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一种较少见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1]。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例GST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43~70岁,平均52岁。临床表现上腹部不适、胀痛、乏力和纳差9例,恶心呕吐5例,黑便3例,消瘦、便秘2例,胃手术史1例。病程1~6个月。查体腹部触及包块6例。1.2方法9例行B超检查,8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6例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手术9例均行光…  相似文献   
2.
肝性皮质盲2例报告中卫县医院孟宝勤,李天然1例1.男性,43岁,因肝炎后肝硬化1年,于1992年6月18日以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并腹水感染入院。临床表现:腹胀、纳差,精神差,巩膜黄染,脾大,质硬,腹水、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浮肿。化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ET-CT一体机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经明确诊断的全身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病例62例,经PET-CT检查后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目测和半定量分析方法.结果62例肿瘤病人共检出142个病灶,PET图像阳性率93.55%(58/62);PET图像阴性率6.45%(4/62);PET发现病灶而CT未完全发现病灶率19.4%(12/62);CT发现而PET未见浓聚率6.45%(4/62);原发灶未能找到率1.61%(1/62).标准化摄取值(SUV)大于2.5占78.2%(111/142);SUV2.5~2.0占14.8%(21/142);SUV小于2.0占7%(10/142).结论PET-CT与单纯PET,CT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精确定位、定性,但PET-CT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PET/CT在肿瘤疾病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探讨PET/CT对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肿瘤病人200例,其中未治疗病人71例,已治疗病人129例。经静脉注射^18F-FDG 45min后,进行PET/CT扫描。结果未治疗病人71例中,PET/CT准确诊断有68例(95.7%),阴性3例,发现肿瘤转移54例,其中广泛转移30例。已治疗组129例中,提示肿瘤复发或/伴转移96例,其余33例在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未见肿瘤复发。结论PET/CT具有对病变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和定性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分期、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判断肿瘤有无复发与坏死及预后的估计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对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MHCC97-H和MHCC97-L)侵袭能力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Transwell法检测hMSC对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下室加入培养基和hMSC,上室加入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悬液,共培养36 h,酶标仪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值检测及细胞计数法观察侵袭能力的变化。CCK-8法检测hMSC对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PCR检测共培养前后转移相关因子骨桥蛋白(OPN)、唾液酸蛋白(BSP)、α-V基因、增殖相关基因TGFβ1和PDCD4的表达差异。结果 (1)侵袭能力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镜下观察实验组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减少,OD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CC97-H与hMSC共培养后OPN、BSP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α-V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MHCC97-L与hMSC共培养后OPN、BSP、α-V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2)增殖能力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OD值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TGFβ1基因表达上调(P0.05),而PDCD4基因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HCC97-L实验组PDCD4基因表达上调(P0.05)。结论 hMSC使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下调,增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摄取FDG的特性,及其与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两株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与FDG行细胞结合实验,观察不同转移潜能细胞对FDG摄取能力的差异。两株细胞与FDG共同孵育60 min,洗脱后不同时间点测定细胞内示踪剂的吸收率和细胞外液内的流出率。Western blot法检测Glut1和Glut3的表达,并与细胞FDG摄取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对FDG摄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不同转移潜能细胞流出率、吸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出率和吸收率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Glut1和Glut3在两株细胞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细胞FDG摄取率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结论 FDG摄取率不能有效地区分肝癌的高低转移特性。肝癌细胞株FDG吸收率与流出率的特性是高低转移特性的具体体现。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与FDG摄取情况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进一步验证了肝癌高低转移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长骨骨端发生的骨巨细胞瘤与软骨肉瘤的影像鉴别诊断特征。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22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长骨骨端原发的20例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组)和16例软骨肉瘤(软骨肉瘤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影像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骨骨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发病年龄在20~40岁者占比更高(60%),单纯累及骨端(90%)、偏心性生长(70%)、边界清楚(100%)、骨皮质膨胀(95%)、均匀变薄(100%)、软组织肿块无分叶(100%)、软组织肿块局限性生长(100%)、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100%)、伴有囊变/坏死/出血/液-液平(60%)的比例更高,而长骨骨端软骨肉瘤患者发病年龄>40岁者占87.5%,病灶同时累及骨端及骨干(81.2%)、非偏心性生长(87.5%)、病灶边界不清(56.2%)、骨皮质无膨胀改变(87.5%)、皮质厚薄不均/毛糙(100%)、软组织肿块分叶状(100%)、软组织肿块包绕骨干/浸润周围组织(100%)、T2WI...  相似文献   
8.
多层CT门静脉造影在肝脏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门静脉多层CT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病例57例,其中肝硬化患者12例,原发肝脏肿瘤18例,转移性肝脏肿瘤21例,肝外肿瘤累及门静脉6例.术前行多层CT(MSCT)门静脉造影,行多种方法重建.同时将影像检查与术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SCTP的诊断价值.结果MSCTP可显示门静脉5~6级分支,门静脉的解剖分型显示清晰.肝硬化门静脉增粗,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显示清晰.肝内肿瘤对门静脉分支浸润表现为包绕、穿行、推移.肝外肿瘤对门静脉属支包裹或浸润6例.所得影像结果与外科术中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多层CT门静脉造影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外科进行术前判断,术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PET/CT与CT在NSCLC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评价PET/CT在诊断NSCLC及其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及随访证实的NSCLC 56例。均行PET/CT及CT扫描。行18F-FDG PET/CT图像和CT图像对比研究。结果:56例NSCLC患者,对于肺原发灶,PET/CT灵敏度96.4%,CT灵敏度82.1%,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8);对于转移灶,PET/CT灵敏度100%,CT灵敏度80.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1)。结论:PET/CT在NSCLC原发病灶诊断及其转移灶的检出上优于CT显像。随着PET/CT的普及,其有望成为肺癌无创诊断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IBE序列磁共振全身成像技术在发现血行性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肝癌合并血行性转移瘤患者同时采用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WB-DWI)和3D-VIBE序列平扫+增强扫描技术进行扫描。结果:15例肝癌合并血行性转移瘤患者中WB-DWI平扫显示305个病灶,其中肝癌原发灶与转移灶总数286个,其中肝内转移灶67个,肝外转移灶199个(肺转移129个,椎体转移50个,脑转移20个),伪影总数20个。病灶SNR平均为98.20±25.13,CNR平均为75.22±22.58,采集时间25.01 min。减影VIBE平均显示335个病灶,其中肝癌原发灶与转移灶总数320个,其中肝内转移灶89个,肝外转移灶216个(肺转移137个,椎体转移55个,脑转移24个),伪影总数15个,病灶SNR平均为152.30±53.26,CNR平均为118.10±39.56,采集时间7.21 min。VIBE显示血行转移瘤病灶数目明显多于WB-DWI,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IBE的SNR与CNR显著高于WB-DWI,两者的SNR与C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肝癌合并血行性转移瘤患者,VIBE较WB-DWI能够显示更多病灶,采集时间明显缩短,图像质量优于WB-DW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