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3篇
肿瘤学   2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自1981~1991年收治结肠癌262例,其中62例由结肠癌引起急性梗阻,现将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4岁,平均55岁。病程最长2月,最短4小时。病变部位:车半结肠40例,右半结肠22例。手术方式与结果:施行1期切除吻合术28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10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8例,左半结肠切除术后2例发生吻合口瘘。造痿术12例,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2.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TNFR家族相关受体(GITR),也被称为TNFRSF18、AITR(人类)。静止T细胞低水平表达GITR,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则呈高水平表达。GITR与其配体(GITRL)结合后会增强T细胞激活、增殖、分泌细胞因子、MAPKs和NF-κB激活效应、抑制CD4^+CD25^+Treg细胞的功能,从而加强效应性T细胞的活性,有利于增强抗肿瘤免疫和抗病毒免疫。随着生物学环境的变化,GITR激活Siva或者TRAF,起着促进或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 案例 患者因支气管哮喘在某市卫生院就诊过2次。1996—08—04上午病人复诊,接诊医师同样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处方也与上两次相同,10时20分护士按照医师处方为其肌肉注射胎盘组织液2支。因有另外病人也在注射室,证明护士未注射其他药物。约在66min后病人突然出现过敏反应,咳嗽不止,医师询问过病人的用药情况后开始组织抢救,但抢救无效,12时左右病人死亡。病人的妻子请求对其死亡原因进行鉴定。于10—24该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对病人的死亡原因做出鉴定结论:认为死亡是概率极小的反常现象,卫生院的诊疗及抢救措施都符合诊疗常规。因此,不构成医疗事故。病人的妻子不服,提出重新鉴定申请,但是再次鉴定确认了初次鉴定结论。家属又向该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卫生院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用于监测镇静深度的价值。方法4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患者,ASAⅠ~Ⅱ级。腰麻平面稳定后,丙泊酚效应室靶控输注清醒镇静,靶浓度从0.5μg/ml开始,输注5min后递增,递增梯度为0.5μg/ml,直至改良清醒镇静评分(OAA/S)为0分。记录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每变化0.1μg/ml时的BIS、AAI和OAA/S评分,并记录脑电信号采集成功率和脑电信号的恢复时间。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AAI、BIS与改良OAA/S评分、EC进行相关分析。计算AAI、BIS预测不同改良OAA/S评分的预测概率(Pk)。结果异丙酚镇静时AAI和BIS与改良OAA/S镇静评级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AAI的相关系数高于BIS(P<0.05),AAI和BIS对不同改良OAA/S评分时意识状态Pk值分别为0.93、0.92(P>0.05);异丙酚镇静时AAI、BIS与EC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脑电信号采集成功率:BIS组>AAI组;脑电信号的恢复时间:BIS组>AAI组。结论丙泊酚TCI镇静时AAI同BIS一样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镇静深度变化,但AAI监测镇静深度的价值略高于BIS,AAI较BIS更能实时、快速监测麻醉镇静深度,BIS较AAI更容易获得良好的脑电信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素(TSP)mRNA表达、血浆血小板第4因子(PF4)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PTC癌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组织TSP-1、TSP-2 mRNA的表达,并用酶标记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40例PTC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PF4水平。结果(1)PTC癌组织TSP-1 mRNA、TSP-2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47.5%,它们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80.0%)(P<0.01),而且TSP-1 mRNA、TSP-2 mRAN阳性表达PTC组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低于TSP-1 mRNA、TSP-2 mRNA阴性表达PTC组(33.3% vs 90.9%、42.1% vs 85.7%,P<0.01)。(2)正常对照组、无淋巴结转移的PTC组和伴淋巴结转移的PTC组间的PF4血浆浓度呈线性递减趋势,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组的PF4血浆浓度(2.96±0.21)μg/L高于转移组(0.98±0.17)μg/L(P<0.05)。(3)TSP-1 mRNA、TSP-2 mRNA阳性表达PTC组的血浆PF4水平分别明显高于TSP-1 mRNA、TSP-2 mRNA阴性表达组[(2.36±0.91)μg/L vs(1.11±0.60)μg/L,(2.15±1.00)μg/L vs(1.23±0.72)μg/L](P<0.01)。结论缺乏TSP-1 mRNA、TSP-2 mRNA表达及血浆低水平的PF4诸因素可能为促进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TSP-1、TSP-2与PF4在抑制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起着互相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疗对骨肉瘤αv、β3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化疗前和31例化疗后骨肉瘤αv、β3整合素的表达情况.结果:αv、β3整合素在骨肉瘤细胞呈强阳性表达,而正常骨细胞均呈阴性表达.P=0.000;化疗后两者表达明显下降,P=0.000.秩和检验表明,化疗后αv整合素与肿瘤Enneking分期(P=0.014)、侵袭(P=0.007)、复发(P=0.021)明显相关;β3整合素表达与肿瘤复发明显相关,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后αv整合素表达水平是影响骨肉瘤侵袭独立因素,化疗后β3整合素是影响骨肉瘤复发独立因素.结论:αv、β3整合素可能成为骨肉瘤诊断的辅助指标;化疗可能通过下调骨肉瘤细胞αv、β3整合素表达而改变其相应的生物学活性;αv、β3整合素可能分别是影响骨肉瘤侵袭、复发的独立因素;αv、β3整合素可能作为判断骨肉瘤化疗预后的指标及化疗药物作用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上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包块;经胃镜、胃肠钡餐、CT及B超等检查发现;19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显示良性7例,交界性3例,恶性9例;免疫组化CD117阳性18例、CD34阳性15例;恶性胃间质瘤术后易复发转移,疗效欠佳。结论提高对胃间质瘤的认识,术前联合检查可提高阳性诊断率,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采取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应用微矩阵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食管癌的基因改变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应用微矩阵表达谱基因芯片研究食管癌的基因变化。方法:按一步法抽提三例食管癌及其对照癌旁组织的总RNA,分别逆转录成荧光分子掺入的探针,混合后杂交基因芯片(14114种基因)。经严格洗片后用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计算机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所检测的3例临床标本中,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31条,上调基因10条,下调基因21条,有多类基因,有与信号转导有关、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与癌基因同源的基因等等。结论:食管癌和对照癌旁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86年4月至1989年3月以优福定(UFT)与丝裂霉素(MMC)治疗晚期胃癌41例,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3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方法:回顾2001年8月~2003年4月间,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38例,分析其疗效及作用机制。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癌栓缩小,生存期延长。结论: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化疗治疗门静脉癌栓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疗效显著等特点,宜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