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全板减压术后顽固下腰痛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分析腰椎全板切除术后残留下腰痛的原因,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0年作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69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下腰痛程度进行评分,根据手术前后下腰痛程度的变化将病例分为无残存下腰痛(lowbackpain,LBP)组和残存LBP组,针对术前的临床和影像学参数,使用软件包SPSS13.0进行对数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残存下腰痛的临床预测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两组间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腰椎前突角、腰椎活动度和手术减压范围与术后残存下腰痛密切相关。残存LBP组患者术前腰椎生理前突和活动度分别为(22.27°±3.12°)和(22.91°±2.31°),显著低于无残存LBP组患者的腰椎前突和活动度(37.23°±2.19°)和(31.66°±1.52°),P值分别为0.000和0.002;而残存LBP组的减压节段(2.77±0.19节)明显高于无残存LBP组(1.70±0.10节),P值为0.000。[结论]对于术前腰椎前突减小,腰椎活动度下降的椎管狭窄症患者单纯施行多节段的腰椎全板减压容易导致术后顽固性下腰痛的出现,应引起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AML -M2a患者外周血中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和克隆性情况 .方法 利用RT -PCR扩增 14例AML -M2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2 4个TCRVβ亚家族基因的CDR3,了解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 .阳性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了解其克隆性 .结果  14例AML -M2a患者选择性表达 3~ 10个Vβ亚家族 ,其中部分Vβ亚家族呈寡克隆增殖 .结论 AML -M2a患者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倾斜性分布和克隆性增殖 ,可能是机体对M2a细胞刺激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7 d(3~27 d)。手术治疗15例,从梗阻症状发作到肠功能恢复平均12 d;非手术治疗36例,从梗阻症状发作到肠道功能恢复平均6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效果满意。减少手术创伤及抑制炎症反应对炎性肠梗阻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5岁,因"反复发热伴间断腹痛1周"入院.患者1周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伴畏寒,腹痛,脾区明显,入当地医院诊治,血常规:WBC7.36×109/L,Hb 137 g/L,PLT 29×109/L,生化:ALT 183 U/L,AST 547 U/L,TBIL 30.31μmol/L,DBIL 18.14 μmmol/L,IBIL 12.17μmol/L,TG 1.6 mmol/L,APTT 29.6 s,PT 17.8 s.纤维蛋白原(Fib)1.46 g/L,腹部CT:肝弥漫性增大,脾中度增大,肝门区及肠系膜见多个小结节,较大者10 mm×8 mm,骨髓穿刺见异常组织细胞增多,怀疑恶性组织细胞病,抗感染治疗无效,期间出现畏寒、寒战,体温39.6℃,伴气促,予地塞米松静滴后体温降至正常,气促缓解,2011年1月17日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消融术(EVLA)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UL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例(36条患肢,42处溃疡)VULE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A闭合曲张浅静脉及溃疡床周围穿通支静脉,术后穿循序弹力袜(20~30 mmHg)。结果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2~20 ml,平均10 rnl;术后住院时间3~10 d,平均5 d。术后随访6~24个月,溃疡愈合率为90%(38/42),平均愈合时间为28 d(14~45 d),2年内累积溃疡复发率为7.9%(3/38)。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EVLA能有效治疗VULE,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溃疡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 2岁。因颈部肿块3个月,吞咽时梗噎感2个月入院。体查:气管居中,双侧颈部饱满,以右侧为甚,右侧可扪及8 cm×6 cm大小质中囊性包块,边界欠清,无压痛,不随吞咽上下活动。血钙3.5 6mmol/L,血磷0.68mmol/L,囊肿穿刺液为淡黄色清亮液,穿刺液PTH>2 0 1 pmol/L(正常值1.4 8-7.6 3 pmol/L),乳糜试验阴性。血PTH 1 9 3 pmol/L。X线示脊柱、肋骨、四肢骨质无明显异常;腹部B超示:双肾多发结石并左输尿管结石,胆囊多发结石;颈部B超示:甲状腺、气管、食管后方巨大混合性包块,紧靠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后方。CT示:颈部巨大囊性肿块(图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在腹部术后病人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0例进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术后6h始予以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腔内压、术后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腔内压、术后症状积分分别为(27.7±9.4)h与(39.3±13.4)h、(48.4±9.3)h与(64.2±9.0)h、(53.4±4.3)h与(79.2±9.0)h、(0.3±0.1)kPa与(0.6±0.2)kPa、(10.2±5.7)分与(19.5±9.0)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术后早期应用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能有效促进病人胃肠动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单纯椎板切除术已广泛用于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但该术式在有效解决了间歇跛行和下肢根性症状的同时,对术前普遍存在的下腰痛并不能取得满意的改善。Manchikanti将原因归结为术后瘢痕粘连、间盘再突出、术后关节突形态学改变以及腰椎失稳。为了代偿椎板减压对腰椎稳定性的破坏作用,各种腰椎内固定手术大量应用于临床,但学者们发现,不恰当的内固定和融合不仅不能避免术后残留下腰痛的发生,甚至还有可能成为其诱因。为此,笔者对1996-1998年间施行单纯腰椎全板减压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是困扰骨科界的难题之一,迄今为止在西医领域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我国学者利用中国传统医学的优势,结合国外在SCI领域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中药治疗脊髓损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本文就近几年来中药治疗脊髓损伤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献强  张学利  孙天威 《医学综述》2008,14(18):2786-2788
制作和应用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是研究椎间盘退变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为其修复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载体。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分为诱发型和自发型两大类。其中前者可通过改变腰椎间盘生物力学环境、损伤椎间盘自身结构诱发退变,后者则是自发的椎间盘退变。虽然目前各类模型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动物模型和人类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和可比性逐渐明确,其在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研究中将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就椎间盘退变建模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