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拉萨、林芝地区四县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对西藏自治区4县8个调查点2746人进行调查,共查见寄生虫21种。其中原虫9种、蠕虫 12种,未查见吸虫。粪检结果有结肠内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人毛滴虫、贾第虫、肉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和人酵母菌,其感染率依次为23.4%、7.8%、4.4%、0.6%、0.08%、7.3%、7.1%、0.04%和0.6%。蠕虫有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长膜壳绦虫和东方毛圆线虫,其感染率依次为18%、7.8%、1%、0.2%、20.4%、0.04%、0.04%和0.04%。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78人,其中烧虫感染率为13.5%;血清学检查463例,测得旋毛虫、包虫和囊虫阳性率分别为21%、16%和13%。结果表明,地理环境和人所处的经济、卫生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年龄是影响寄生虫分布和感染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藏汉族青年人群动脉弹性功能的差别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西藏民族学院05级大学生1556人为实验对象,在陕西咸阳进行现场血压、血细胞实验室检查和现场问卷调查,应用英国Micro公司PulseTrace:PT-1000血管弹性测定仪检测藏族及汉族学生动脉血管弹性参数僵硬指数(SI)、反射指数(RI)、双峰时间(PPT)。结果:①身高、血压、腰围、PPT、心率,汉族高于藏族且有统计学差异。体重指数(BMI)、脉压(PP)、RI、SI藏族高于汉族,且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心率、BMI的增加,脉压增大;②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中,SI明显升高;③不同性别之间身高、体重、血压、BMI、腰围、RI、SI、PPT男性高于女性,心率女性高于男性,两组之间身高、体重、双峰时间、心率有显著性差异;BMI、腰围、RI、SI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④RI、SI与PP高度正相关;⑤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与RI、SI、PPT相关性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青年人群中,汉族血压高于藏族;男性血压高于女性;②藏族青年较汉族青年血管紧张度增加,动脉弹性降低,存在种族间差异;③心血管病家族史是影响动脉弹性的危险因素之一;④藏汉族青年人群中性别对动脉弹性功能无影响,脉压是反映动脉弹性的可靠性指标。⑤藏汉青年人群的HB、RBC、HCT对动脉弹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进一步明确房颤病因及结构改变对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老年房颤患者98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85例,测定房室腔径、左室射血分数(EF)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重点观察房腔内径。结果 (1)98例老年房颤的病因构成依次为冠心病(41.7%)、高血压心脏病(30.6%)、风湿性心脏病(15.3%)、肺源性心脏病(4.1%)、房间隔缺损(2.1%)、心肌病(2.1%)。(2)房颤组左房(LA)、右房(RA)、右室(RV)内径较对照组明显扩大(P<0.00 1)。(3)房颤组EF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结论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是老年房颤的主要病因;各种不同病因的房颤多伴有房室增大,其中以左房扩大最为明显;心房增大导致心脏结构改变,进而引起心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4.
应用山莨菪碱,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对于持续缓慢型心律失常在药物治疗无效时进行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本文报告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景厥,应用山莨菪碱(654-II)及参麦注射液治疗获满意疗效,随访3--6个月无复发,报告如下。例1:王××,女性,46岁,主因间断性头晕、心悸2年,加重伴反复黑蒙,景厥2月,于1997年4月12日入院.患者2年前曾患病毒性心肌炎,伴窦性心动过速,经治疗好转。2月来,频繁发作黑蒙、晕厥,外院动态心电图报告窦缓、窦性停搏,交界性追博及追搏心律,24h平均心率52次/分,县厥时最长R-R间期1.87秒。食道心房调搏:窦房结恢…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久居高原汉族人群返回平原后其心脏结构、心功能、肺动脉压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从内地平原移居至西藏高原多年(移居高原年数:26.36±9.23年)的汉族人群,经病史及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疾病共58例、在他们返回平原平均45 d左右时,分别检测其心脏结构、心脏功能、肺动脉压和瓣膜口血流速度等指标,随机选取66例内地健康者作为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久居高原汉族人群返回平原后其心肺适应问题.结果 研究显示,左室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值、左心室(LV)内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最大流速(MVE峰)、三尖瓣返流(TR)等指标,返回平原组(返回平原平均时间43.42±4.05天)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返回平原组右心房(RA)、右心室(RV)和左心房(LA)内径;肺动脉内径(PA)、右肺动脉内径(RPA)、肺动脉收缩压(PASP)、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最大流速(MVA峰)、三尖瓣舒张期血流E峰(TVE峰)、三尖瓣舒张期血流A峰(TVA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同内地对照组比较,汉族人群移居高原多年后返回平原平均45 d左右时间其右心脏结构无明显变化、肺动脉收缩压及相关指标、MVA峰、TVE峰、TVA峰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心功能指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MVE峰和TR值指标发生了较明显的高原脱适应性变化,其值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藏族与汉族青年的血压及动脉血管弹性的差异。方法:选择西藏民族学院大学生1306名,其中藏族学生626名(藏族组),汉族学生680名(汉族组),进行问卷调查、现场体格检查和应用英国产血管弹性测定仪检测动脉血管弹性参数(僵硬指数、反射指数、双峰时间),对两组的血压及动脉血管弹性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藏族组学生的脉压为(38±4)mmHg(10mmHg=1.33kPa),体重指数为(22±2)kg/m2,僵硬指数为19±2,反射指数为79±3,双峰时间为(196±43)s;汉族组学生相应为(33±5)mmHg、(194-2)kg/m2、16±3、75±4、(203±40)s。其中2组的脉压、体重指数、僵硬指数、反射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汉族青年比较,藏族青年脉压增大,血管紧张度增加,动脉血管弹性降低,这可能与藏族人群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了解平原汉族人群、高原返回平原汉族人群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抽取平原汉族人群及移居高原返回平原45d左右人群的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男性高原返回平原人群在45d左右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刚性指数和全血黏度低切变率与平原汉族人群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原返回平原汉族人群与平原人群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返回平原汉族人群在返回平原后45d左右,男性大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已经恢复至平原人群水平,女性全部血液流变学指标可恢复至平原人群水平。  相似文献   
8.
西藏自治区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1988年5月至1990年10月,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方法对本区13个县30个调查点进行人群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检率为71.7%(10315/14379)。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1.6%(5325/10315),共查见寄生虫24种,其中包括原虫10种、线虫9种和绦虫5种。各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溶组织内阿米巴8.1%、结肠内阿米巴13.3%、哈氏内阿米巴1.5%、微小内蜒阿米巴3.3%、布氏嗜碘阿米巴8.5%、贾第虫8.2%、人毛滴虫0.02%、结肠小袋纤毛虫0.01%、人芽囊原虫0.3%、肉孢子虫12.6%、蛔虫6.0%、鞭虫2.3%、钩虫0.3%、粪类圆线虫0.01%、毛圆线虫0.04%、蛲虫11.5%、小杆属线虫0.03%、旋毛虫26.8%、带绦虫8.5%、缩小膜壳绦虫0.1%、微小膜壳绦虫1.5%、棘球蚴34.9%和裂头蚴21.4%。其中,小杆属线虫和毛圆线虫、哈氏内阿米巴,人毛滴虫、人芽囊原虫为我区首次报道。作者认为寄生虫感染率的高低与当地地理类型、经济、文化及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9.
拉萨279例HBsAg携带者HBVM调查报告景蕴华,赵锋仓,姜祖刚,旺凯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及其有效的预防及治疗,都需要免疫血清学检测的密切配合,要了解机体是否感染或感染过HBV及HBV在机体内的状态,可以通过检测HBV在血清中的标志物(HBVM)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原藏族青年人群移居平原后其心脏结构、肺动脉变化以及与进入平原时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从久居西藏高原移居内地居住的藏族青年,经病史及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疾病共60例、并随机选取健康内地大学生60例为对照组.在初入平原、进入平原1年、进入平原3年三个时间点分别检测心房心室、肺动脉等指标.通过不同时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对高原脱适应相关问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初入平原组、进入平原1年组与进入平原3年组右心房(RA)和右心室(RV)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尤其右心室内径增大最为显著(P<0.001).值得注意的是,初入平原组、进入平原1年组与进入平原3年组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径没有明显差异,即增大了的右心没有随着进入平原时间的延长而改变.研究对象左心房、左心室内径(LA、LV)各实验组间以及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即,研究对象左心结构未发生高原适应性和脱适应性的改变.初入平原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值为32.35±5.20 mmHg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和对照(P<0.001),而且随进入平原时间延长其值逐步减小至对照水平.而主肺动脉内径(MPA)、右肺动脉内径(RPA)各实验组间及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本研究表明,当进入平原肺动脉压逐步恢复正常;各实验组研究对象(即初入平原组,进入平原1年组,进入平原3年组)心脏结构尤其右心房室内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即心脏结构未随进入平原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恢复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