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碘油栓塞后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MRI检查技术,尤其是FSET2WI和多时相快速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碘油栓塞后(TACE)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9月至2004年7月肝癌病例30例(共37个病灶),于TACE后2~6个月行GE1.5TMRI检查,并于MRI检查后2~6d行DSA检查。研究肝癌TACE后肿瘤的坏死或存活的MRI信号特点,以及MRI和DSA在显示肿瘤存活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37个肝癌TACE术后病灶中,MRI明确判断21个病灶有肿瘤残存,16个病灶凝固坏死明显。MRI判断病灶残存的敏感性为91.3%,特异性100%,准确性94.6%。与DSA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SET2WI和多时相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相结合,同时观察病灶周围的完整与否,可以准确地判断肝癌TACE后肿瘤的坏死或残存。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可以作为评价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动态CT评估髌股关节排列的方法 和价值.方法 分别在屈膝0°、10°、20°、30°时用CT检测30例60膝髌股关节,观察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髌股关节的排列,测量各屈曲度髌股关节的股骨滑车角、相称角及外侧髌股角,分析不同角度对髌股排列异常的检出率.结果 本组分别在膝关节0°、10°、20°、30°选取髌骨棘与股骨滑车凹最深的层面测量,有15膝的相称角大于16°,为髌骨外侧半脱位,16膝为髌骨外倾,10膝髌骨外侧倾斜合并半脱位.统计学分析证实膝关节屈曲10°和20°对髌骨外倾、半脱位检出率高.结论 动态CT能评估髌股关节排列,膝关节屈曲10°和20°是诊断髌股关节排列异常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螺旋CT与常规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敏感性,并选择最优化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14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男性41例,女性52例,年龄为32~87岁,平均67岁),其中,61例用螺旋CT检查,82例用常规CT检查。结果:螺旋CT与常规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08%(58/61)和92.68%(76/82),P<0.05;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80%(56/61)和75.60%(62/82)。螺旋CT显示梗阻部位的正确率随扫描期的不同而异,平扫为62.30%,动脉期为63.33%,而静脉期则高达93.55%,P<0.05。结论:螺旋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CT。当使用螺旋CT检查该病时,选择静脉期5mm薄扫可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扫描及CD44V6表达相结合在胃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CT增强扫描对48例胃癌进行术前分期;对47例胃切除标本组织进行CD44V6表达分析,与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二者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2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检测CD44V6表达作为对照.结果 CT增强扫描对胃癌T分期准确度为74.5%,N分期准确度为64.4%,综合判断CT对于胃癌肿瘤原发灶、淋巴结和转移情况分期法(TNM分期)准确度为77.8%.胃癌组织中CD44V6表达的阳性率为55.6%,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χ2=11.83,P<0.01).胃癌病理分期Ⅲ、Ⅳ期者其癌组织的CD44V6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χ2=8.71,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者胃癌组织的CD44V6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结论 CT增强扫描及CD44V6检测都有利于胃癌术前分期的判断,CD44V6的检测弥补了CT对于N分期准确度低的缺点,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分析5例不同组织类型的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这些恶性肿瘤的识别能力。方法 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肝脏少见恶性肿瘤5例,均行CT检查,其中肝肉瘤3例(包括血管肉瘤1例,恶性间叶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类癌2例)。结果 上述肝脏恶性肿瘤表现多样化,恶性间叶瘤以儿童肝内巨大单发囊性为主病灶;肝血管肉瘤表现为肝内多发境界清楚的低密度灶,可合并坏死、囊变及新鲜出血,无肝硬化基础;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为肝右叶单发巨块低密度病灶,可伴纤维分隔,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具有诊断价值;类癌CT特征为肝内单发或多发病灶,密度不均匀,呈单房或多房,增强表现实质部分强化,伴类癌综合征时更具有诊断价值。结论 本组分析的5例肝脏恶性肿瘤临床均较少见,各种病理类型的此类肿瘤有其相似和不同的CT征象,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应在临床诊断中考虑到上述肿瘤的可能,以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7.
肝脏一过性灌注异常(transient hepatic attenuation differences,THAD)现象最初由Itai等报道,将其称为肝实质-过性密度(衰减)差别,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较为常见的征象,可出现于肝内及肝周病变,以肿瘤与感染性病变多见。正确认识THAD的CT表现,对肿瘤与炎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2006年9月-2008年10月56例肝脏或腹部病变为肿瘤和感染性病变并伴有THAD征象的患者资料,分析THAD的影像特点,探讨其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基于MR的组学模型并联合临床特征实现术前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4~10 ng/ml且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分前列腺癌(PCa)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经病理证实的PSA水平在4~10 ng/ml且PI-RADS评分≥3分的PCa 8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50例。使用ITK-SNAP分别在T2WI、ADC及动态增强扫描(DCE)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用python平台提取特征,FAE软件完成对数据预处理、特征选取以及组学模型构建。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特征确定独立预测因子来构建临床模型。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性能,选取最佳组学模型联合临床模型构建综合模型。并通过外部验证来验证模型的泛化能力。通过R软件绘制综合模型列线图,并采用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其拟合度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综合模型、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的在训练集中AUC分别为0.933(95%CI:0.874~0.970)、0.915(0.852~0.957)、0.802(95%CI:0.722~0.867);在测试集...  相似文献   
9.
自1895年X线被发现后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成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先进的成像设备不断涌现,由X线、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显像所组成的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临床主要的诊断手段。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更加先进的影像设备层出不穷,能谱CT、双源CT、3.0 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等设备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和逼真的图像质量让人眼花缭乱。面对这么多先进的影像检查手段,临床医生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我们影像科医生也感到了知识的匮乏。作为当代医学工作者应主动适应这些先进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述肾癌常见亚型的病理特点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44例均行CT平扫和3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本组44例中,透明细胞癌41例,嫌色细胞癌1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结论:正确分析掌握肾癌各亚型的病理特点及CT征象,有助于肾癌亚型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