2个月~2年后复发3例;1例曾服用他巴唑、甲亢平、甲基硫氧嘧啶等,病程6年并伴房颤;初治者5例。  相似文献   
4.
导管射频消融是晚近用于临床的介入性治疗技术,主要用于根治预激综合征或房室结双径路、房速、房扑所介导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等[1]。我科自1995年8月至1997年12月,共治疗88例(96例次),成功84例,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患...  相似文献   
5.
动脉导管未闭Coil闭合术引起小儿重症溶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4岁,于1998年4月16日以动脉导管未闭(PDA)入院。发育良好,营养中等,超声心动图示导管内径6mm,长8mm,Hb110g/L,于1998年4月28日在诱导麻醉(吗啡5mg,羟丁酸钠125mg)后穿刺股静脉置入扩张鞘,由此置入28mmCoil推进系统,推送Coil并固定在PDA主、肺动脉端时,舒张期杂音消失,仅有Ⅲ级收缩期杂音,手术成功,退出导管,安返病房。于术后15小时患儿第一次晨尿为酱油色,尿BLD3 ,BIL1 UBG32μmol/L,含铁血黄素( )。血总胆红质4773mmol/L,诊断:溶血性贫血。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4月30日,血Hb72…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或非Q波心肌梗死(NQA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4例符合入选条件的UAP或NQAMI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肝素组40例:予肝素5000IU静脉滴注,2次/日;低分子肝素组44例:予立迈青5000IU皮下注射,2次/日,两药均连用7日。所有病例合用阿司匹林150 mg/日,观察30日。主要观察终点:随防30日内发生的AMI、死亡和心绞痛复发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无显著性差异。14天后,低分子肝素组的死亡率、AMI发生率和心绞痛复发率三项指标总和低于肝素组(15.8%:17.5%,P<0.05);观察至30天,这种差异更加显著(20.4%:35.0%,P<0.01)。低分子肝素组的出血并发症明显少于肝素组(6.8%:15.0%,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各种心血管事件更多,且出血并发症更少,应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7.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动员后自体外周干细胞(PBSC)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例确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予rhGCSF300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进行PBSC动员,第6天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PBSC,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PBSC。随访观察6个月,包括临床、二维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48h持续心电监护。结果8例患者细胞移植手术均成功、安全,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CD34阳性细细胞计数为0.16%~0.89%。术后3个月,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术后6月,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从(37.86±6.29)%增加至(65.25±6.32)%,差异有显著性(t=10.71,P<0.00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从(19.38±3.02)%增加至(34±3.7)%,差异有显著性(t=9.98,P<0.001)。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采用动员后的PBSC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随访埋植VVI型起搏器84例(包括外院埋植因起搏器皮囊破溃来我院治疗4例)远期出现不同的并发症40例(48%),时间为埋植后1~7.5年。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84例埋植VVI型起搏器患者中,男65例,女19例。年龄28~79岁,平均59.1±8.8岁。其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62例(三束支阻滞15例);病窦  相似文献   
9.
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附3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将所见生前明确诊断的3例夹层动脉瘤结合文献进行了分析。超声心动图为该病的早期诊断与夹层的延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CT检查有助于了解夹层延展的全面评价。结合尸检和动态超心动图检查,我们认为:Ⅰ,Ⅱ型层动脉瘤早期所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非假瘤引起主动脉瓣环扩大所致,而是由于假瘤的重力,所累及的主动脉壁的张力下降致使正常的主动脉关闭的几体位置发生改变,使之出现闭合不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因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而引起的房室传导不应期(AVERP)显著延长的电生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从284例电生理检查中检测出的21例(7.4%)进行静注阿托平前后及随访分析.结果 21例文氏点,2:1阻滞点明显降低(分别(98±12)次/分,(145±13)次/分)及ERP显著延长(502±38)ms.调搏中His束图示11例A-H延长或阻滞,推注阿托品后AV传导能力显著改善,文氏点、2:1阻滞点和AVERP三项指标分别为(148±27)次/分,>170次/分和(224±34)ms.随访3~8年其电生理特点与静注阿托平前无显著差异.仅2例因头晕和乏力安置了心脏起搏器.结论 迷走张力型AV不应期延长在临床上常见,但易被忽略,房室传导能力的减弱主要受迷走神经张力的影响而出现在His束以上部位,也可呈交替文氏现象,但AVERP显著延长是一功能性传导异常现象,虽有轻度加重趋势,但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