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对187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187份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64株,培养阳性率为87.70%,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1.95%,革兰氏阳性菌占18.29%,真菌占9.76%,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肠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93%;检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低,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完全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肠杆菌属对头孢呋辛酯完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头孢呋辛酯完全耐药;检出的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夫西地酸、莫西沙星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完全耐药,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完全耐药,溶血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磷霉素均完全耐药。结论引起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肠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的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检出病原菌均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一定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正>在临床病理工作中,由于病理诊断工作的需要,常常遇到要查阅借调以往陈旧组织切片的情况。但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些切片常发生褪色,且大多是苏木素颜色减退,有些切片甚至完全褪色,从而严重影响病理诊断质量。笔者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一些年代久远的陈旧褪色切片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北省某市城区小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素养的现状。方法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组设计的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以307家小型医疗机构的1600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城区小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素养总体知晓率为67%,不同学历和技术职称人员的知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及性别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城区小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素养水平低,上级卫生部门应大力提高小型医疗机构人员的健康素养,把健康素养纳入社会发展规划,重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李萍  朱志芬 《中国校医》2014,28(1):36-37
2011年12月28日至2012年1月15日,某医学院学生陆续出现以低热、咽痛、皮疹为主要症状和体征的病人。经流行病调查确诊为水痘疫情流行,报道如下。1流行病学特征1.1时间分布2011年12月28日至2012年1月15日某医学院学生陆续出现水痘病人26例。首发病例来自大二临床专业学生,自述未出过水痘,且无明显水痘病例接触史,12月28日开始发病,全身出现散在的斑丘疹。此后在1个潜伏期内,该系学生相继出现水痘病例25例,至1月15日流行终止,历时19 d。发病高峰为1月1~6日,共发生16例,占总发病62%。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胃腺癌MGC-803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1,25-二羟维生素D3(10-6、10-5、10-4mmol.L-1)作用于MGC-803细胞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试验测定细胞集落形成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TRAP-银染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1,25-二羟维生素D3作用24、48、72和96h后胃腺癌细胞生长均明显受抑制,48h后细胞周期出现向G0/G1期移行的特征性动力学改变,端粒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对人胃腺癌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艾普拉唑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经内镜证实为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10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艾普拉唑肠溶片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第1周每日2次口服5mg艾普拉唑、1g阿莫西林联合0.5g克拉霉素,1周后每日顿服5mg艾普拉唑;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第1周每日2次口服20mg奥美拉唑、1g阿莫西林联合0.5g克拉霉素,1周后每日顿服20 m g奥美拉唑。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4周后在内镜下对比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溃疡疼痛的消失时间为(1.35±0.5)d ,对照组为(2.35 ± 1.50)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率、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6.0%。结论艾普拉唑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溃疡根除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将我院 1997~ 2 0 0 2年抢救乌头碱中毒 2 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中毒原因 本组男 15例 ,女 5例。年龄 4 5~ 6 5岁之间 ,因患风湿、类风湿病服草乌药酒中毒 18例 ,服用草乌汤剂 ,未久煎中毒 2例。1.2 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 :中毒后先有咽喉灼热 ,唇舌发麻 ,后有面部及四肢发麻 ,头晕 2 0例 ,肢体僵硬紧束、行动失灵14例 ,偶有四肢抽搐 5例 ,晕厥 1例 ,失语 4例 ,瞳孔缩小 5例。2消化系统 :中毒后有上腹不适伴呕吐 10例 ,腹痛腹泻 5例 ,流涎 16例。 3心血管系统 :本组病例均有中毒后有胸闷、气短、心慌。心音低钝 16例 ,血压下…  相似文献   
9.
CHD(冠心病)患者死亡和住院的主要原因就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ACS的生理和病理机制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有利于更新冠心病的治疗策略,ACS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将冠心病的所有急性临床类型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处理。他汀类药物能够通过对皮内细胞的凋亡抑制、使低密度的脂蛋白氧化阻力增加并使皮源性的一氧化氮的浓度提高,进而在ACS早期发挥重要的抗栓、抗炎、保护皮内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萍  朱志芬 《中国校医》2011,25(12):905-906
目的了解某高校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分布规律,为以后预防控制腮腺炎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本次腮腺炎流行发生于2011年3—4月,历时31 d,共发生病例28例,罹患率为0.22%;病例主要分布于公管系,占64.29%,男女比例为1.33∶1。结论学校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应及时报告,对所有患者采取隔离治疗并至隔离期结束才能恢复上课;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