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每届毕业实习中,病房总反映有些学生在晨会交班,感到有些恐惧,不知道如何交,交什么内容,交班质量不高…….根据这一反馈信息,提示了过去我们在《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中,只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笔记录的能力,却忽略了每天晨会上护理人员都要向全病区的医务人员进行交班的动口能力.而晨会交班对提高护理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基础护理学》的医疗文件记录这一章中开展了模拟交班的教学实习.具体作法: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8岁。以后枕部剧痛一天,呕吐一次,于1992年11月2日入院。入院前一天夜里突然出现后枕部剧痛,有博动感,呈持继性阵发性加剧,伴呕吐一次,非喷射性。查体除右眼外展不全,颈部稍有低抗外无其他阳性体征。腰穿脑脊液呈淡红色,测压240mmH_2O柱。潘氏试验阳性,CT 诊断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考虑后交通动脉血管瘤,申请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于1992年12月30日下午作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经右股动脉穿刺,用7号单弯导管和导管鞘作选择性左椎动脉和左颈总动脉造影,造影成功后在导管退至主动脉弓部位时,即发现有断裂现象,但尚有一丝相连,随令其速退出导管,当导管退至腹主动脉第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40~70 min,中位数5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 100 mL,中位数60 mL;1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转科治疗,其余无明显并发症.随访6~42个月,中位数15个月,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和Harris标准评定法评估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46例,良9例,可4例,差1倒,优良率为91.7%.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3D打印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治疗Andersonll A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AndersonⅡA型齿状突骨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1,行3D打印辅助空心加压螺钉治疗)和对照组(n=19,行单纯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置钉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螺钉松动断裂发生率,术前和术后1月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活动度(CROM),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ASIA)。 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透视次数更少、置钉次数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螺钉松动断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CROM、ASI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月JOA、CROM、ASI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月JOA、CROM、A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和置钉次数,骨愈合快,螺钉松动断裂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撬拔复位经皮穿针加小切13植骨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经皮穿针撬拨复位加小切口植骨术治疗的54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测量比较术前、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并根据按Iowa跟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和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5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7-18个月,平均13个月,Bohler角全部恢复正常,评定结果为优50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8.1%。经过治疗其中53例恢复良好,1例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无不适,长时间站立行走后仍觉患处隐痛,优良率达98.1%。结论:撬拔复位经皮穿针加小切口植骨术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固定可靠、较好的手术方法,且具有并发症少、费用少等优点,其疗效确切,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内倾型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117例资料完整的后踝骨折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筛选出21例内倾型后踝骨折。男14例,女7例;年龄19~72岁,平均45.2岁;平地扭伤9例,坠落伤7例,车祸伤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伴腓骨远端骨折及关节软骨面损伤;患者术前均表现为足踝部肿胀、畸形及活动受限。根据Haraguchi CT分型:Ⅰ型13例,Ⅱ型5例,Ⅲ型3例;从外伤到手术时间1~12 d,平均5.1 d;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切开及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Baird Jackson评定标准和SF-36分别评价术后踝关节功能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完整随访,时间13~46个月,平均22.3个月。手术时间55~90min,平均(65.7±29.6)min;住院时间5~17d,平均(8.2±1.8)d;术后2 d X线片显示,解剖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无台阶)17例,复位良(有1 mm台阶)4例,解剖复位率81.0%;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1~19周,平均14.6周,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Baird Jackson评分为91~100分,平均95.5分,其中优14例,良7例,优良率100%。SF-36生理评分33.2~66.5分,平均(47.6±5.7)分,SF-36心理评分28.9~66.5分,平均(48.4±4.9)分。结论内倾型后踝骨折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并可直视下复位固定所有骨折块,使之达到解剖复位,从而获得满意临床疗效,是值得推荐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7.
8.
心脏性猝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常见死因,而心脏性猝死大部分与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令人注目的是大量的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有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改变跨膜离子通道的性质、修复粥样硬化斑块、稳定血小板、抗炎和抗增生作用、抗氧化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激活损害心肌、减轻因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肥大等机制而有一定的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腕背侧囊性肿物的临床诊断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78例手腕背侧囊性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经超声与术中探查、术后病理检查。所有患者中,临床诊断为关节滑膜囊肿(舟月关节)57例,腱鞘囊肿13例,腱鞘滑膜炎症性囊肿8例。全部予手术切除治疗,对比不同诊断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发现,炎症性囊肿100%复发,关节滑膜囊肿与腱鞘囊肿无复发;不同诊断患者复发率不同,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腕背侧囊性肿物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是复杂的,不同的诊断结果决定了术后的复发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导管消融已经成为心房颤动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特别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术后成功率更高。然而,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仍不少见,特别是慢性心房颤动。影响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体重、年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炎症、心房纤维化、左房疤痕、左房大小等,识别这些危险因素对指导个体化治疗及提高导管消融的成功率有一定的意义。因此,现对这些危险因素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