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1例非瓣膜性A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经食管心脏超声(TEE)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n=38例)和非血栓组(n=93例)。收集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NLR与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预测左心房血栓的价值。结果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非阵发性AF比例、左心房内径(LAD)、CHA2DS2-VASc评分、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比积(H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NLR均较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淋巴细胞计数(LYM)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NLR第一四分位分组到NLR第四四分位分组,左心房血栓发生率逐渐升高,且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3,P0.01)。Spearmen相关性显示,NLR与CHA2DS2-VASc评分、LAD、CRP呈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NLR第四四分位分组水平(2.31)是非瓣膜性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8,95%CI:1.39~5.11,P=0.01)。NLR预测左心房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敏感度78.91%,特异度85.00%,最佳诊断截点为2.20。结论高水平NLR显著增加了非瓣膜性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风险,可能是其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应当引起临床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影响狗肾传代细胞(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阳性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2016年南阳市哨点医院送检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中PCR检测阳性的标本,采用MDCK细胞培养法进行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并对咽拭子标本从采样、核酸检测和细胞分离等环节中的一些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和分析。结果不同监测年度、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Ct值大小对病毒分离结果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流感病毒型别(或系)的MDCK细胞一代分离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监测年度,病毒分离阳性率也不同;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Ct值大小影响其病毒分离阳性率,Ct值越小,病毒分离阳性率越高;不同流感病毒型别MDCK细胞一代病毒分离阳性率不同,季甲型H3流感病毒MDCK细胞分离培养第一代阳性率明显低于B型和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