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及十二指肠食管反流对致癌剂诱发大鼠食管肿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胃液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对食管肿瘤发生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手术方式制作3种动物模型:胃食管反流(G)组,单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D)组,十二指肠,胃混合食管反流(DG组)及无反流对照组(C组)。术后均注射食管致癌剂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于26周取出食管进行大体及光镜下形态学观察。结果:各反流组出现严重食管粘膜损害,病变较对照组明显加重且发生率高,病变严重程度D组〉D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高敏感性与肥大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MC)在内脏高敏感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子气压泵及灌注导管测压仪检测22例腹泻型IBS(D-IBS)患者、20例便秘型IBS(C-IBS)患者和19例正常人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及直肠顺应性。取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乙状结肠黏膜标本,应用特殊组化染色法(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对MC染色,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IBS患者肛门直肠括约肌的静息压、收缩压、松弛压与正常人相似(P>0.05);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直肠顺应性降低(P<0.01);向直肠内注气20或40ml后,均可引起直肠肛门抑制性反射。IBS患者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MC明显增多(P<0.01),且D-IBS和C-IBS组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而乙状结肠MC在各组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IBS患者MC存在变异,MC在IBS内脏高敏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光镜、电镜下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MC)的改变及其与P物质(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P物质受体(SPR)阳性细胞的关系,探讨其在IBS病理生理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黏膜标本取自19名正常人和22例腹泻型IBS(D-IBS)患者、20例便秘型IBS(C-IBS)患者的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乙状结肠,应用特殊组织化学染色法(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MC和SP、SPR进行染色,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石蜡连续切片及原位包埋法透射电镜观察MC与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关系。结果 IBS患者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MC明显增多(P<0.01),乙状结肠MC无明显变化,IBS患者MC存在显著变异;IBS患者肠黏膜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表达增强(P<0.01);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与MC靠近或毗邻,有些存在“膜膜”接触,增强的阳性纤维强度、面积与MC的面积、密度密切相关;部分肥大细胞呈SPR反应阳性。结论 MC与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及其相互作用在IBS内脏高敏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社区老年人的整合照护指南内容及实施步骤进行解读,提出我国目前在社区医疗卫生体系中应当重视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的筛查,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社区医疗机构的老年人整合照护模式(ICOPE)评估工具和干预措施,推进完善社区卫生保健系统,确保老年人需求得到统筹管理,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腺癌发生率的增长速度居各种癌肿的第二位,目前认为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一种癌前病变,本文就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关系及食管腺癌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肠黏膜SP、VIP、CGRP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黏膜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降低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以及它们在IBS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黏膜标本取自17例正常人、16例腹泻型IBS(D-IBS)患者和12例便秘型IBS(C-IBS)患者的回盲部、乙状结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检测SP、VIP、CGRP。结果:IBS患者结肠黏膜SP、VIP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BS患者结肠黏膜SP、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增粗、阳性增强(P<0.01);IB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结肠黏膜的CGRP含量和CGPR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强度、面积、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SP、VIP可能参与了IB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酸和胆汁反流的发生情况.方法 RE患者85例及健康志愿者20例,应用Digitrapper MKⅢ便携式pH监测仪及Bilitec 2000便携式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食管24h pH变化及胆汁反流.结果 RE组有酸和胆汁共同反流者为53例(62.4%),单纯酸反流者26例(30. 6%),单纯胆汁反流者3例(3.5%),无任何反流者3例(3.5%).RE组中酸及胆汁反流次数、持续反流大于5min次数、最长持续反流时间及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男女之间比较,各种反流无差别.结论胆汁反流与酸反流同样常见于RE患者,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同步动态监测食管pH值及胆汁变化对R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及胃内24小时胆汁的影响。方法 3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经胃内24小时胆汁监测证实,并随机分为3组。一组服用西沙必利5mg,3次/d;一组服用铝碳酸镁1.0g,3次/d;一组同时服用西沙必利和铝碳酸镁。治疗4周后观察腹痛,腹胀,呕吐胆汁等症状变化,并复查胃内24小时胆汁监测。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症状减轻(P〈0.01),有效率分别为90%、100%和100%。2  相似文献   
9.
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协调突发响应和评估网(CORE)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专门应对食源性疾病突发事件,对食源性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反应和后反应的一种新方法。FDA在2011年8月开始组建并运行协调突发响应和评估网,其汇集了一个医学、公共健康和科学领域全职的专业团队,不断寻找美国潜在的突发事件,调查这些突发事件,并制定政策和指导策略以防止未来类似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在Barrett食管(BE)上皮向发育异常及腺癌的进展过程中,观察到细胞不协调增生及分化标志物表达的降低。流行病学研究表明,BE病人食管酸暴露时间大大高于食管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提示酸反流在BE发生及其恶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现研究BE活检标本中分化、增生和发育异常的关系并探索食管内pH正常化在改变BE表型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