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161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70篇
  1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97年4月至1998年1月用螺钉、钢丝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12例,取得满意疗效。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7年4月至1998年1月,用螺钉、钢丝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9-49岁,平均28岁。12例因跌倒或直接外力撞击肩部致伤,骨折类型均为Ⅱ型。愈合时间46-78天,平均58天,无一例骨不愈。随访3-4个月,肩关节活动正常,无后遗症。2.手术方法:沿肩峰上缘和锁骨外侧1/4间做弧形切口,显露三角肌起点,从锁骨和肩峰外侧缘用电刀锐性分离三角肌,…  相似文献   
2.
知识测量观的发展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超  张飞 《安徽医药》2003,7(5):407-408
现代知识测量观解决了教学与评价相分离的问题,使教学与评价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医学教育评价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对医学教育的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飞 《中外医疗》2011,30(34):109-109
有25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通过切开斜"T"型钛钢板内进行复位固定治疗,手术后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康复锻炼。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探索斜"T"型钛钢板的早期疗效。最终通过对24例患者的随机采访,来确定疗效。在手术后伴随访问的4~15个月里,原来的X线片显示骨折的患者最终结果是全部愈合。经过专家评审,综合评分:优良16例,良好6例,优良率91.7%。可以得出结论,通过斜"T"型钛钢板,来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早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行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对照组60例行常规的颌间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1.0±0.5)周,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5±1.0)周,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口臭发生率为2(3.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13.3%),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咬合关系紊乱发生率1(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0.0%),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坚固内固定技术相比较于常规的颌间固定技术治疗颌骨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骨折复位准确、口腔功能恢复快等临床优点,能尽早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是目前治疗下颌骨骨折较好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及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及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12例,术中根据骨感染情况,彻底清除断端感染骨段及硬化骨,打通髓腔,用骨段滑移及牵张成骨技术修复清创后遗留的骨缺损;术后7d开始骨段滑移操作;术后定时复查X线片,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成骨及骨愈合情况,随访时间大于15个月。结果本组共纳入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35岁。其中11例伴有局部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缺损范围5cm×4cm-19cm×15cm,并先期给予局部或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清创后遗留骨缺损长度4-7cm,骨滑移完成时间1.5-2.5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3(19±3.84)个月。患者佩戴Ilizarov外固定器的时间为7-9个月,所有骨感染均得到良好的控制,5例有轻度钉道松动或感染,骨缺损断端骨愈合及牵张成骨区成骨愈合满意,未出现皮肤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愈合时间6-9.3(7.86±1.2)个月。按骨折愈合评分标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结论 Ilizarov技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同时不增加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答疑新三板     
业内对于新三板仍有许多疑惑和疑虑,有些企业对新三板感兴趣,但表示“还没想好”,有些企业在反复论证后仍决定转向主板市场。新三板的迅速爆发和天然缺陷,是企业纠结的原因所在。广发证券华东负责人张飞进行了解释,分析了新三板与医药零售业的关联。中国药店:对于零售药店行业而言,新三板是不是中小规模连锁的最佳选择?张飞:新三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成人浮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性别、合并骨折及骨折类型构成的差异,为此类骨折的诊治、预防等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诊治的成人(≥16岁)浮膝损伤患者资料,排除陈旧骨折、病理骨折及假体周围骨折等。所有影像资料由经过培训的4名本院骨科住院医师进行整理分型,并由本院2名骨科主任医师及1名放射科主任医师进行监督检验,统计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及合并骨折等数据。≤45岁患者为青年组,>45岁患者为中老年组。结果5年间共诊治成人浮膝损伤204例208侧,占成人全身骨折的0.40%(204/52225),占成人股骨骨折的3.93%(204/5196),占成人胫腓骨骨折2.49%(204/8199)。其中男173例,女31例;年龄16~85岁;青年组153例,中老年组51例。青年患者和中老年患者中均以男性为主,分别占90.20%(138/153)和68.63%(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808,P<0.01)。浮膝损伤患者中131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占浮膝损伤患者的64.22%(131/204),主要为合并足部骨折37例,尺桡骨骨折33例,骨盆-髋臼骨折31例,股骨近端骨折25例,对侧股骨骨折25例等;其中青年组合并其他部位骨折95例,中老年组3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202,P>0.05)。 FraserⅠ型骨折87侧,Ⅱ型骨折121侧,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患者FraserⅠ型、Ⅱa型、Ⅱb型、Ⅱc型分别是70、40、16、30侧和17、12、5、18侧,两组各型骨折构成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字2=5.502,P>0.05);Ⅱ型骨折中Ⅱb型骨折最少(21侧),Ⅱa、Ⅱc型骨折所占比例相近,但青年患者Ⅱa型(46.51%,40/86)骨折多于Ⅱc型(34.88%,30/86)骨折,中老年患者中Ⅱc型(51.43%,18/35)骨折较Ⅱa型(34.29%,12/35)骨折更多。结论青年男性为浮膝损伤的高危人群,常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胫骨平台较股骨髁发生骨折的风险高,且骨折风险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根据中足三柱理论,应用足背小切口牵引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66岁。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中足评分标准评分,平均为86.6分,其中优9例,良5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手术创伤小,能够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为骨折和软组织愈合提供环境,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后逼尿肌功能改变对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109例具有完整尿动力学结果的BPH患者根据有无B00分为梗阻组和非梗阻组;梗阻组根据梗阻级别分Ⅲ、Ⅳ、Ⅴ、Ⅵ级4组;逼尿肌收缩力分为逼尿肌收缩力减弱(DCA)与收缩力正常组;逼尿肌不稳定(DI)分DI与非DI;膀胱顺应性(BC)分高、正常、低顺应性三组;28例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前及术后尿动力参数对比。结果BOO组的前列腺体积(P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DI、急性尿潴留(AUR)发生率明显高于非BOO组(P〈O.05);BOO组的最大尿流率(Qmax)、BC值、DCA发生率明显低于非BOO组(P〈0.05);逼尿肌收缩力正常组的残余尿(RV)与BC值明显低于减弱组(P〈0.05),而BOO和D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减弱组(P〈0.01);DI组的年龄、BC值及DCA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DI组(P〈0.05),而B00级别和AU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I组(P〈0.01);低BC组IPSS、BOO级别、AUR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及高BC组(P〈0.05),而DCA发生率明显低于正常及高BC组(P〈0.01);术后Qmax、BC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RV、IPSS、DI发生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结论①BOO常与低顺应性膀胱、DI、AUR合并存在;②IPSS评分不能提示是否存在DI,DI的存在不影响IPSS评分;③TUR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④尿动力检查能全面了解有无BOO及BOO所致逼尿肌功能改变情况,对BPH的临床鉴别诊断、预后估计及选择恰当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