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联素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组织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脂肪仓库,而成为一个内分泌器官。脂肪细胞分泌的众多脂肪因子当中,脂联素(adiponectin)是惟一一个随着脂肪组织体积变大在血液循环中浓度反而降低的因子。脂联素不但在糖类和脂类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也认为和一些恶性肿瘤有关。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表明,肿瘤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偏低,并且肿瘤细胞表达脂联素受体。因此,脂联素可能通过与脂联素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和信号传导通路的下游,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或者通过抗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其他机制调节细胞增殖,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通过研究脂联素,可以发现肥胖和肿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化瘢汤联合替加氟化疗对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替加氟片口服治疗,连服28天为1周期,休息14天继续下1周期治疗,治疗4周期评价疗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健脾化瘢汤治疗,每天1剂,水煎服,疗程同对照组。比较2组肿瘤病灶大小、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情况。结果:2组肿瘤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瘢汤联合替加氟化疗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每天给家兔0.5g胆固醇外加0.5ml酸败油,16周后,可见兔血清胆固醇、血清丙二醛以及主动脉壁组织匀浆中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动脉壁有明显的粥样斑块形成。硒能降低血清胆固醇、丙二醛及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并有抑制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管、颈静脉窝与下鼓室的变异关系 ,为此区域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XSQ~Ⅱ型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了 2 0 0例颞骨标本的下鼓室 ,并用游标卡尺对有关结构进行了测量。结果 下鼓室纵径 0 2 8mm ,横径为 0 85mm ,深为 1 2 8mm。下鼓室底与颈静脉窝相毗邻者见 93 0 %。当颈静脉窝大而上隆时 ,窝顶与鼓室间以薄骨板分隔 ,骨板最薄时仅为 0 2 0mm。颈静脉窝顶突入鼓室腔者占 1 2 5 % ,窝顶有骨质缺损者见 4 0 %。鼓室底与颈动脉管关系随颈动脉位置变化而异 ,有 6 8 0 %的标本颈动脉管位于岬下缘前 1 / 3区 ,4 0 %的标本颈动脉管占据范围达岬下缘后 1 / 3区。结论 下鼓室与颈静脉窝及颈动脉管存在着多种变异关系 ,下鼓室手术及静脉窝区手术应避免损伤颈静脉球及颈内动脉等结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20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75例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患者重型43例,危重型32例,男性41例 (54.67),女性34例(45.33%),年龄58.1±15.9岁,49.3%患者有基础疾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78.67%)和咳嗽(70.67%)等。与重型患者比较,危重型患者在年龄>60岁患者比例、入院时WBC计数、hsCRP、PCT、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ALT、CRE、LDH、cTnI、NT-proBNP等均较重症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WBC计数升高、hs-CRP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二聚体升高、NT-proBNP升高、cTnI升高是 COVID-19 危重型的相关因素 (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8.165,95%CI 1.483,45.576,P=0.017),凝血酶原时间延长(OR=7.516,95%CI 2.568,21.998,P=0.006)和NT-proBNP 升高(OR=6.194,95%CI 1.305,29.404,P=0.022)是 COVID-19 危重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年龄大于60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NT-proBNP升高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可能为危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 在近半个世纪发展过程中,血管内永久植入金属支架造成的慢性炎性反应、支架内再狭窄及血栓形成等不足日益显现。支架的生物可降解特性理论上解决了永久性裸金属支架植入后相关并发症,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依据BRS主要成分,可分为生物可吸收聚合物血管支架(BPVS)和可生物降解金属合金支架(BMAS)。镁基BMAS(Mg- BMAS)具有良好的力学结构特性和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人体血管。该文就Mg- BMAS在脑血管、周围血管、循环大动脉和冠状动脉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进一步探讨其优缺点、相应优化措施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Baastrup病,又名吻合棘病(kissing spine),最早于1933年由丹麦放射科医生Baastrup发现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是一种相邻棘突附着面及其间软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的疾病[1]。本病通常累及腰椎,颈椎Baastrup病也有少数报道[2-3],最常见于L4~5节段[4-6],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腰痛[7-9],是由于腰椎相邻棘突不断接近并撞击而导致,疼痛常与体位变化相关,在脊柱伸展时加剧,屈曲时可缓解[10],临床上可通过触诊相应的棘突间隙而引起疼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镁基合金生物可降解支架在血管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镁基合金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比铁基合金和锌基合金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镁基合金的降解速度太快,无法与组织愈合的速度相匹配,而且还表现出不均匀腐蚀的特性。因此,研究者们从支架的表面改性、锻造工艺和成分配比等方面优化支架生物金属特性,并且逐步运用到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本综述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展开:镁基合金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国内外发展历程;镁基合金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特性;镁基合金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其中乳腺癌和肺癌多为溶骨性骨转移,具有临床发病率高的特点,其临床表现为疼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缩短生存时间。然而,肿瘤细胞转移到骨微环境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最新研究提示骨转移出现临床症状前,肿瘤细胞和骨微环境之间存在相关调控的作用。本文从肿瘤细胞和骨微环境的特异性、肿瘤细胞与骨细胞之间的相互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