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人类膜性肾炎的动物模型之一———被动型Heyman肾炎(pasiveHeymannnephritis,PHN),其病理过程中动态测定脂质过氧化物少见报告。本实验在复制大鼠PHN模型后检测了大鼠血清及肾皮质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携带狗凝血因子Ⅷ(cFⅧ)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探讨慢病毒载体能否介导cFⅧ在体外的有效表达。用构建携带cFⅧ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TK161(含PUB启动子)和pTK162(含2OH1启动子),同时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慢病毒载体pTK161′(含PUB启动子)和pTK162′(含2OH1启动子)的方法,分别与包装质粒ΔNRF、包膜蛋白质粒VSV-G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将包装好的病毒颗粒再感染293T细胞,检测病毒滴度和培养细胞上清中cFⅧ活性。结果显示:经限制性酶切鉴定,成功构建了pTK161、pTK162、pTK161′和pTK162′正向连接载体;pTK161′和pTK162′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54×10^6U/ml和2.83×106U/ml;pTK161、pTK162感染靶细胞后24小时细胞上清中即可检测到cFⅧ的表达,72小时表达量达高峰。pTK162载体cFⅧ表达活性接近正常狗血浆FⅧ活性,而且明显高于pTK161(p〈0.05),6周后cFⅧ表达活性仍达最高值的1/4。结论:构建的自身失活慢病毒载体可携带较大片段的cFⅧ基因,并在体外可获得有效表达;本研究为慢病毒载体介导的血友病A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α是介导树突状细胞成熟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与其结合可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维持树突状细胞于不成熟状态,诱导免疫耐受.目的:构建含有人sTNFR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观察其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出sTNFR1基因片段,亚克隆至慢病毒转移质粒pXZ208,通过IRES连接eGFP报告基因,建立双顺反子慢病毒转移质粒,命名为pXZ9-sTNFR1,DNA测序鉴定.采用脂质体转染293 FT细胞,根据报告基因eGFP测定病毒滴度.采用小剂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体外培养扩增C57BL/6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培养第5天,以pXZ9-sTNFRl重组慢病毒上清感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RT-PCR检测感染后sTNFRl转录,Westernblot法检测sTNFR1蛋白表达,观察sTNFR1基因修饰及脂多糖刺激后树突状细胞的表型特征.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XZ9-sTNFR1,转染293 FT细胞24 h后观察到eGFP表达,病毒滴度在10~6U/L以上.RT-PCR显示pXZ9-sTNFR1感染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sTNFR1呈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到sTNFR1蛋白存在于感染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和培养上清中.培养第5天的树突状细胞低表达CD40、CD86、CD80和MHCⅡ类分子,脂多糖刺激后,高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40、CD80、CD86分子,显示出成熟型树突状细胞表型特征,sTNFR修饰的树突状细胞MHC Ⅱ类分子和CD40、CD80、CD86分子表达水平无变化.提示:①成功构建了负载sTNFR1基因片段及含eGFP报告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获得了高滴度的重组慢病毒颗粒.②经慢病毒高效转导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sTNFR1 mRNA及蛋白稳定地表达,可以保护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不被外源性脂多糖刺激活化,维持树突状细胞于非成熟状态.  相似文献   
4.
硼替佐米对白血病K562/A02细胞药物增敏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替佐米是一种26S蛋白酶体的高度选择性、可逆性抑制剂,被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证实具有抗多种肿瘤细胞的功能,并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方面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MDR)的产生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MDR的产生机制是多因素的,且有不同的耐药表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对胸腺上皮细胞(thymic epithelial cells,TEC)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将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地塞米松(20 mg/kg)处理组以及正常对照组.给药后第5d,取小鼠新鲜胸腺标本,应用常规病理学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TEC的形态学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胸腺内细胞总数、TEC和各胸腺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同时应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与TEC功能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剂量地塞米松处理组TEC结构被破坏、胸腺内总细胞数减少(P<0.05);胸腺细胞各亚群构成发生变化,其中双阳性(double positive,DP)胸腺细胞数急剧降低(P<0.05);与胸腺修复功能相关的因子Foxn1和IL-22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小鼠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的使用可导致TEC的结构和功能破坏,并诱导与TEC修复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  相似文献   
6.
背景: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7,CCR7)是树突状细胞从外周迁移至淋巴系统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启动和调节者,但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不表达CCR7,因此利用携带CCR7基因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以更好地诱导免疫耐受。目的:构建携带小鼠CCR7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重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扩增小鼠CCR7基因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将CCR7DNA片段及IRES-GFP连入慢病毒转移质粒LV-Lac,生成重组慢病毒质粒LV-CCR7。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慢病毒系统3质粒(重组慢病毒质粒LV-CCR7、包装质粒ΔNRF及包膜质粒pVSVG)共转染包装慢病毒,重组慢病毒感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流式细胞术鉴定CCR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扩增出小鼠CCR7DNA片段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亚克隆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LV-CCR7,经3质粒包装系统感染293FT细胞后,24h于荧光显微镜下均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阳性表达,病毒滴度为108U/L以上,获得携带CCR7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慢病毒颗粒可有效感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荧光显微镜可见大量GFP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达50%,流式细胞术检测到CCR7蛋白表达,LV-CCR7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仍保持在未成熟状态。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携带小鼠CCR7基因绿色荧光慢病毒载体LV-CCR7,并可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与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供者、Balb/c小鼠为受者,分4组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每组受者15只:对照组(仅输入磷酸盐缓冲液)、单纯骨髓移植组(仅输入骨髓单个核细胞)、GVHD组(输入骨髓单个核细胞和脾细胞)、GVHD减轻组(在GVHD组基础上加用环孢素A).分别于移植后不同时间观察受者的表现,检测外周血中内皮细胞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术后第5天,各组受者均无典型的GVHD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术后第9天,GVHD组受者出现明显的GVHD的表现及病理学改变,并于15 d内全部死亡.术后第5天,单纯移植组、GVHD组和GVHD减轻组受者的外周血中内皮细胞数分别为(11.51±7.40)、(7.34±1.26)和(7.36±0.16)个/μl,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9天,内皮细胞数分别为(10.49±5.61)、(153.64±35.35)及(47.82±4.69)个/μl,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单纯移植组、GVHD组、GVHD减轻组受者GVHD靶器官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3.33±0.58、4.33±1.53及4.0±1.73,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9天,评分分别为3.33±1.15、10.0及4.33±0.58,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评分分别为2.33±1.25、10.33±2.58和3.33±1.15,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VHD的发生再次引起内皮的损伤,同时损伤的内皮加重了GVHD.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and endothelium injury follow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in mice. Methods C57BL/6 mice as donors and Balb/c mice as recip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control group,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group, GVHD group, GVHD mitigation group.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and tissue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No manifestations of GVHD were found in each group at the day 5, while those were found in GVHD group at the day 9 and all died within 15 days. The counts of endothelial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day 5 between GVHD group (7. 34 ±1.26 cells/μl) and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group (11.51 ± 7. 40 cells/μl) or GVHD mitigation group (7. 36 ± 0. 16 cells/μl), while among three groups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day 9 (GVHD group: 153. 64 ± 35. 35 cells/μl v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group: 10. 49 ±5. 61 cells/μl and GVHD mitigation group: 47. 82 ± 4. 69 cells/μl). The scores of pathological aGVHD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day 5 between GVHD group (4. 33± 1. 53) and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group (3. 33 ± 0. 58) or GVHD mitigation group (4. 00 ± 1.73), while among three groups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day 9 (GVHD group: 10. 0 v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group: 3. 33 ± 1.15 or GVHD mitigation group: 4. 33 ± 0. 58) and at the day 14 (GVHD group: 10. 33 ± 2. 58 v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group: 2. 33 ± 1.25 or GVHD mitigation group 3. 33 ± 1.15). Conclusion Occurrence of GVHD causes endothelial damage again and injured endothelium worsens the GVH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Fas/FasL诱导细胞凋亡在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CBM)肾炎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在实验室的2、7、14、21和28 d,行以下处理:收集24 h尿、血清样本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含量;取肾组织经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K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Fas、FasL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肾组织中Caspase-3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肾炎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中Fas、FasLmRNA及其蛋白和Caspase-3mRNA及其蛋白活性均明显增加(P<0.01);肾组织中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且与Fas、FasL及Caspase-3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Fas/FasL诱导的细胞凋亡在大鼠抗GBM肾炎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因素--清髓照射对供者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归巢的影响. 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获取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EGM-2培养基培养,5~7 d检测CD133+CD31+CD45low表面标记及吸食Dil-Ac-LDL和结合FITC-UEA-1鉴定,并行羟基荧光素=醋酸盐琥珠酰亚胺酯(CFSE)标记.实验分组:正常组,正常+EPCs移植组,照射组,照射+EPCs移植组.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内皮细胞(ECs)、EPCs和CFSE阳性细胞比例;病理、电镜和免疫荧光分析各组织的损伤情况及CFSE标记EPCs的分布. 结果 流式细胞术鉴定内EPCs为CD45lowCD133+CD31+;Dil-ac-LDL+、FITC-UEA-1+.照射后短时间内循环中ECs即开始升高,第5 d达高峰,持续到第7 d,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循环中EPCs照射后短时间内也增加,于第4 d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至正常水平,其增加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照射后3 d光镜下肝脏弥漫性的炎症浸润,小肠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电镜下肝脏中血小板聚集到内皮下暴露的胶原上,小肠中ECs和基底膜间被损坏.照射+EPCs移植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后3 h见CFSE阳性细胞归巢至损伤的肝脏和小肠,细胞少且不连续; 36 h细胞较多,且呈连续性.结论 移植预处理中的清髓照射可引起严重的内皮损伤, 该损伤启动了EPCs的动员,并驱动外源性EPCs归巢至损伤比较重的组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