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2013年8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诊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前63例入院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后63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疗效、血流动力学等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5.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8%(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都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D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QTcd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不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的异常,促进心功能的改善,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干细胞再生可修复受损心肌,但目前利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相对甚少。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后,对起搏器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犬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犬均通过快速右室心尖部起搏建立心力衰竭模型。造模后,细胞移植组通过心肌直接注射法分多点注入CM-DiI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模型对照组同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取材,取心尖、前壁和室间隔心肌,FITC标记心肌肌钙蛋白,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可见CM-DiI和FITC双重染色的双阳性的细胞,呈黄色荧光;模型对照组仅可见FITC染色的绿色荧光图像。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结果示,模型对照组间质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呈显著间质纤维化和心肌细胞纤维化;而细胞移植组未见明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无心肌细胞纤维化,提示快速右室心尖部起搏可成功建立犬心力衰竭模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组心尖、前壁、室间隔的胶原容积分数均明显降低(P < 0.05),射血分数明显升高 (P < 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内径均无明显变化(P > 0.05)。说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力衰竭犬心肌中可增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干细胞再生可修复受损心肌,但目前利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相对甚少.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后,对起搏器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犬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犬均通过快速右室心尖部起搏建立心力衰竭模型.造模后,细胞移植组通过心肌直接注射法分多点注入CM-DiI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模型对照组同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取材,取心尖、前壁和室间隔心肌,FITC标记心肌肌钙蛋白,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可见CM-DiI和FITC双重染色的双阳性的细胞,呈黄色荧光;模型对照组仅可见FITC染色的绿色荧光图像.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结果示,模型对照组间质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呈显著间质纤维化和心肌细胞纤维化;而细胞移植组未见明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无心肌细胞纤维化,提示快速右室心尖部起搏可成功建立犬心力衰竭模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组心尖、前壁、室间隔的胶原容积分数均明显降低(P < 0.05),射血分数明显升高 (P < 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内径均无明显变化(P > 0.05).说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力衰竭犬心肌中可增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小RNA-133与微小RNA-208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免疫学作用。方法 qPCR检测健康对照组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患者不同时段血浆中miR-133与miR-208的相对表达量;转染特异性干扰物与模拟物改变心肌HCM细胞中miR-133与miR-208的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HCM凋亡;CCK-8检测HCM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检测miR-133与miR-208对下游相关免疫调节蛋白CCL2、CX3CL1、RGC32的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0 h与24 h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中miR-133与miR-208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上升,7 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miR-133与miR-208可以促进心肌HCM细胞凋亡;miR-133与miR-208会减弱心肌HCM细胞的增殖活力;miR-133与miR-208会降低免疫调节蛋白CCL2、CX3CL1、RGC32的表达量。结论 AMI患者血浆miR-133与miR-208水平有显著升高,miR-133与miR-208可以通过介导急性心梗患者免疫调节因子CCL2、CX3CL1与RGC32的表达上调,促进心肌HCM细胞的增殖,抑制心肌HCM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腹部外科手术患者78例,根据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为无糖尿病患者,观察组40例为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精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行腹部外科手术时给予围术期精心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大幅降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吴忠  李海嵘 《海南医学》2012,23(4):138-139
电解质紊乱是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类代谢紊乱,钾离子紊乱更是因其凶险的并发症被大家所关注,而在所有并发症中,尤以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为甚.对于钾离子紊乱所引发的各种常见心律失常,相信各级临床工作者都是熟练掌握及从容应对的,然而正因如此,对于一些通常认为是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心律失常可能难于与电解质紊乱联系起来,导致错失很多早期干预的大好时机.笔者就工作中遇到的一例低钾血症相关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大家分享,一是抛砖引玉,希望同道提出更多、更容易忽视的相关临床现象供大家探讨,二则与各位同道共勉,在科学认知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经介入封堵术后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 PAP)的变化。方法对56例PDA并发s PAP70 mm Hg(1 mm Hg=0.133 k Pa)和肺/体循环血量比值(Qp/Qs)1.5的患者实施封堵术,术中实时监测封堵术前后s PAP变化,术后定期随访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封堵术,术后即刻s PAP恢复正常18例(32.1%),另有轻度PAH 25例(44.6%)、中度PAH 8例(14.3%)和重度PAH 5例(8.9%)。封堵术后s PAP[(49.6±18.3)mm Hg比(95.3±23.1)mm Hg,P0.01]、肺动脉舒张压[(23.3±12.7)mm Hg比(53.6±12.2)mm Hg,P0.01]、m PAP[(30.7±15.5)mm Hg比(69.8±14.3)mm Hg,P0.01]较术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7年(中位随访时间4年)。轻度PAH患者在随访的6个月内恢复正常。中度PAH患者在1年内降为轻度或恢复正常。重度PAH患者中度以上PAH持续存在,2例在随访的1年内降为中度,2例在随访的2年内降为中度,1例重度患者PAH持续存在,并在随访的第3年发生迟发性PAH(1.8%),Qp/Qs1.5。结论术后PAH为轻、中度患者,在1年内恢复正常或降至轻度。术后PAH为重度者,中度以上PAH将持续存在,并可能出现迟发性PAH。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长期疗效。方法研究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0年5月至2013年12月间经导管介入治疗的159例婴幼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术前均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右心房横径(RALD)及估测肺动脉收缩压,根据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和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径结果选择适当的封堵器。结果入选159例患儿,其中中央型房间隔缺损143例,近上腔型房间隔缺损5例,近下腔型房间隔缺损11例。入选患儿中房间隔缺损合并其他畸形17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15例。159例患儿中156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8.1%),未成功的3例均为缺损下腔静脉缘残端不足(小于5 mm)。患儿房间隔缺损最大径(10.2±2.5)mm,封堵器直径(11.7±3.6)mm,输送鞘8.5(7~10)F。导管操作时间(15.6±2.2)min。随访时间为(7.4±2.1)年,时间范围为1个月~13年,随访期间患者无封堵器脱落或移位,也无栓塞及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随访过程中,4例患儿术后即刻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1例患儿在术后第2天出现二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予地塞米松治疗7 d后恢复窦性心律;2例患儿分别在术后的第1年和第5年发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分别随访2年和4年中未发现进行性加重。术后第1天复查超声心动图发现3例新发的三尖瓣轻度反流和7例少量残余分流(宽约1~2 mm),发现三尖瓣轻度反流患儿在分别随访的1年,3.5年及10年中未发现反流加重及右心扩大,发现残余分流患儿有2例在1个月后恢复,4例在3个月后恢复,1例在1.5年后恢复。15例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1个月肺动脉收缩压下降[(53±11.2)mm Hg vs.(32±4.8)mm Hg,P<0.01;1 mm Hg=0.133 k Pa],右心负荷降低(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13.7±4.3)mm vs.(11.5±3.2)mm,P<0.01;右心房横径:(31.5±5.3)mm vs.(28.6±5.6)mm,P<0.01)。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技术,长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与对比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 下简称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与便利抽签研究方法,选取2016 年2 月—2018 年2 月在海南 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20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12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 一般资料、检验指标与超声颈动脉IMT、斑块特点。结果 两组年龄、体重指数、性别、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糖、总胆固醇 (TC)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颈动脉IMT 厚度、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Logistic 回归 分析显示,TC、血糖及血管病变数目为影响冠心病颈动脉IMT 的危险因素(P <0.05)。选择诊断临界点 为IMT=0.90 mm,此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5.0%、87.5% 和78.9%(P >0.05);选择颈动脉斑块 作为临界值,敏感性与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1.2%、91.7% 和77.6%(P >0.05)。结论 超声颈动脉IMT、 斑块可全面反映冠心病的发生与病情,可作为反映冠心病的窗口,对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果具有重要临床 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研究总结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2年12月至2013年10月间经导管介入治疗的173例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年龄11个月~3岁[(2.1±0.7)岁],其中男81例,女92例,体重6~15 kg[(10.2±3.6)kg];室间隔缺损直径2.5~9.0 mm[(5.1±1.7)mm],其中单纯膜周部缺损88例(50.9%),膜周部缺损并膜部瘤形成52例(30.1%),膜周部缺损并主动脉瓣脱垂13例(7.5%),嵴内型室间隔缺损20例(11.6%),置入封堵器直径4~12 mm[(6.3±2.2)mm]。随访1个月~10年[(6.2±1.3)年]。173例患者中168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7.1%,未成功的5例患者中,3例封堵器置入后出现中度主动脉瓣反流,2例导管通过缺损即多次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随访过程中,1例患儿术后第3天发生CAVB,经地塞米松治疗4 d后恢复。3例患儿在术后即刻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随访中仅1例患儿发展为持续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该患儿随访的5年中未发现心功能异常,1例患儿在随访的第4年发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之后随访的3年中未发现心功能异常。术后第1天复查心脏彩超发现4例新发的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和8例残余分流(宽约1~2 mm),发现主动脉瓣轻度反流患儿在分别随访的6个月、2年、3.5年和8.5年中未发现进行性加重,发现残余分流患儿有4例在1个月后恢复,3例在6个月后恢复,1例在1年后恢复。随访的1个月~10年间无溶血、封堵器移位或脱落、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技术,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