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的护理工作需要科学的护理管理,基于我院儿科的工作经验,本文就综合性儿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浅谈一些个人工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护理工作需要科学的护理管理,基于我院儿科的工作经验,本文就综合性儿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浅谈一些个人工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为了防治SARS病,军队医院要承担一部分重要任务。对于一般单位不一定作为收治SARS病人的定点或重点医院。但发烧门诊必不可少,这是疫情的需要,也是医院自我保护的需要。同时由于军队的特殊情况,有的距离地方医院远,也还有战区划分和医疗体系的问题,在特殊疫情到来时,既要做好防治,同时又要做好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工作。鉴于SARS病人与一般病人首先用是否发烧来作分类,我们的做法是:1组建诊断发热门诊小型“特区”发热门诊分4个区:(1)接待发热病人的门诊区;(2)体系内或规定留观范围内的隔离观察区(含密切接触SARS病人的人群隔离);(3)…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重症肺炎患儿联合应用氨溴索和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84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患儿。在为研究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溴索和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身体机能康复的情况、征候消除的时间及血液黏稠度,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康复率、征候消除的时间及血液黏稠度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氨溴索和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取得确切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对感染后咳嗽患儿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于1次/d就诊的108例感染后咳嗽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及肺功能。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48%(44/54)、96.30%(52/5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咽痒程度、咳嗽程度及咳嗽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治疗感染后咳嗽患儿,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变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国外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无心肌梗死患者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1资料与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共40例,其中冠心病26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扩张型心肌病4例,高血压病24例。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Ⅱ级8例,心功能Ⅲ级20例,心功能Ⅳ级1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5.22±10.13)%。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9.15±10.99)岁。30例心功能正常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病心功能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与分析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1915年至2013年7月 CNKI 期刊数据库及1990年至2013年7月万方数据库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随机对照(RCT)文献,对所用腧穴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07篇,涉及84个腧穴,使用总频次1154次,其中风池171次、颈夹脊149次、百会110次;涉及主穴63个,使用频次848次,以风池164次频次最高;配穴60个,使用频次306次,以足三里23次频次最高。十四经脉腧穴均有涉及,其中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选用最多,为14个;而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足少阳胆经,总使用频次233次。主穴重视局部腧穴,配穴以远端腧穴为主,五输穴、原穴、络穴、交会穴、下合穴等特定穴运用广泛。结论循经局部取穴是针灸治疗 CSA的重要方法,配穴远端取穴是针灸治疗不同中医证型 CSA 患者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活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活性、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等高凝状态指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探讨慢性心衰患者中凝血系统激活状态以及炎症反应。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慢性心衰患者(心衰患者根据是否有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心衰1组为无心房颤动者,心衰2组为合并有心房颤动者)、心功能正常的心脏病患者(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和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TF活性和TFPI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Fg、用免疫浊度法测定hs-CRP。结果:慢性心衰患者各组TF活性、TFPI活性、D-二聚体、Fg水平显著高于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 0.05-0.01)。慢性心衰患者各组中hs-CRP也显著高于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1组和心衰2组之间TF活性、TFPI活性、D-二聚体、Fg、hs-CR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衰患者中TF活性与LVEF负相关(r=-0.38,P<0.05),Fg水平与hs-CRP正相关(r=0.37,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存在凝血系统的激活,TF促凝活性明显增加,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并且左心室收缩功能越低的患者中TF促凝活性越高。慢性心衰患者中hs-CRP显著升高提示心衰中存在炎症反应,并且与高凝状态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10.
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由于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性低下。维生素K所纠正的出血,根据发病年龄段不同分为3型:(1)早发型;(2)经典型;(3)迟发型。早发型罕见,经典型预后良好,迟发型以突发性颅内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颅内出血发生率为65%~100%,预后极差,回顾2000-2006年本院接诊及收治的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40例,对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